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字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76千字
字数
2020-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在跨语言语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语言学的视角,试图在形式句法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英语和现代汉语省略限制及其相关问题。
内容简介
在对英汉的主要省略结构进行描写的前提下,基于焦点投射的分析模式,讨论了英汉谓语省略、截省、限定词短语省略、名词省略和假空缺句等结构模式及其生成机制。据此提出并探讨了制约省略发生的省略的指称限制、省略的移位限制、省略的允准限制和省略的给定限制等省略限制假设。并试图将这些省略限制假设应用到汉语主要省略结构的生成机制分析之中,以检验这些省略限制假设所发挥的普遍效力。
本研究亮点在于通过语料来鉴别省略现象,在语料标注的基础上建立一定规模的省略语料库,深入探讨省略的句法语义互动关系,并形成一套鉴别、分析自然语言省略现象的新的理论体系;并通过汉英省略对比研究,寻找参数设置上的差异,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最终寻找省略结构的普遍原则。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第一章 引论
- 1.1 研究对象及范围
- 1.2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 1.3 本书研究的意义
- 1.4 以往研究的问题
- 1.5 本书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中外省略研究综述
- 2.1 国外省略研究综述
- 2.2 国内省略研究综述
- 2.3 基于形式句法的汉语省略研究
- 2.4 省略作为一种句法诊断工具的研究
- 2.5 结语
- 第三章 现代汉语省略限制条件研究的理论框架
- 3.1 语段理论
- 3.2 特征核查理论
- 3.3 允准理论
- 3.4 结语
- 第四章 省略的指称限制条件研究
- 4.1 体词性词语的定指性问题
- 4.2 与省略相关的定指性问题
- 4.3 现代汉语体词性词语省略的句法生成机制
- 4.4 结语
- 第五章 省略的移位限制和允准限制条件研究
- 5.1 省略的移位限制假设
- 5.2 基于移位限制条件的谓语省略分析
- 5.3 基于移位限制条件的截省分析
- 5.4 省略的允准限制假设
- 5.5 结语
- 第六章 省略的给定限制条件研究
- 6.1 省略的给定限制条件提出的理论背景
- 6.2 省略给定限制条件对省略语料的分析
- 6.3 结语
- 第七章 省略的指称和给定移位条件互动研究
- 7.1 研究问题
- 7.2 相关研究评述
- 7.3 名词性结构省略的指称限制条件
- 7.4 名词性结构省略的移位限制条件
- 7.5 名词性结构省略的性质
- 7.6 结语
- 第八章 省略的语序限制条件对比研究
- 8.1 引言
- 8.2 日语动词省略特点及英、汉、日比较
- 8.3 日语谓语省略的类型及英、汉、日比较
- 8.4 结语
- 第九章 跨语言视角下汉语谓词短语成分省略的话题化移位限制条件研究
- 9.1 引言
- 9.2 相关文献评述
- 9.3 汉语谓词短语内部的省略结构
- 9.4 谓词短语成分的省略与移位的对应关系
- 9.5 省略中移位与话题化的关系
- 9.6 结语
- 第十章 现代汉语“伪装式动词短语省略”现象研究
- 10.1 引言
- 10.2 关于现代汉语中“伪装式动词短语省略”的争论
- 10.3 “伪装式动词短语省略”假象
- 10.4 “伪装式动词短语省略”的本质
- 10.5 结语
- 第十一章 现代汉语假空缺句及其限制条件研究
- 11.1 现代汉语“空缺句”现象
- 11.2 现代汉语假空缺句的句法生成机制
- 11.3 现代汉语假空缺句的省略限制条件分析
- 11.4 结语
- 第十二章 基于信息结构理论的现代汉语空缺句研究
- 12.1 引言
- 12.2 汉语空缺句研究概述
- 12.3 语料可接受度测试和分析
- 12.4 信息结构视角下汉语空缺句分析
- 12.5 结论
- 第十三章 自然焦点与现代汉语宾语省略的本质
- 13.1 引言
- 13.2 研究问题
- 13.3 “宾语省略”假象
- 13.4 “宾语省略”的本质
- 13.5 结语
- 第十四章 论省略结构和语言信息结构的互动关系:以英、汉、日三种省略结构为例
- 14.1 引言
- 14.2 何谓“语言信息结构”
- 14.3 省略结构和语言信息结构、信息重要度
- 14.4 结语
- 第十五章 结论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 15.1 本研究的初步结论
- 15.2 今后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国外前沿文献述评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