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厨房开启的美食科学大冒险。

内容简介

为什么饼干上有孔?为什么蛋糕会膨胀?微波是如何产生热量的?防止汽水跑气的最佳方法是什么?你有没有想过,食物和烹饪与科学之间有着怎样有趣的联系?罗伯特·沃尔克带你走进厨房,探寻看似平常的食物的奇妙科学世界。

也许你和提出问题的网友一样,在下厨时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解,不妨来看看书中有没有你想要的答案;或许你从未思考过这些问题,那么这些解答一定会令你感到不可思议,脑洞大开。一起来感受厨房中的科学魅力吧。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鸣谢
  • 第一章 甜言蜜语
  • 装满燃料
  • 厚此薄彼
  • 我的糖可真精制
  • 一杯好茶
  • 盐块可以,糖块不行!
  • 甜菜甘蔗大乱斗
  • 糖蜜的分级
  • 藏在罐子里的淡糖蜜,我真想知道你到底是什么
  • 使劲挤挤?
  • 两种褐变
  • 土是土了点,但甜
  • 褐色珍馐
  • 荷兰工艺
  • 不含巧克力的巧克力
  • 它们多甜美啊
  • 第二章 地中之盐
  • 盐棍
  • 有点小柔软
  • 什么时候盐不是盐?
  • 快煮意面
  • 我说,大海知道吧?
  • 犹太盐和犹太教没什么关系
  • 老派研磨方案
  • 哎呀,放太多盐了!
  • 后记
  • 把盐留住
  • 第三章 肥沃之地
  • 关于脂肪和酸
  • 当好的脂肪变坏
  • 够了就是够了
  • 脂肪数学
  • 够清了吗?
  • 更好的黄油
  • 使劲压榨
  • 烟雾之中
  • 摆脱讨厌的脂肪
  • 什么情况下油不是油?
  • 警告:肥腻腻的面条来袭
  • 一场毫无悬念的酒吧赌注
  • 切割脂肪
  • 重温巴斯德
  • 第四章 厨房里的化学物质
  • 滤水器
  • 白色粉末双胞胎
  • 铝会引起什么病吗?
  • 氨,我们几乎不曾相识
  • 酸的力量
  • 塔塔粉的坏名声
  • 瓶子里的“化身博士”
  • 或许能增强
  • 新数学题:零≠0
  • 双重铝箔
  • 醋意大发!
  • 当心土豆上的芽
  • 边缘发绿
  • 避开“恶魔之眼”
  • 教育一个美国佬需要粗玉米粉吗?
  • 第五章 海陆双鲜
  • 陆地之上
  • 大海之中
  • 第六章 火与冰
  • 热的东西
  • 透心凉的东西
  • 第七章 杯中之物
  • 来一杯
  • 碳酸化的泡泡
  • 愿你健康!
  • 第八章 神秘的微波
  • 什么是微波炉?
  • 微波是如何产生热量的?
  • 为什么微波炉里的食物加热后要放置一段时间?
  • 为什么我的微波炉听起来好像一直在反复开启和关闭?
  • 为什么微波炉烹饪比传统烤箱快得多?
  • 为什么微波加热时要旋转食物?
  • 为什么不能把金属放进微波炉?
  • 微波会从盒子里漏出来然后把厨师烤熟吗?
  • 什么样的容器才算是“微波炉可用”?
  • 为什么一些“微波炉可用”的容器在烤箱里还是会变得很热?
  • 用微波炉烧水危险吗?
  • 微波会改变食物的分子结构吗?
  • 微波炉会破坏食物中的营养吗?
  • 为什么用微波炉做的食物比用传统烤箱做的冷却得快?
  • 第九章 工具和技术
  • 器具和技术
  • 量具
  • 这才算得上烹饪
  • 科技的三六九等
  • 拓展阅读
  • 术语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厨房里的十万个为什么

    作者罗伯特・L. 沃尔克(1928 年~2021 年),匹兹堡大学的化学荣誉教授,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专注于研究物理与化学方面的问题。身为一个知名的教育家兼演说家,他以能够让科学易于理解, 文笔幽默有趣著称。 从作者的年龄可以看出他属于老一辈,但也正因为美国比中国更早的进入现代化,也就是食品工业化进入到食材全产业链,传统的 “土” 食材,已经慢慢被淘汰,如何正确认知工业化食材,糖、油、粮,肉蛋奶,如何辨别品质,什么是 “科技狠活” 的原理,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比如现在糖的泛滥,就是因为玉米糖浆的工业化提取发明后,为提高甜度更进一步通过葡萄糖异构化制造出高果糖玉米糖浆(HFCS),便宜并且比蔗糖更甜,但弊病在于因为快速吸收引发血糖波动,是糖尿病的主要成因。因此不怕甜,怕的不是蔗糖。本书有很多食物冷知识,还是很有趣的,可以成为饭桌上的谈资,比如鱼子酱勺,鱼子酱因为高脂肪容易腐烂,因此要加盐储存,含盐的鱼子酱如果用金属勺子容易生锈和吃出金属味道,所以西方传统鱼子酱勺或镀金或用贝壳材料做的勺子。现在中国把鱼子酱的价格已经打成白菜价,瓷勺子就够了。本书发挥作者理化专家的特质,对厨房用具,如微波炉和高压锅,电磁炉的原理都给出了通俗易懂和专业的讲解。B 站上不少 “科学做菜” 的,比如 “杨光_建厨师”(留美建筑师出身),各种科学分析,适合没胃口和摸鱼的时候观看,任何中国人都比欧美的烹饪知识强,这是因为工业化让欧美整个社会大部分都已经进入工业品和预制菜食品环境,中国胃对白人饭最大的不适应是缺少蔬菜。现在请客吃饭考验菜品质量的已经不是鸡鸭海鲜的硬菜,而是一盘新鲜干净的绿叶菜。

      4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五种感觉

      我们五种典型的感知 —— 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和味觉,只有后两种的本质是纯化学的,也就是说,嗅觉和味觉可以识别真正的化学分子。通过神奇的嗅觉和味觉,我们在接触不同的化合物分子时会体验到不同的嗅觉和味觉感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书值得看

        有趣的灵魂写就的作品,有趣味,有俏皮,有科学严谨,有认真的态度,把这些集合在一起,阅读起来是非常好的体验。虽然做饭这种事对我来说不在话下,但看到书里讲怎么解冻食品,意式浓缩咖啡因的分析,以及塑料瓶碳酸饮料会跑气的内容,也会深深拜服,真是涨见识涨知识。对于厨艺高手,会有日常中发现意外的惊喜,对于不进厨房的人,书里的方法论也不失于启发智慧。五星推荐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后浪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余年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步建成了完整的包含编辑、设计、制作、印制、仓储、推广、销售的出版机构组织架构。迄今策划出版图书千余种,在历史、哲学、政治学、人类学、古典语言学、地理学、医学、文学、电影、艺术、摄影、音乐、漫画、大众、生活、经管、童书和少儿英语等所有涉猎的图书品类中均不乏读者口碑上佳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