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科学与化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0千字
字数
2016-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电路分析13章全面讲解
内容简介
共分13章:电路模型和基尔霍夫定律、电路元件及电路等效变换、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电路定理、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暂态电路及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激励电路的稳态响应、耦合电感与理想变压器、运算法、双口网络。
目录
- 扉页
- 版权页
- 目录
- 内容提要
- 前言
-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 学习要点
- 1.1 实际电路和电路模型
- 1.1.1 电路的组成
- 1.1.2 实际电路
- 1.1.3 电路模型
- 1.1.4 电路的分类
- 1.2 电路中基本物理量及参考方向
- 1.2.1 电流
- 1.2.2 电压
- 1.2.3 电位
- 1.2.4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 1.2.5 功率
- 1.2.6 电能量
- 1.3 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
- 1.3.1 电阻元件
- 1.3.2 电感元件
- 1.3.3 电容元件
- 1.4 独立电源
- 1.4.1 电压源
- 1.4.2 电流源
- 1.5 受控源
- 1.6 基尔霍夫定律
- 1.6.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 1.6.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 1.7 仿真
- 习题一
- 第2章 简单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 学习要点
- 2.1 引言
- 2.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 2.2.1 电阻的串联等效
- 2.2.2 电阻的并联等效
- 2.3 电阻的Y连接和△连接及其等效变换
- 2.3.1 Y连接和△连接
- 2.3.2 Y-△等效变换的计算
- 2.4 电压源、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 2.4.1 理想电源的串联和并联
- 2.4.2 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
- 2.5 输入电阻
- 2.6 仿真
- 习题二
- 第3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 学习要点
- 3.1 概述
- 3.2 图的概念与KL独立方程数
- 3.2.1 电路的图
- 3.2.2 图的有关概念
- 3.2.3 KCL的独立方程数
- 3.2.4 KVL的独立方程数
- 3.3 2b法
- 3.3.1 2b法
- 3.3.2 2b法的步骤
- 3.4 支路电流法
- 3.4.1 支路电流法
- 3.4.2 支路电流法的步骤
- 3.4.3 支路电流法的应用
- 3.5 回路电流法及网孔电流法
- 3.5.1 回路电流法及网孔电流法的基本思想
- 3.5.2 列写回路电流(网孔电流)方程的步骤
- 3.5.3 回路(网孔)法的应用
- 3.6 节点电压法
- 3.6.1 节点电压法的基本思想
- 3.6.2 列写节点电压方程的步骤
- 3.6.3 节点电压法的应用
- 3.7 仿真
- 习题三
- 第4章 电路定理
- 学习要点
- 4.1 叠加定理
- 4.1.1 线性电路的比例性
- 4.1.2 线性电路的叠加定理
- 4.2 分解方法与替代定理
- 4.2.1 分解方法
- 4.2.2 替代定理
- 4.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 4.3.1 戴维南定理
- 4.3.2 戴维南定理的证明
- 4.3.3 戴维南定理的应用
- 4.3.4 诺顿定理
- 4.3.5 诺顿定理的应用
- 4.4 电源的负载能力与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 4.4.1 电源的负载能力
- 4.4.2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 4.4.3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应用
- *4.5 特勒根定理与互易定理
- 4.5.1 特勒根功率定理
- 4.5.2 特勒根似功率定理
- 4.5.3 互易定理
- *4.6 对偶原理
- 4.7 仿真
- 习题四
- 第一单元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总结
- 第5章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 学习要点
- 5.1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初始值
- 5.1.1 电路与方程
- 5.1.2 一阶电路的两种基本类型
- 5.1.3 换路及换路定则
- 5.1.4 初始值的求法
- 5.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 5.2.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 5.2.2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 5.2.3 电路零输入响应规律的总结
- 5.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 5.3.1 RC电路的响应
- 5.3.2 RL并联电路的响应
- 5.4 三要素法
- 5.5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 5.5.1 单位阶跃函数及其性质
- 5.5.2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 5.6 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 5.6.1 单位冲激函数及其性质
- 5.6.2 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 5.7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 5.7.1 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 5.7.2 GLC并联电路的分析
- 5.8 二阶电路的全响应、零状态响应和阶跃响应
- 5.8.1 RLC串联电路的全响应
- 5.8.2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阶跃响应
- 5.8.3 一般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 5.9 仿真
- 习题五
- 第二单元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法总结
- 第6章 正弦稳态分析——相量法
- 学习要点
- 6.1 正弦量
- 6.2 复数
- 6.3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
- 6.3.1 问题的引入
- 6.3.2 正弦量的相量式
- 6.3.3 正弦量的相量图表示
- 6.3.4 正弦量相量表示的应用
- 6.4 KCL、KVL相量形式
- 6.5 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VCR的相量形式
- 6.6 正弦交流电路的阻抗、导纳及等效
- 6.6.1 阻抗的概念
- 6.6.2 导纳的概念
- 6.7 正弦稳态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 6.7.1 相量法的原理
- 6.7.2 相量法的一般分析过程
- 6.7.3 相量图法
- 6.8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复功率
- 6.9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守恒
- 6.10 正弦稳态电路的最大功率传输
- 6.11 仿真
- 习题六
- 第7章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
- 学习要点
- 7.1 互感
- 7.1.1 互感M
- 7.1.2 耦合因数K
- 7.1.3 耦合电感上的电压、电流关系
- 7.1.4 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 7.2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
- 7.2.1 耦合电感的串联
- 7.2.2 耦合电感的并联
- 7.2.3 耦合电感的T型去耦等效
- 7.3 空心变压器
- 7.4 理想变压器
- 7.4.1 理想变压器的条件
- 7.4.2 理想变压器的主要性能
- 7.5 仿真
- 习题七
- 第8章 三相电路
- 学习要点
- 8.1 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及连接方式
- 8.1.1 对称三相电源
- 8.1.2 三相电源的连接
- 8.1.3 三相负载的连接
- 8.2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 8.2.1 简单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 8.2.2 复杂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 8.3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 8.4 三相功率的计算与测量
- 8.4.1 三相功率的计算
- 8.4.2 三相功率的测量
- 8.5 仿真
- 习题八
- 第9章 非正弦周期信号及其稳态分析
- 学习要点
- 9.1 非正弦周期信号
- 9.2 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
- 9.3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 9.3.1 三角函数的积分
- 9.3.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
- 9.3.3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平均值
- 9.3.4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平均功率
- 9.4 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的分析
- 习题九
- 第10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 学习要点
- 10.1 滤波器
- 10.1.1 低通滤波电路
- 10.1.2 高通滤波电路
- 10.1.3 带通滤波电路
- 10.2 RLC串联电路频率特性与串联谐振
- 10.2.1 RLC串联谐振电路
- 10.2.2 RLC串联谐振的特征
- 10.2.3 RLC串联电路的频率响应
- 10.3 并联谐振电路
- 10.3.1 GLC并联谐振电路
- 10.3.2 电感线圈和电容并联的谐振电路
- 10.4 波特图
- 10.5 仿真
- 习题十
- 第三单元 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总结
- 第11章 动态电路的运算分析法
- 学习要点
- 11.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及性质
- 11.1.1 拉氏变换的定义
- 11.1.2 拉氏变换的条件
- 11.1.3 拉氏变换的基本性质
- 11.2 拉氏反变换——分解定理
- 11.3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模型——运算电路
- 11.3.1 KL的运算形式
- 11.3.2 VCR的运算形式
- 11.4 用复频域分析法计算线性电路——运算法
- 11.5 网络函数及其零点、极点
- 11.6 零、极点与冲激响应的关系
- 11.7 零、极点与频率响应的关系
- 11.8 卷积的应用
- 习题十一
- 第四单元 运算法总结
- 第12章 二端口网络
- 学习要点
- 12.1 二端网络与多端网络
- 12.2 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
- 12.2.1 二端口网络的Y参数及其方程
- 12.2.2 二端口网络的Z参数及其方程
- 12.2.3 二端口网络的T参数及其方程
- 12.2.4 二端口网络的H参数及其方程
- 12.2.5 二端口网络参数之间的关系
- 12.3 有端接的二端口网络
- 12.3.1 输入阻抗
- 12.3.2 特性阻抗
- 12.3.3 有端接二端口网络的转移函数
- 12.4 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 12.5 二端口网络的连接
- 12.5.1 两个二端口的级联
- 12.5.2 两个二端口的并联
- 12.5.3 二端口的串联
- 12.6 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
- 12.6.1 回转器
- 12.6.2 负阻抗变换器
- 习题十二
- 第13章 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 学习要点
- 13.1 运算放大器
- 13.2 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分析
- 13.3 仿真
- 习题十三
- 第14章 网络方程的矩阵形式
- 学习要点
- 14.1 关联矩阵A·节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 14.1.1 关联矩阵A和KCL、KVL方程的矩阵形式
- 14.1.2 复合支路及其VCR的矩阵形式
- 14.1.3 节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 14.1.4 改进的节点电压方程
- 14.2 回路矩阵B·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
- 14.2.1 回路矩阵B和KVL、KCL方程的矩阵形式
- 14.2.2 复合支路及其VCR的矩阵形式
- 14.2.3 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
- 14.3 割集矩阵Q·割集分析法
- 14.3.1 割集与割集矩阵Q
- 14.3.2 KCL、KVL方程的矩阵形式
- 14.3.3 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 14.4 状态方程
- 14.4.1 状态变量与状态方程
- 14.4.2 状态方程的直观列写
- 14.4.3 状态方程的系统列写
- 习题十四
- 第15章 非线性电路
- 学习要点
- 15.1 非线性元件与非线性电路
- 15.2 非线性电阻元件
- 15.3 非线性电容和非线性电感
- 15.4 非线性电路方程
- 15.5 图解分析法
- 15.6 小信号分析法
- 15.7 分段线性化方法
- 习题十五
- 附录 Multisim 11软件基本介绍
- (一)Multisim 11的特点
- (二)Multisim 11使用简介
- (三)Multisim 11仿真基本流程举例简介
- 参考答案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