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本雅明生活转折时期最个人化的文本,是了解本雅明本人思想转折的重要作品。

内容简介

本雅明的莫斯科之行可谓一次苦旅。他对阿丝雅·拉西斯的情是苦涩的,爱到深处,男儿柔肠,丈夫落泪;处境是艰难的,天寒地冻,语言不通,囊中羞涩。然而,一个热爱着怒放于冰天雪地里的圣诞玫瑰的人,内心必定生动而丰盈,情致满满。随着一双敏锐的眼和一颗敏感的心,我们在遥远的莫斯科走街 串巷,在剧场与影院逗留,在教堂与博物馆驻足,在闹市与乡野徜徉,在店铺与货摊流连。尽管本雅明此次行程短暂,交往有限,但他对当时俄国社会的政治生态、经济形势、民众生活等诸方面的观察可谓深刻而敏锐,这段遥远的莫斯科记忆,因为这份苦情、细腻与忧郁,格外值得珍视。本书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郑霞女士根据德文版译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1926年
  • 12月9日
  • 12月8日
  • 12月9日
  • 12月10日
  • 12月11日
  • 12月12日
  • 12月13日
  • 12月14日(记于15日)
  • 12月15日
  • 12月16日
  • 12月17日
  • 12月18日
  • 12月19日
  • 12月20日
  • 12月21日
  • 12月22日
  • 12月23日
  • 12月24日
  • 12月25日
  • 12月26日
  • 12月27日
  • 12月28日
  • 12月29日
  • 12月30日
  • 12月31日
  • 1927年
  • 1月1日
  • 1月2日
  • 1月3日
  • 1月4日
  • 1月5日
  • 1月6日
  • 1月7日
  • 1月8日
  • 1月9日
  • 1月10日
  • 1月11日
  • 1月12日
  • 1月13日
  • 1月14日
  • 1月15日
  • 1月15日(续)
  • 1月16日
  • 1月17日
  • 1月18日
  • 1月19日
  • 1月20日
  • 1月21日
  • 1月22日
  • 1月23日
  • 1月24日
  • 1月25日
  • 1月26日
  • 1月27日
  • 1月28日
  • 1月29日
  • 1月30日
  • 1月31日
  • 2月1日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西方左翼知识分子眼中的苏联

    本雅明(1892-1940)是德国思想家、文学批评家,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融合犹太神学、马克思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关注现代性对文化的冲击。他因反法西斯立场流亡欧洲,最终在西班牙边境自杀。《莫斯科日记》创作于 1926-1927 年(年末的 2 个月的日记),记录其应情人阿丝雅・拉西斯之邀访问苏联的经历,1982 年由其遗稿整理出版。首先读者注意背景,1926 年 10 月美国股市暴跌引发全球市场连锁反应,德国股市三周内损失近 200 亿美元,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激增,这期间德共人数激增了 5 倍,大量工人自发的组织工厂苏维埃与工人纠察队。日记以与阿丝雅的复杂关系为主线,穿插对莫斯科街头、剧院、博物馆的见闻,本雅明的莫斯科之行是一场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流亡。他带着对阿丝雅的痴恋与对革命的期待踏入苏联,却在零下三十度的寒冬中,目睹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裂痕。日记中,阿丝雅的反复无常与苏联官僚的冷漠形成镜像,她象征本雅明对 “纯粹革命激情” 的幻想,而苏联的物资短缺与思想禁锢则隐喻现代性对个体的吞噬。对比后期著名的文学家罗曼罗兰的《莫斯科日记》,罗曼罗兰接触和记录的是苏维埃上层人物,而本书记录的是普通民众,如同 70 年后的美国青年何伟,如果不能放下身段,骨子里的傲慢,让他们眼里看不到热火朝天的重现,看到的是灰蒙蒙的雾霾,奥斯托洛夫斯基眼中的世界,肯定和小资产阶级小姐冬妮娅看到的不同,本雅明以碎片化的笔触记录街头剧场的荒诞、如同美国青年何伟在《江城》和《寻路中国》里看中国如同一片废墟,相对来说女性更能感性的看待新世界,比如英国人扶霞。看最近项飙和何伟的对谈,真正长期在西方生活项飙更能客观的看中国的发展,何伟的内心反而开始不淡定了。本雅明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苏联,却深陷情感与理性的矛盾:既批判斯大林的集权,又渴望为德国文学贡献力量。最终,这本日记成为流亡者的精神墓志铭,揭示了 20 世纪知识分子在革命狂热中的彷徨与幻灭。看后更强烈推荐美国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Agnes Smedley)的《中国在反击》。2025 年 #278

      3
      1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