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核心教材系列之一。

内容简介

联网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如同发动机,引发并促进技术革命、传播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都被吸纳进来并重新组织架构。这样的改变渗入社会肌理,潜入文化深层,成为不折不扣的生态环境。

基于此,本书尝试以“网络空间”作为理论视角和切入点,重新审视和思考这一技术特征与社会逻辑。本书采用了整体规划、章节独作的形式,一方面体现教材逻辑的一致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则是契合对于互联网的研究多元并包、各取所长的思路。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丛书序
  • 前言
  • 第一章 网络空间绪论
  • 第二章 网络空间技术
  • 第一节 PC互联网:网络空间的奠基
  • 第二节 移动互联网:网络空间的形成
  • 第三节 大数据与物联网:网络空间的变革
  • 第三章 网络空间应用
  • 第一节 Web1.0:网络传播的兴起
  • 第二节 Web2.0:用户创造与分享的时代
  • 第三节 Web X:网络空间应用的未来
  • 第四章 网络空间社群
  • 第一节 网络空间社群的概念与特征
  • 第二节 网络空间社群的组织与交往
  • 第三节 网络空间社群的影响与意义
  • 第五章 网络空间融合
  • 第一节 融合的争议与边界
  • 第二节 媒体融合:国情与实践
  • 第三节 媒介融合:变化与创新
  • 第四节 产销合一:网络时代的“用户”
  • 第六章 网络舆情嬗变
  • 第一节 网络舆情的概念与特点
  • 第二节 网络舆情的阶段与载体
  • 第三节 网络舆情的机制与问题
  • 第四节 网络舆情前沿研究方法
  • 第七章 数字产业勃兴
  • 第一节 互联网与新产业革命
  • 第二节 全球互联网产业升级
  • 第三节 互联网企业的迅猛崛起
  • 第八章 网络文化变迁
  • 第一节 网络文化与数字生活
  • 第二节 网络素养与媒介教育
  • 第九章 网络安全治理
  • 第一节 网络安全的提出
  • 第二节 西方国家互联网管理方式
  • 第三节 中国网络安全治理
  • 第四节 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 第十章 网络理政探索
  • 第一节 网络理政兴起的时代背景
  • 第二节 网络理政发展的阶段内容
  • 第三节 网络理政的价值作用
  • 第四节 网络理政视角下新闻传播的角色转型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网络协商民主的出现增加了公民的参政热情和参政机会,网络空间进一步扩大了公民公共讨论的范围,并且这种扩大囊括了地域、时间和平台。这种民主的表现形式由于治理主体和对象已经发生了改变,所以各方力量的博弈将更加理性。传媒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对数据信息的保障和对各方力量的制衡。新闻媒体通过架起开放政府、开放数据和公众参与的沟通桥梁,实现了分权机构的信息公开透明,以真实的信息和数据支撑更有说服力的治理决策。至此,在国家治理的视角下,网络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治理技艺,将与新闻业一起推动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与效率,协调权力的制衡、支撑决策的制定、积累协商的经验、培养民主的精神。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复旦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由复旦大学主办,受教育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双重管辖。2001年经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复旦大学出版社与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两社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出版社,下辖二级社复旦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