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华人神探李昌钰作品,一部犯罪现场勘查专业手册。

内容简介

犯罪现场及其勘查是法医学教学和我国凡涉及犯罪现场与相关工作单位的教学和具体工作的重要内容,过去虽有部分教科书但缺少专著,加上这一领域的新技术发展较快,与国际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很有必要出版本专著,为教学和实际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本书是由著名美籍华人、世界顶级法科学专家、“神探”李昌钰编著。既有理论概括,又有实用技术和方法,是其50年工作经典总结和现代技术精华体现,深受读者欢迎。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作者简介
  • 译者简介
  • 插图
  • 前言
  • 引言
  • 第一章 犯罪现场勘查
  • 第一节 概述
  • 一、科学的犯罪现场勘查
  • 二、犯罪现场的类型
  • 三、犯罪现场的物证
  • 四、犯罪现场证据的使用
  • 五、法科学检验的过程、特点
  • 六、犯罪现场勘查与逻辑
  • 七、犯罪现场勘查:法证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 第二节 犯罪现场勘查程序
  • 一、概述
  • 二、第一响应者的行动
  • 三、犯罪现场保护
  • 四、犯罪现场勘查最初的行动
  • 五、犯罪现场的记录
  • 六、物证的原始位置
  • 七、收集和保存物证
  • 八、现场最后的巡视和评估
  • 九、解除现场
  • 第三节 增强试剂和现场试验
  • 一、印痕和图案的化学增强方法
  • 二、筛选潜在证据的现场试验
  • 第四节 犯罪现场重建
  • 一、收集资料
  • 二、核实信息
  • 三、形成假设
  • 四、检验假设
  • 五、形成推理
  • 第二章 犯罪现场勘查的先进技术和方法
  • 第一节 概述
  • 一、先进技术的用途
  • 二、先进技术应用的相关问题
  • 第二节 搜寻证据的先进技术
  • 一、多波段光源
  • 二、探地雷达
  • 三、便携式X线机
  • 四、便携式数字证据收集器
  • 五、远程传输系统
  • 六、反射性紫外线光成像系统
  • 第三节 犯罪现场记录的先进方法
  • 一、红外-紫外照相机
  • 二、“3-D成像”及现场结合图
  • 三、“全站”现场测绘仪
  • 四、计算机辅助绘图工具
  • 五、数字图像增强
  • 第四节 帮助调查的数据库
  • 一、案件证据和管理系统
  • 二、SICAR鞋印和轮胎印痕数据库
  • 三、IBIS火器数据库
  • 四、政府支持的数据库
  • 五、本地生成的数据库
  • 第五节 鉴定证据的便携式仪器
  • 一、便携式拉曼光谱仪
  • 二、X射线荧光和衍射
  • 三、红外光谱仪
  • 第六节 现场测试DNA的仪器
  • 一、目前现场测试DNA的仪器
  • 二、测试DNA仪器的未来发展方向
  • 第三章 犯罪现场资源
  • 第一节 犯罪现场勘查的标准装备
  • 一、安全性方面的标准装备
  • 二、个人防护装备
  • 三、数码设备
  • 四、记录设备
  • 五、识别装备
  • 六、收集证据的设备
  • 七、包装证据的物品
  • 八、收集专门证据的材料
  • 第二节 专业知识或先进科技资源
  • 一、地方单位和部门
  • 二、联邦或国家的单位和部门
  • 第三节 卓越的法科学中心
  • 一、卓越的法科学技术中心
  • 二、卓越的电子犯罪技术中心
  • 三、国家执法和更正技术中心系统
  • 第四节 有关网站介绍
  • 第五节 犯罪现场及重建的参考文献
  • 第六节 犯罪现场设备供应商
  • 附录
  • 一、犯罪现场勘查的法律问题
  • 二、证据收集指南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9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去掉精华的工具书

    大学有幸读过 « 李昌钰博士犯罪现场勘查手册 »,学会了重建客观事实很多方法,看到这本书上架,本以为是重印,结果并不是同一本书。去掉了所有的案例和思考,只剩下无数的清单,在我看来这类书做教材的意义都不大。对真正的刑侦大牛,没有什么借鉴价值;对需要学习入门者也只有不明所以的众多 “戒律”。如果看过李昌钰的分享就会明白,他所遵循的所有规则、清单都只为了一件事服务,“高效、客观地重现犯罪现场”。如果没有了这层思考,只看这本书会以为很多事情只能这么做,只能那么做。思考可以衍生出教条,这是为了高效的行动。教条却很难孕育思考,因为最小努力是人性的基本原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睿智严谨,一个嫉恶如仇

      今天这本书是我故意挑选的。目的是为了借他的内容,聊聊我最近重看的一个系列美剧。严格意义上来讲,其实是两套美剧。但是题材是完全相同的,只是不同的两套班底来拍摄。为了彼此能有所差异,新开的剧集在刻意营造和原有系列完全不同的角色风格,这就成为了我们这些剧迷的福音。我说的就是曾经霸榜十年的精彩美剧:CSI(犯罪现场调查班)最早的 CSI 拍摄于 1999 年,已经面世就火爆全美。剧集讲述的是供职于赌城拉斯维加斯的一个机构的鉴证小组。组长格瑞森,下辖各个层级的组员凯瑟琳、莎拉、华瑞克和尼克,常备配合警长是吉姆,当然还有老法医、年轻法医、DNA 检验员、化学物质检验员、视频采集员、笔记坚定员、枪弹测试员等等全套班底。因为演员无论离开还是加入,都有清晰的线索支撑,观看起来特别有亲近感和代入感。所以,这套剧集我在反复追看,甚至主角格瑞森离开,华瑞克去世我都没有弃剧。只是后来的几位男主都没有格瑞森的睿智感。也正是因为对格瑞森的崇拜以及对这个剧集严谨准确的科学还原,甚至在某些方面都在塑造着我的性格和价值观。试问谁不想在年逾不惑之时,给人以睿智严谨的感受呢。最近隔离在家,生活极度规律,每晚睡前,必须刷一集这部美剧。不过即使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偶尔我还是会换换口。以前都是选择英剧如《摩斯探长前传》这样的纯推理剧来过瘾。然而,一集 90 分钟的片场,以及每年只有 4-6 集的体量,实在是不足以支撑我的需求。这次,我又开了新番观影,同样题材的《CSI:迈阿密》美国的州不像我们的省,直接归中央管理。他们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当拉斯维加斯版的 CSI 一炮而红后,自然有不甘于人后的其他城市直追上来,所以 CSI 就有了迈阿密版和纽约版。以及据说最新的网络版。迈阿密版和老版关系非常友好,在拉斯维加斯版的第三季退出时,做了一集外调内容,一个小女孩被匪徒绑架,一直开出了州界,进入到了迈阿密管辖范围。这就引出了迈阿密版的鉴定中心的男主霍雷肖,这个老帅哥。也许是刻意为之,也许是城市品味差异。同样为鉴定小组组长的格瑞森和霍雷肖,各方面均判若两人。一个严谨睿智,一个潇洒帅气,一个理智严谨,一个嫉恶如仇,格瑞森只愿意遵照科学检验得结果来评价案件,只有当被害人是婴儿或者儿童时,他才会偶尔失态,而霍雷肖更像是美队的翻版,那真的是为了追求正义无畏任何威胁的主。每晚睡前,我都会先看一集迈阿密版的 CSI,被霍雷肖和他的组员感动的内心极度温暖,再回到拉斯维加斯版本上去放松一下情绪,回归理性。那种逻辑紧凑的剧情真的是非常能满足我风靡多巴胺的需求。效果远胜过看小电影。连续多天追这个剧,一直想着写篇相关剧评,可惜没有合适的话题。昨天一想,还不如可以选本书,和犯罪现场调查相关,这样不就正好可以写一下相关内容了吗。结果就找到了李昌钰先生的这本,《犯罪现场勘查指导手册》,读起来真是太过瘾了。尤其是像我们这些有着当推理案侦小说作者的迷弟们,这里面给出的,可是最为详实的现场勘查的流程和相关的科普知识啊。对于只想看学习刺激或者逻辑推理的人来说,这本书一定是无趣的,但是那些愿意把自己带入到现场勘查员视角的我们来说,这无异于一本穿越之书,一本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混搭的游戏手册。时间原因不赘述,这本书注定是小众读物。只能推荐给志同道合之人。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中央级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6月1日,是中国规模大、实力强、出版品种多的医学出版机构。1993年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评为中国首批优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