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讨论了中国近代民间武器泛滥的基本状况。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民间拥有从鸟枪、土炮等老式火器到机枪、驳壳等大量武器;民间武器的数量与种类,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治安程度、购买武器的难易、民情风俗等因素都有关系。

广东、东北等地区民间武器数量巨大,新式枪炮成为民间拥有量最多的工业金属制品。民团、盗匪则是军、警以外拥有武器最多的两个群体。

本书对民间武器泛滥的状况、成因、民团武器、盗匪武器、各阶级阶层对民间武器的态度、军政当局对民间武器的对策、武器贩运背后的外国因素、民间武器同“国家”与“社会”关系等问题做了探讨,对近代中国社会史、军事史、革命史等研究领域具有参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社科文献学术文库学术委员会
  • 作者简介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关于选题的说明
  • 二 前人研究成果简介
  • 三 本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 第一章 近代中国民间武器概况
  • 第一节 民间武器传播的背景
  • 一 清朝前中期的民间火器
  • 二 晚清民国初年新式火器在中国的传播
  • 第二节 城乡居民拥有武器的概况
  • 一 乡村宗族、士绅、农民的武器
  • 二 城镇商人、企业、工人的武器
  • 三 教会、庙宇、学校的武器
  • 第三节 民间武器的种类与规模
  • 一 民间武器的种类
  • 二 对民间武器规模的估计
  • 第二章 民团的武器
  • 第一节 清代团练的武器
  • 一 清代前中期团练武器概况
  • 二 太平天国战争后团练的武器
  • 第二节 民国初年东北与两广民团的武器
  • 一 东北民团的武器
  • 二 两广民团的武器
  • 第三节 民国初年其他省份民团的武器
  • 一 直、鲁等省民团的武器
  • 二 皖、浙、闽、赣等省民团的武器
  • 三 两湖、四川等地民团的武器
  • 第四节 商团的武器
  • 一 清末商人武装的出现
  • 二 民国初年各地商团的武器
  • 第五节 民团武器的置办
  • 一 拨发、借用与团员自备
  • 二 民团购买
  • 三 置办团械的经费
  • 四 团械购领过程中的官绅牟利
  • 第三章 盗匪的武器
  • 第一节 清代盗匪器械的演进
  • 一 清朝前中期盗匪的火器
  • 二 晚清盗匪使用洋枪的案件
  • 第二节 广东盗匪的武器
  • 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东盗匪武器的进化
  • 二 民国初年广东盗匪武器的规模
  • 第三节 东北、华北盗匪的武器
  • 一 东北盗匪的武器
  • 二 直隶、山东等省盗匪的武器
  • 第四节 华东、两湖、西南盗匪的武器
  • 一 苏、皖、浙、赣、闽等省盗匪的武器
  • 二 两湖盗匪的武器
  • 三 西南盗匪的武器
  • 第五节 反抗政府的大股盗匪军队的武器
  • 一 清末广西起事会党的武器
  • 二 民国初年河南、山东等省大股盗匪军队的武器
  • 第四章 武器的流失问题
  • 第一节 战乱、革命、匪患与武器流失的关系
  • 一 大规模的战事导致武器流入民间
  • 二 辛亥革命与民间枪械的泛滥
  • 三 兵匪、团匪的相互流动
  • 第二节 军警武器的流失
  • 一 军队武器被夺取、偷盗、出售、典当
  • 二 军人携械溃散、潜逃使武器流散民间
  • 三 警察枪械的流失
  • 第三节 民团和私人武器的流失
  • 一 民团、私人枪械被盗匪劫夺
  • 二 民团、私人枪支被出售或接济盗匪
  • 三 民间武器向军队的流动
  • 第四节 政府对流散民间枪械的收缴
  • 一 战乱后大规模“收枪”
  • 二 在城乡清查搜缴枪械
  • 三 “收枪”行动中的各种势力
  • 四 各地“收枪”的价格
  • 五 “收枪”的成效
  • 第五章 政府对民间武器的管理
  • 第一节 防范军警武器的流失
  • 一 晚清对军械的管理
  • 二 民国初年对军警枪械的管理
  • 第二节 对民团枪械的管理
  • 一 团械的请领手续
  • 二 对团械的日常管理
  • 第三节 对民间私有枪支弹药的管理
  • 一 私人购买枪支的资格限制
  • 二 对民间枪械烙印、编号、造册、点验
  • 三 “枪照”制度
  • 第六章 枪械、火药、炸药的私造私贩
  • 第一节 鸟枪、土炮等旧式火器的私造
  • 一 清朝前中期旧式火器的私造
  • 二 清末民国初年旧式火器的私造
  • 第二节 新式枪械私造
  • 一 清末洋枪的私造
  • 二 民国初年新式枪械的私造
  • 三 政府对民间修理枪支厂、场的管理
  • 第三节 枪械的私贩
  • 一 枪械的民间买卖
  • 二 对私贩枪械的惩处
  • 第四节 火药、炸药的私制私贩
  • 一 黑火药及其原料的私贩与管制
  • 二 新型爆炸品的出现和流散
  • 三 对新型爆炸品的管理
  • 第七章 武器贩运背后的外国因素
  • 第一节 外国因素对武器流散的影响
  • 一 在华外国人与中国民间的武器买卖
  • 二 涉及外国人的“济匪”案件
  • 三 外国人在上海的私运私贩军火案件
  • 第二节 武器的走私
  • 一 革命党人从境外偷运武器
  • 二 港澳与华南沿海的武器走私
  • 三 华南、华东沿海的武器走私
  • 四 其他地区外国人参与的武器走私
  • 第三节 政府对武器走私的对策
  • 一 通过与外国交涉减少武器非法输入
  • 二 与港英、葡澳当局有关禁止武器走私的磋商
  • 三 对外购军火的审批与管理
  • 四 对军火走私的查缉
  • 五 对民间向洋行、外商购械的管制
  • 第八章 民间武器同“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 第一节 民间武器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 一 武器进入一般民众的生活
  • 二 民间武器对“民风”的影响
  • 第二节 以枪杆子为支撑的地方权势
  • 一 广东的团局
  • 二 其他省份的乡村团局
  • 三 土匪、豪强成为地方权势
  • 第三节 地方权势武装与军队的冲突——以民国前期的广东为例
  • 一 地方权势与政府、军队的利益争夺
  • 二 军团冲突
  • 第四节 从民间武器的角度看1924年的商团事件
  • 一 动乱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广州商团
  • 二 广州商团与民国初年各届政府的关系
  • 三 1923—1924年商团和革命政府关系的恶化
  • 四 扣械事件引发革命政府与商团全面冲突
  • 简单的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 报刊
  • 二 正史、政书、文集
  • 三 档案馆、图书馆藏未刊文献
  • 四 资料汇编
  • 五 方志
  • 六 在本书作为史料的明清、民国著述
  • 七 相关研究论著
  • 八 主要相关研究论文
  • 索引
  • 后记
  • 再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