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经济学著作探究美国崛起原因,内需主导型工业化对中国经济转型具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经济学学术著作,对美国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机制提供了详实的史实资料和较为独特的分析。本书研究的内容不仅仅是经济学说和学派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将美国学派与美国当时的经济发展史联系起来共同研究,体现了史论结合的特点。该书提出的内需主导型工业化,十分准确地把握住了美国工业化的基本特点,对于中国目前向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目录

  • 封面
  • 版权信息
  • 目录
  • 《新经济思想史与新李斯特学派丛书》总序
  • 导论
  • 第一节 本课题研究的动因和意义
  • 第二节 美国学派的理论创新和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三节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见解
  • 第一章 美国19世纪内需主导型工业化道路的形成与发展
  • 第一节 美国19世纪中前期的经济发展情况
  • 一、美国家庭生产方式的特征及变迁
  • 二、美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
  • 三、美国工厂制度和“美国制造业体系”的发展
  • 四、美国与英国殖民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斗争
  • 第二节 南北战争后美国迅速的工业化崛起
  • 一、南北战争对美国经济发展方向的彻底改变
  •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美国工业的迅速崛起
  • 三、美国19世纪下半叶有关国家货币体系的斗争
  • 四、美国的农业革命与国内市场的最终统一
  • 第二章 美国学派的产生、发展及其方法论原理
  • 第一节 美国学派诞生前的美国经济思想
  • 一、欧洲主流经济理论在美国的传播
  • 二、本土化美国经济思想的逐步出现
  •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美国学派的发展和完善
  • 一、第一代美国学派对本土化经济规律的开创性探索
  • 二、亨利·凯里等人完成了第二代美国学派的理论体系
  • 第三节 美国学派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原理
  • 一、以动态、发展和乐观主义的眼光观察人类社会
  • 二、历史考察与理论分析的紧密结合
  • 三、借鉴各种学科的研究成果来探究经济发展逻辑
  • 四、美国学派理论的阶级性质及其原因
  • 第三章 美国学派的价值、分配与资本理论
  • 第一节 美国学派对价值、财富和货币等概念的认识
  • 一、价值的起源及其衡量标准
  • 二、财富、效用的含义及其与价值的关系
  • 三、货币、价格与利息
  • 第二节 分配层面的阶级利益和谐论
  • 一、工资的来源及其变化趋势
  • 二、利润的由来及其与工资的和谐关系
  • 三、地租的本质及其变动趋势
  • 第三节 以能量来衡量的资本生产率理论
  • 一、资本的生产性作用
  • 二、资本积累及其与社会生产总体运动的关系
  • 三、各种生产要素交叉竞争与废弃的观点
  • 第四章 美国学派的国民经济学说
  • 第一节 美国学派国民经济学五大要素的形成
  • 第二节 生产率立国
  • 第三节 保护性关税
  • 第四节 国内市场
  • 第五节 利益和谐
  • 第六节 国民银行
  • 第七节 美国学派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 第八节 美国学派对大国崛起提供的思想启示
  • 第五章 美国学派:生态经济学和创新经济学的先驱
  • 第一节 美国学派的生态经济学先驱思想及对我国的启示
  • 一、19世纪美国学派生态经济学思想的诞生
  • 二、美国学派的生态经济学先驱思想
  • 三、美国学派的生态经济学思想对我国的启示
  • 第二节 创新驱动的经济:美国学派的先驱思想与借鉴
  • 一、美国学派的技术创新: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 二、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资本理论
  • 三、国家创新体系的先驱思想
  • 四、美国学派先驱思想的现代价值
  • 第六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美国经济的崛起:美国钢铁业的案例研究
  • 第一节 美国钢铁业:第三次技术革命浪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 第二节 贸易保护与美国钢铁业对国内市场的独占
  • 第三节 美国制造业体系、技术人才与国家创新体制
  • 第四节 专利制度、集体发明活动与国家创新体制
  • 第五节 资本、自然资源与高工资—高生产率的良性循环
  • 第六节 美国钢铁业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启示
  • 第七章 高关税保护如何铸就了自主创新的辉煌?
  • 第一节 扶植和保护民族工业是美国自主创新的必要条件
  • 第二节 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是充分条件
  • 第三节 内部改善、装备制造业的关键作用和农业创新体系
  • 第四节 新技术—经济范式和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组织创新
  • 第五节 美国经验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启示
  • 第八章 统一国内市场:内需主导型工业化道路的基础
  • 第一节 我国国内市场分割严重地阻碍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
  • 第二节 美国国内市场的统一过程和主要经验
  • 一、司法的中央集权是国内市场统一的制度保障
  • 二、交通建设和监管是国内市场统一的物质基础
  • 三、工商业的兼并是国内市场统一的经济力量
  • 四、产业的平衡发展是国内市场统一的内在机制
  • 第三节 我国当前国内统一市场建设的相应借鉴
  • 一、通过司法体系改革和重新集权打破地方保护主义
  • 二、继续推进交通设施建设并废除公路的高昂收费
  • 三、推动企业兼并整合并改革商业流通体制
  • 四、转变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平衡发展
  • 五、推动多样化分工在空间上的纵深发展
  • 第九章 自然资源开发:美国工业化成就的重要因素
  • 第一节 19世纪美国自然资源开发与工业化概况
  • 第二节 自然资源开发在19世纪美国崛起中的关键作用
  • 第三节 资源供给内生性:美国迈向矿产资源丰裕大国的秘密
  • 一、美国矿产资源从匮乏到丰裕的转变
  • 二、资源内生性与美国资源丰裕的真正来源
  • 第四节 美国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成功经验
  • 一、就地工业化、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振兴
  • 二、培育高端产业:美国在资源使用方向上的抉择
  • 三、自主技术能力、资源部门创新体系与美国创新型经济的雏形
  • 第五节 美国经验对我国解决当前资源问题的启示
  • 第十章 美国19世纪下半叶的货币战争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第一节 19世纪下半叶美国货币战争的起源
  • 第二节 货币战争历程概述
  • 一、南北战争期间的货币战争
  • 二、南北战争之后的货币战争
  • 第三节 亨利·凯里为建立主权货币体系而战
  • 一、亨利·凯里的货币思想
  • 二、亨利·凯里的货币斗争
  • 第四节 对我国建立主权货币体系的借鉴和启示
  • 一、捍卫货币发行的自主权
  • 二、恢复金本位货币制度的不可行
  • 三、货币分配不均衡和金融资本支配产业资本的危害
  • 第十一章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美国工业化经验教训的借鉴
  • 第一节 美国学派经济理论评价
  • 一、美国学派经济理论的现代价值
  • 二、美国学派经济理论的局限性
  • 第二节 美国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和对我国的启示
  • 一、美国内需主导型工业化的成功经验与局限性
  • 二、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对我国的启示
  • 第三节 新国际分工与我国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 一、新国际分工并没有否认美国学派经济理论的有效性
  • 二、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使高工资国家再次打败低工资国家?
  • 三、历史的教训与我国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模式的变革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