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实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5全面介绍,涵盖系统管理、网络服务,适合初中级用户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从实用角度出发,对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5平台下的系统管理及网络服务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既便于读者了解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5的强大功能,又可以帮助Linux用户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地学习和掌握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5。全书分为三部分,共12章,内容涵盖Linux系统概述、安装Linux系统、图形桌面与命令行、Linux文件管理和常用命令、磁盘管理、用户管理和常用命令、软件包管理、文本编辑器的使用、Shell编程、Linux下C语言编程,以及Linux网络基础、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叙述深入浅出,非常适合初、中级Linux用户阅读,既可以作为各类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及Linux培训班学生的教材,又可以作为广大Linux爱好者的专业参考书。

目录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内容简介
  • 版权页
  • 编委会
  • 丛书推荐序一 数字经济的思维观与人才观
  • 丛书推荐序二 产教融合打造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 前言
  • 目录
  • 第一部分 Linux入门
  • 第1章 Linux系统概述
  • 1.1 Linux的起源及特性
  • 1.1.1 Linux的起源
  • 1.1.2 Linux的特性
  • 1.2 Linux版本的发展
  • 1.2.1 Linux内核版本
  • 1.2.2 Linux发行版本
  • 1.3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简介及其优点
  • 1.3.1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简介
  • 1.3.2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的优点
  • 1.4 如何获取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 1.5 小结
  • 1.6 习题
  • 1.7 上机练习—获取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 第2章 安装Linux系统
  • 2.1 安装Linux系统的准备工作
  • 2.1.1 硬件需求与兼容性
  • 2.1.2 安装方法
  • 2.2 从光盘安装Linux系统
  • 2.2.1 启动安装程序
  • 2.2.2 时区选择
  • 2.2.3 语言支持和键盘布局
  • 2.2.4 安装源和软件选择
  • 2.2.5 安装位置
  • 2.2.6 网络和主机名
  • 2.2.7 用户设置
  • 2.2.8 安装完成
  • 2.2.9 初始设置
  • 2.2.10 进入桌面
  • 2.3 在虚拟机中安装Linux系统
  • 2.3.1 下载并安装VMware
  • 2.3.2 添加新的虚拟机
  • 2.3.3 安装Linux系统
  • 2.4 登录Linux
  • 2.4.1 图形化登录
  • 2.4.2 虚拟控制台登录
  • 2.4.3 远程登录
  • 2.5 卸载Linux
  • 2.5.1 从硬盘上卸载Linux
  • 2.5.2 从虚拟机中删除Linux
  • 2.6 小结
  • 2.7 习题
  • 2.8 上机练习—使用光盘安装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5版本
  • 第3章 图形桌面与命令行
  • 3.1 Linux图形桌面概述
  • 3.2 使用GNOME图形桌面
  • 3.2.1 进入GNOME桌面
  • 3.2.2 GNOME命令行模式
  • 3.2.3 添加和删除软件包
  • 3.2.4 查找文件
  • 3.2.5 退出GNOME桌面
  • 3.3 Linux的终端窗口(命令行)
  • 3.3.1 启动终端窗口
  • 3.3.2 终端窗口的常规操作
  • 3.3.3 命令行自动补全
  • 3.3.4 命令行的帮助
  • 3.4 小结
  • 3.5 习题
  • 3.6 上机练习—简单的man命令的使用
  • 第4章 Linux文件管理和常用命令
  • 4.1 Linux的文件系统
  • 4.1.1 Linux文件系统的概念
  • 4.1.2 Linux文件系统的组织方式
  • 4.1.3 Linux系统的默认安装目录
  • 4.1.4 Linux文件系统的类型
  • 4.1.5 Linux文件系统的组成
  • 4.2 文件和目录管理常用命令
  • 4.2.1 文件和目录操作常用通配符
  • 4.2.2 显示文件内容命令—cat、more、less、head和tail
  • 4.2.3 文件内容查询命令—grep
  • 4.2.4 文件查找命令—find和locate
  • 4.2.5 文本处理命令—sort
  • 4.2.6 文件内容统计命令—wc
  • 4.2.7 文件比较命令—comm和diff
  • 4.2.8 文件的复制、移动和删除命令—cp、mv和rm
  • 4.2.9 文件链接命令—ln
  • 4.2.10 目录的创建和删除命令—mkdir和rmdir
  • 4.2.11 改变工作目录、显示路径和显示目录内容命令—cd、pwd和ls
  • 4.3 文件和目录访问权限管理
  • 4.3.1 文件和目录的权限简介
  • 4.3.2 更改文件/目录的访问权限—chmod命令
  • 4.3.3 更改文件/目录的默认权限—umask命令
  • 4.3.4 更改文件/目录的所有权—chown命令
  • 4.4 文件/目录的打包、压缩及解压缩
  • 4.4.1 文件压缩—gzip压缩
  • 4.4.2 文件压缩—bzip2压缩
  • 4.4.3 文件归档—tar命令
  • 4.4.4 zip压缩
  • 4.4.5 unzip解压缩
  • 4.5 小结
  • 4.6 习题
  • 4.7 上机练习—练习使用文件和目录管理常用命令
  • 第5章 磁盘管理
  • 5.1 Linux磁盘分区概述
  • 5.2 常用磁盘管理命令
  • 5.2.1 挂载磁盘分区
  • 5.2.2 卸载磁盘分区
  • 5.2.3 查看磁盘分区信息
  • 5.2.4 新建磁盘分区
  • 5.2.5 分区的格式化
  • 5.2.6 检查和修复磁盘分区
  • 5.3 磁盘配额管理
  • 5.3.1 磁盘配额的系统配置
  • 5.3.2 对用户设置磁盘配额
  • 5.3.3 对用户组设置磁盘配额
  • 5.3.4 启动和终止磁盘配额
  • 5.3.5 使用quota命令查看磁盘空间使用情况
  • 5.3.6 使用du命令进行磁盘空间统计
  • 5.4 小结
  • 5.5 习题
  • 5.6 上机练习—新添加硬盘,并挂载到/home/linux/newhd/目录中,然后进行磁盘配额操作
  • 第6章 用户管理和常用命令
  • 6.1 用户和组文件
  • 6.1.1 用户账号文件—/etc/passwd
  • 6.1.2 用户影子文件—/etc/shadow
  • 6.1.3 用户组账号文件—/etc/group和/etc/gshadow
  • 6.1.4 使用pwck和grpck命令检查用户和组文件
  • 6.2 使用命令管理普通用户
  • 6.2.1 添加新用户
  • 6.2.2 修改用户的账号
  • 6.2.3 删除用户
  • 6.2.4 用户的临时禁用
  • 6.2.5 用户默认配置文件/etc/login.defs
  • 6.2.6 使用newusers命令批量添加用户
  • 6.3 使用命令管理根用户
  • 6.3.1 修改root密码
  • 6.3.2 使用su命令临时切换为根用户
  • 6.3.3 root密码丢失的处理方法
  • 6.4 使用命令管理用户组
  • 6.4.1 添加新用户组
  • 6.4.2 修改用户组属性
  • 6.4.3 删除用户组
  • 6.5 使用图形化程序管理用户和用户组
  • 6.5.1 添加新用户
  • 6.5.2 删除用户
  • 6.6 小结
  • 6.7 习题
  • 6.8 上机练习—添加新用户new_linux,并修改密码和用户组
  • 第7章 软件包管理
  • 7.1 使用rpm命令管理RPM软件包
  • 7.1.1 查询RPM软件包
  • 7.1.2 RPM软件包的安装
  • 7.1.3 RPM软件包的卸载
  • 7.1.4 RPM软件包的升级
  • 7.1.5 RPM软件包的验证
  • 7.2 使用yum管理RPM软件包
  • 7.2.1 查询RPM软件包
  • 7.2.2 RPM软件包的安装
  • 7.2.3 RPM软件包的卸载
  • 7.2.4 RPM软件包的升级
  • 7.2.5 新的软件源服务器的添加
  • 7.3 使用源码安装软件
  • 7.3.1 源码包的获取
  • 7.3.2 源码包的编译
  • 7.3.3 源码包的安装
  • 7.3.4 源码包的卸载
  • 7.4 小结
  • 7.5 习题
  • 7.6 上机练习—安装PHP软件
  • 第二部分 Linux编程
  • 第8章 文本编辑器的使用
  • 8.1 Vim的使用
  • 8.1.1 Vim的启动
  • 8.1.2 在桌面上创建Vim启动器
  • 8.1.3 Vim的工作模式
  • 8.1.4 保存与打开文件
  • 8.1.5 移动光标
  • 8.1.6 插入
  • 8.1.7 删除
  • 8.1.8 取消
  • 8.1.9 退出
  • 8.1.10 查找
  • 8.1.11 替换
  • 8.1.12 选项设置
  • 8.1.13 调用Shell命令
  • 8.2 Vim使用实例
  • 8.2.1 字符的插入与删除
  • 8.2.2 字符的查找与替换
  • 8.3 gVim的使用
  • 8.3.1 文件的新建与保存
  • 8.3.2 查找与替换
  • 8.4 gedit的使用
  • 8.4.1 gedit的启动与打开文件
  • 8.4.2 编辑文件
  • 8.4.3 打印文件
  • 8.4.4 gedit的首选项设置
  • 8.5 小结
  • 8.6 习题
  • 8.7 上机练习—Vim的使用
  • 第9章 Shell编程
  • 9.1 Shell编程概述
  • 9.1.1 命令补齐功能
  • 9.1.2 命令通配符
  • 9.1.3 使用命令的历史记录
  • 9.1.4 定义命令别名
  • 9.2 Shell程序的基本结构
  • 9.3 Shell程序中的变量
  • 9.3.1 局部变量
  • 9.3.2 环境变量
  • 9.3.3 位置变量
  • 9.4 Shell程序中的运算符
  • 9.4.1 变量赋值
  • 9.4.2 算术运算符
  • 9.5 Shell程序的输入和输出
  • 9.5.1 使用echo命令输出结果
  • 9.5.2 使用read命令读取信息
  • 9.5.3 文件重定向
  • 9.6 引号的使用方法
  • 9.6.1 双引号
  • 9.6.2 单引号
  • 9.6.3 反引号
  • 9.6.4 反斜线
  • 9.7 测试语句
  • 9.7.1 文件状态测试
  • 9.7.2 数值测试
  • 9.7.3 字符串测试
  • 9.7.4 逻辑测试
  • 9.8 流程控制结构
  • 9.8.1 if语句
  • 9.8.2 if语句应用实例
  • 9.8.3 for语句
  • 9.8.4 for循环应用实例
  • 9.8.5 until语句
  • 9.9 Shell编程实例
  • 9.9.1 程序的功能
  • 9.9.2 编写程序的代码
  • 9.10 小结
  • 9.11 习题
  • 9.12 上机练习—简单的Shell编程
  • 第10章 Linux下C语言编程
  • 10.1 编译及编译器的概念和理解
  • 10.1.1 程序编译的过程
  • 10.1.2 编译器
  • 10.2 GCC编译器
  • 10.2.1 GCC编译器简介
  • 10.2.2 GCC对源程序扩展名的支持
  • 10.3 C程序的编译
  • 10.3.1 编写第一个C程序
  • 10.3.2 用GCC编译程序
  • 10.3.3 查看GCC的可选参数
  • 10.3.4 设置输出的文件
  • 10.3.5 查看编译过程
  • 10.3.6 设置编译的语言
  • 10.3.7 使用-asci设置ANSIC标准
  • 10.3.8 使用g++命令编译C++程序
  • 10.4 编译过程的控制
  • 10.4.1 编译过程概述
  • 10.4.2 控制预处理过程
  • 10.4.3 生成汇编代码
  • 10.4.4 生成目标代码
  • 10.4.5 链接生成可执行文件
  • 10.5 使用GDB调试程序
  • 10.5.1 GDB简介
  • 10.5.2 在程序中加入调试信息
  • 10.5.3 启动GDB
  • 10.5.4 在GDB中加载需要调试的程序
  • 10.5.5 在GDB中查看代码
  • 10.5.6 在程序中加入断点
  • 10.5.7 查看断点
  • 10.5.8 运行程序
  • 10.5.9 变量的查看
  • 10.6 程序调试实例
  • 10.6.1 编写一个程序
  • 10.6.2 编译文件
  • 10.6.3 程序的调试
  • 10.6.4 GDB帮助信息的使用
  • 10.7 GDB常用命令
  • 10.8 编译程序常见的错误类型与处理方法
  • 10.8.1 逻辑错误与语法错误
  • 10.8.2 C程序中的错误与异常
  • 10.8.3 编译中的警告提示
  • 10.8.4 找不到包含文件的错误
  • 10.8.5 逗号使用错误
  • 10.8.6 符号不匹配错误
  • 10.8.7 变量类型或结构体声明错误
  • 10.8.8 使用不存在的函数的错误
  • 10.8.9 大小写错误
  • 10.8.10 数据类型的错误
  • 10.8.11 赋值类型错误
  • 10.9 小结
  • 10.10 习题
  • 10.11 上机练习—GCC和GDB配合调试
  • 第三部分 Linux网络与安全
  • 第11章 Linux网络基础
  • 1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 11.1.1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 11.1.2 初级计算机网络
  • 11.1.3 开放的标准化计算机网络
  • 11.1.4 新一代计算机网络
  • 11.2 网络基本类型
  • 11.2.1 按网络的地理覆盖范围分类
  • 11.2.2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
  • 11.3 网络体系结构
  • 11.3.1 OSI/RM
  • 11.3.2 TCP/IP
  • 11.4 网络配置基本内容
  • 11.4.1 主机名
  • 11.4.2 IP地址
  • 11.4.3 子网掩码
  • 11.4.4 广播地址
  • 11.4.5 网关地址
  • 11.4.6 域名服务器地址
  • 11.4.7 DHCP服务器
  • 11.5 配置以太网连接
  • 11.5.1 添加以太网连接
  • 11.5.2 修改网络配置
  • 11.5.3 使用配置文件
  • 11.6 连接Internet
  • 11.6.1 使用DSL/PPPoE拨号上网
  • 11.6.2 使用无线网络建立连接
  • 11.7 网络管理常用命令及应用实例
  • 11.7.1 hostname命令
  • 11.7.2 ifconfig命令
  • 11.7.3 ifup命令
  • 11.7.4 ifdown命令
  • 11.7.5 route命令
  • 11.7.6 ping命令
  • 11.7.7 nslookup命令
  • 11.7.8 arp命令
  • 11.7.9 netstat命令
  • 11.7.10 traceroute命令
  • 11.7.11 利用常用命令分析局域网连通故障
  • 11.8 小结
  • 11.9 习题
  • 11.10 上机练习—设置网络参数
  • 第12章 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
  • 12.1 Linux网络安全对策
  • 12.1.1 确保端口安全
  • 12.1.2 确保连接安全
  • 12.1.3 确保系统资源安全
  • 12.1.4 确保账号、密码安全
  • 12.1.5 系统文件的安全性
  • 12.1.6 日志文件的安全性
  • 12.2 Linux下的防火墙配置
  • 12.2.1 防火墙的基本概念
  • 12.2.2 使用firewalld管理防火墙
  • 12.2.3 使用iptables管理防火墙
  • 12.3 使用OpenSSH实现网络安全连接
  • 12.3.1 OpenSSH的安装
  • 12.3.2 启动和停止OpenSSH守护进程
  • 12.3.3 配置OpenSSH服务器
  • 12.3.4 配置OpenSSH客户端
  • 12.3.5 使用ssh客户端
  • 12.3.6 使用scp客户端
  • 12.3.7 使用sftp客户端
  • 12.3.8 使用SSH Secure Shell访问SSH服务器
  • 12.4 小结
  • 12.5 习题
  • 12.6 上机练习—安装简易的xampp并控制Apache服务器访问
  • 反侵权盗版声明
  • 后折页
  • 封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