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7千字
字数
2018-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探讨汉字对汉民族思维、中国逻辑独特面貌的影响及其与亚里士多德逻辑的不同。
内容简介
中国逻辑、印度因明和西方亚里士多德逻辑并称世界三大逻辑源流,由于此三者逻辑是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诞生的,逻辑发展的风貌并不完全相同。本书旨在从古代汉语(汉字)对汉民族思维的样式的影响上探讨由此影响而导致的中国逻辑的独特面貌,表意体系的文字、汉语的语序、系词发展的迟滞以及词法句法的同构等特征都对中国逻辑的产生和发展具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由此,进一步提出了中国逻辑不同于亚里士多德逻辑的某些特点。
目录
- 目录
- 《南京大学逻辑学文丛》序言
- 第一章 逻辑与文化
- 一 逻辑是一种文化现象
- 二 逻辑对文化的影响
- 三 文化对逻辑的制约
- 四 余论
- 第二章 语言与思维
- 一 什么是语言
- 二 语言与思维
- 三 语言影响思维
- 第三章 中国语言与中国逻辑(上)
- 一 中国语言与中国推理类型
- 二 汉语整体特征与中国逻辑理论和思想
- 三 汉语词法特征与中国逻辑理论和思想
- 四 汉语句法特征与中国逻辑理论和思想
- 第四章 中国语言与中国逻辑(下)
- 一 语素音节文字
- 二 汉字系统
- 三 汉字的类比性
- 第五章 “是”与“to be”
- 一 “是”与“to be”和中西逻辑理论
- 二 “是”与“to be”和中西哲学
- 三 余论
- 第六章 “不”的逻辑意义
- 一 句尾“不”的否定范围和否定焦点
- 二 固定格式中的“不”的否定范围和否定焦点
- 三 “不”字句的否定层次与否定命题间的关系
- 四 “不”字否定的量项及模糊度分析
- 第七章 中国语言与非形式逻辑
- 一 古代汉语的意会性与非形式逻辑
- 二 汉字的意会性与非形式逻辑
- 三 系词“是”与非形式逻辑
- 四 余论
- 第八章 汉语中反向表达的逻辑阐释
- 一 词语中的反向表达
- 二 句子中的反向表达
- 三 反向表达探源
- 四 反向表达的辩证逻辑阐释
- 五 反向表达的对立统一推理
- 第九章 关于中国语言与中国逻辑的反思
- 一 中国传统逻辑推理
- 二 中国传统的逻辑理论与思想
- 三 中西逻辑的互补
- 四 中国逻辑史的研究方法
- 第十章 中国逻辑史研究与训诂之关系
- 一 训诂研究对于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意义
- 二 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训诂问题
- 三 由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训诂问题而生的断想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