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6千字
字数
2019-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政治学视角研究城市问题,优化治理促良性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致力于用政治学的话语方式来研究城市问题。为突破传统意义上非政治学城市研究的局限性,本书重点运用空间政治学基本理论、视角和框架对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空间现象进行描述、解释和分析,进而从优化城市治理体系的维度提出促进城市良性发展的对策思路。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总序一
- 总序二
- 城市治理的空间意识
- 社会空间辩证法:一个简要引介
- 一 社会空间辩证法的核心内涵
- 二 社会空间辩证分析:以城市公共空间为例
- 城镇化的空间政治学
- 引言
- 一 农民进城的空间策略
- 二 城镇化的国家干预
- 三 城镇化发展的空间政治困境
- 四 构建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国家治理结构
- 空间正义理论及其启示
- 一 空间正义的理论脉络与基本内涵
- 二 空间正义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审视
- 空间政治与城市发展
- 论公共服务与新型城镇化
- 一 公共服务是人口深度城镇化的保障
- 二 公共服务是拓展城镇吸纳能力的基础
- 三 公共服务:政府介入城镇化发展的优先途径
- 特大城市功能疏解的政策工具及其选择
- 引论
- 一 规制型政策工具
- 二 市场化政策工具
- 三 供应型政策工具
- 四 政治型政策工具
- 结语
- 城市治理创新:来自惠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
- 一 项目概况
- 二 项目成效
- 三 可推广性
- 四 完善之处
- “三化”协调发展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 引言
- 一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关系辨析
- 二 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理论分析
- 三 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现实分析
- 四 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分析
- 城乡统筹发展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 引言
- 一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困境
- 二 从城乡统筹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 三 深入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路径
- 结语 走向合作治理的乡镇行政体制
- 城市创新环境评价
- 引言
- 一 城市创新环境评价体系的建构
- 二 河南省城市创新环境评价
- 三 以优化城市创新环境提升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水平
- 河南省“十三五”人的城镇化发展研究
- 一 人口市民化
- 二 素质市民化
- 三 待遇市民化
-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 城市空间现象与治理政策
- 进入城市的权利:实现公共服务常住人口空间全覆盖
- 一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核心
- 二 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中存在的问题
- 三 郑州市推进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的战略思考
- 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及拓展目标和工具
- 一 拓展城市公共空间的原因:政策理念的变更
- 二 拓展城市公共空间的目标:政策目标的拓展
- 三 拓展城市公共空间的工具:政策工具的选择
- 四 结语: 城市公共空间的未来
- “就业—居住”空间分离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及其治理政策研究
- 一 绪论
- 二 就业居住均衡的理论基础
- 三 郑州市就业与居住空间关系研究的数据准备
- 四 郑州市就业与居住空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 五 郑州市“就业—居住”均衡的影响因素
- 六 “就业—居住”均衡视角下的改善交通拥堵的政策建议
- 七 结论与展望
- 空间性与城市治理现代化
- 行政级别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
- 一 绪论
- 二 问题的提出:中国城市发展的行政因素
- 三 实证分析:中国城市发展与行政级别的关系
- 四 分析结论的评价
- 五 政策建议
- 结论
- 从行政执法到空间治理:城管体制改革的逻辑重构
- 一 城管体制的改革逻辑
- 二 城管体制改革的困境
- 三 走向空间治理:建构统一的城市公共空间治理体系的设想
- 警惕街头官僚的权力任性
- 一 街头官僚权力的生产逻辑
- 二 治理街头官僚权力任性的对策思路
- 城市户籍开放度与城镇化发展
- 引言
- 一 指标体系的构成与评价方法
- 二 影响各地户籍开放度的因素分析
- 三 提高户籍开放程度的对策建议
- 四 结论
- 新中国70年城市政权的演进逻辑
- 引言
- 一 概念构成与分析框架
- 二 建构现代国家:新中国70年城市政权的生长逻辑
- 三 理顺三大关系:新中国70年城市政权的变迁逻辑
- 四 政权环境:中国城市治理转型的路径依赖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