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集阿德勒一生的思想精粹。

内容简介

阿德勒强调人格的统一,认为人类可以通过整合与完整的观点来了解。此种看法强调人们的行为有其目的,认为我们的未来远比过去重要,我们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与创造者,并以独特的生活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目标。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者的话
  • 序言
  • 第一讲 自卑与超越
  • 一、心灵与肉体
  • (一)身心动态关系
  • (二)情感和功能
  • (三)身体缺陷
  • 二、个性的塑造
  • (一)生活方式
  • (二)校正生活
  • 三、人性的本质
  • (一)灵魂生命
  • (二)目标确定
  • (三)群体生活
  • (四)群居与适应
  • (五)调整自己适应环境
  • 四、人的心理状态
  • (一)游戏的作用
  • (二)专注的培养
  • (三)潜意识与梦
  • 五、个体的优越感
  • (一)自卑情结的表现
  • (二)自卑感与人类文化的生成
  • (三)优越感的目标
  • (四)优越感的害处
  • 六、个人的追求
  • (一)创造力的产生
  • (二)人生的意义
  • (三)人生问题和任务
  • (四)奋斗的目标
  • 第二讲 自我超越的生命真谛
  • 一、生活的意义
  • (一)生命的联系
  • (二)奉献的实在意义
  • (三)合作精神
  • 二、生命的延续
  • (一)个体生活目标
  • (二)个性的发展
  • (三)自卑感与社会兴趣
  • (四)人格的统一性
  • (五)象征的整体性
  • 三、幻想与现实
  • (一)英雄与英雄的创造者
  • (二)英雄神话
  • (三)成年人的原型
  • 四、爱情与婚姻
  • (一)爱情、婚姻的定义
  • (二)团结合作
  • (三)平等的基础
  • 第三讲 自我超越的回忆
  • 一、早期的回忆
  • (一)回忆的方式
  • (二)纵容与憎恨
  • 二、深刻的记忆
  • (一)早期的记忆
  • (二)敌意的记忆
  • (三)根深蒂固的记忆
  • (四)终生难忘的记忆
  • 第四讲 自我超越的行动方式
  • 一、性格与行动
  • (一)性格特点
  • (二)社会感的形成
  • (三)心理发展
  • (四)乐观与悲观的倾向
  • (五)攻击与防御的特性
  • 二、情感与行动
  • (一)厌恶性表现
  • (二)亲和性表现
  • 第五讲 孩子的超越教育
  • 一、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 (一)母亲的影响
  • (二)父亲的影响
  • (三)孩子之间的合作
  • (四)独生子与父母的合作
  • 二、学校对孩子的教育
  • (一)老师对孩子的影响
  • (二)竞争训练
  • (三)心态平和
  • (四)先天不足与后天培养
  • (五)区分不同模式和类型
  • (六)顾问会议的重要性
  • 三、青春期教育问题
  • (一)父母的偏见
  • (二)成人的思考
  • (三)青春期的防范
  • (四)性教育
  • 四、少年犯罪与预防
  • (一)犯罪心理分析
  • (二)罪犯的类型
  • (三)重述合作的重要性
  • (四)解决犯罪问题的方法
  • 五、教育孩子的职责
  • (一)母亲的职责
  • (二)培养孩子的兴趣
  • (三)兴趣培养了天才
  • (四)教师的责任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听听阿德勒说说自我超越

    📕 在朝向目标的各种动作之中,还有一个可包含一切的单一动作。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达到一种能使我们获得安全感的地位。所有的动作和表现都必须互相协调而结合成一个整体,而肉体和心灵也努力要成为整体。📕 只要一个人处于一个有利的环境之下,我们便不能够清楚地看到他的生活方式。而在一个新的情境之下,特别是当他面对着困难之时,他的生活方式就显现得清清楚楚。📕 人类的心理生命是由其灵魂决定的。倘若这些朝向常在目标的活动没有经过决定、持续、修正及导引,就没有人能够思考、感觉、盼望、梦想,这个结果是起于有机体适应环境、反应环境的需要。📕 每个人活动朝向的目标,都是由环境给予孩童时期的影响及印象决定的,每个人的理想 —— 也就是目标 —— 可能在生命的前几个月便形成了,即使那么年幼,某些感受仍能激发孩子快乐与难受的反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寻找自我

      每个人都有自卑情结,人生也就是在寻找自我优越感。其中有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了解自己,调整自己以形成良好的社会感觉。每个人的行为,性格的形成都有其历史原因,具体的,基本都是形成,发生于一定的环境之中。我们要更多的思考关于自己的对于社会的贡献,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激起对社会,对他人,对一切的积极兴趣。自我超越,需要我们积极了解自己,包括有可能的形成的原因,最终的目标或许就是很好的调整自己,让自己适应社会,他人,让自己的人生更具有价值与意义。在书中,你可能经常找到自己的影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毕仙僧

        毕仙僧!!!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0年12月,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出版社,教育部教材出版中心之一;1995年被原新闻出版署批准为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003年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电子音像出版社,同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网络出版权的出版单位之一,从此拥有了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四大媒介的正式出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