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法院2020年度案例系列之一。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法院2020年度案例系列》(全23册)的一个分册。含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等。

本书所选案例均是国家法官学院从各地2017年上报的典型案例中挑选出来的精品案例,全面涵盖该领域常见纠纷内容。案情凝练,并由主审法官精心撰写裁判要旨与法官后语,可读性、适用性强,能帮助读者节约查找和阅读案例的时间,获得真正有用的信息,为法官、检察官、执法人员、律师、法律顾问办理相关案件以及案件当事人处理纠纷必备参考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一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 (一)故意杀人罪
  • 1故意杀人未遂与故意伤害的区别
  • 2如何认定采取遗弃手段实施的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
  • 3被告人在非公共交通道路上因操作机动车不当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是否应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 4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 5结果预见义务与结果避免义务的准确认定
  • 6使用轻微暴力致特异体质者死亡案件如何定性
  • 7认定过失犯罪中应以注意能力作为审查注意义务的关键
  • (三)故意伤害罪
  • 8诱发被害人自身疾病猝死中因果关系的认定
  • 9故意伤害行为导致被害人心脏病发作猝死的量刑
  • 10故意伤害结果加重之因果关系如何认定
  • 11刑事案件中被害人过错的认定
  • 12如何区分故意伤害与“随意殴打他人”型寻衅滋事
  • 13一拳致人死亡的情形下,如何认定被告人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还是过失致人死亡罪
  • 14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分
  • 15驾车追逐、挤逼他人致人伤亡如何定性
  • 16共同犯罪中各被告人应对犯罪后果共同承担责任
  • (四)强奸罪
  • 17普通共同强奸和轮奸如何区分认定
  • 18强奸罪中违背妇女意志与胁迫的认定
  • 19如何明确强奸幼女罪的明知界限
  • (五)强制猥亵罪
  • 20强制猥亵罪手段行为的认定及证明标准
  • 21强制猥亵罪与一般猥亵行为的界分
  • 22强制猥亵中占有被害人财物行为的罪数认定
  • (六)猥亵儿童罪
  • 23对猥亵儿童案“零口供”的证据认定
  • 24对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的认定
  • 25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的认定
  • 26行为人在公共场所实施猥亵儿童行为“当众”的认定
  • (七)绑架罪
  • 27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他人婴儿行为性质的认定
  • 28绑架罪中“情节较轻”的认定
  • (八)非法拘禁罪
  • 29扣押高于债务数额财物并拘禁他人的行为定性
  • 30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司法认定
  • 31逃离传销组织控制不慎落水身亡,传销组织相关人员是否构成非法拘禁致人死亡
  • 32民事纠纷引发拘禁、殴打、侮辱、逼迫出具欠条等行为之定性
  • 33非法拘禁罪中结果加重犯的认定
  • (九)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 34包含公民身份证号、楼盘房号、电话号码、住址的信息属于财产信息还是交易信息
  • 35警务辅助人员非法提供报警人信息行为性质的认定
  • 36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漏洞获取招聘网站简历并贩卖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 37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交易信息”的认定
  • 二 侵犯财产罪
  • (一)抢劫罪
  • 38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实质区别在于使用暴力的程度不同
  • 39入户盗窃转化为入户抢劫的认定
  • 40当场以未成年人相威胁要求被害人取款行为的定性
  • 41犯信用卡诈骗罪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可转化为抢劫罪
  • 42户外抢劫暴力持续至室内是否应认定为入户抢劫
  • 43加“霸王油”后被加油员抓车拦截,仍不停车而驶离现场,构成抢劫罪
  • 44抢劫罪中被告人明知“户内”无人而胁迫被害人进入并取财的行为,是否构成入户抢劫的认定
  • 45实施暴力和取得财物的时间地点发生转移是否影响抢劫罪的认定
  • 46使用胁迫手段当场向被害人索要并取得超出实际债务的现金数额的行为定性及犯罪数额如何认定
  • 47未成年人使用或威胁使用轻微暴力强抢少量财物的认定
  • (二)抢夺罪
  • 48被告人缺乏对“被追捕”的主观认识,其抢夺后的暴力对抗不具有当场使用暴力抗拒抓捕的性质
  • 49以试骑为由当着被害人的面将电动车骑走的罪名认定
  • (三)盗窃罪
  • 50被害人昏迷后取其财物的定性
  • 51盗窃过程中采用了欺诈的手段不影响案件性质的认定
  • 52以封建迷信“施法”调包的方式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 53主观上没有盗窃的合意,客观上却实施了盗窃的行为该如何定性
  • 54多次盗窃中“次”的认定
  • 55多次盗窃的认定
  • 56盗窃案被告人偷开机动车的,盗窃数额如何认定
  • 57被盗的可补办但不可兑现的记名有价票证盗窃金额的认定
  • 58盗窃罪中未估价财物的数额认定
  • 59盗骗行为交织案件中行为的定性
  • 60关于盗窃罪和侵占罪法律性质的区分
  • 61取走滞留在ATM机中无卡无折存款行为的定性
  • 62擅自使用他人网络账户行为性质的认定
  • 63未经允许擅自对他人微信账户银行卡进行转账的性质认定
  • 64通过支付宝窃取他人银行卡行为的定性
  • 65偷换商家POS机并占有货款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盗窃罪而非诈骗罪
  • 66虚构用户充值的事实,利用电信公司漏洞非法占有钱款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 (四)诈骗罪
  • 67诈骗罪中关于“虚构事实”的认定
  • 68从行为模式角度评价被告人是否构成诈骗罪
  • 69抵押借款型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如何推定
  • 70电信诈骗中帮助取款人的行为性质分析
  • 71电子商务情境下“三角诈骗”的数额认定
  • 72汽车承租人骗租他人车辆并抵押借款行为构成诈骗罪还是合同诈骗罪
  • 73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与区分
  • 74隐瞒真相以签订“确认书”的方式骗取赞助款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还是诈骗罪
  • 75骗用型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 76以高息借贷为名的诈骗犯罪中被告人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的认定
  • (五)职务侵占罪
  • 77信用社人员用他人姓名办理贷款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 (六)挪用资金罪
  • 78利用职务便利虚设同类企业,挪用原单位资金为己谋利行为的定性
  • (七)敲诈勒索罪
  • 79民间纠纷引发敲诈勒索案中被害人过错对被告人量刑的影响
  • 80虚构事实使被害人精神上受到强制而支付财物应认定为敲诈勒索罪
  • (八)故意毁坏财物罪
  • 81非法操纵他人金融资产行为的认定
  • 82故意毁坏财物罪与破坏生产经营罪、滥伐林木罪的界定
  • (九)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 83合伙人“卷走”合伙财产,其他合伙人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构成共同犯罪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