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构建公安学二级学科体系要遵循开放、新兴、生态、借鉴原则,以完善学科体系为目标。

内容简介

公安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二级学科体系构建正在探索之中。我们认为,构建公安学二级学科体系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一是开放、前沿性原则。二级学科体系的构建要站在学科建设的高度,重视对国际、国内各公安(警察)院校的研究和把握。要追踪公安学学科发展前沿,寻找学科新的增长点。二是扶持新兴学科原则。构建二级学科体系要注重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培育、扶持。三是生态化原则。二级学科体系应是由主干学科、支撑学科、基础学科、交叉学科构成的同存共荣的学科群、有机体。四是吸收和借鉴其他成熟学科原则。要借鉴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等相关相对成熟的一级学科的设置与建设思路。按照上述原则,我们将公安管理学、公安情报学、涉外警务学、公安学基础理论、治安学、犯罪学、公安应急管理学、公安交通管理学、公共安全管理学、侦查学、警察法学、警察指挥与战术学、公安政工学、警察史学等传统和新兴学科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组织人员开展专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列入丛书范围。力图通过对相关二级学科的内涵、特征、专业知识体系、研究方向等的探讨,促进公安学二级学科体系的完善。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前言
  • 第一章 警务指挥与战术概论
  • 第一节 指挥与战术
  • 第二节 警务指挥与战术
  • 第三节 警务指挥与战术学
  • 第四节 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的指导原则
  • 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二、坚持知彼知己与正确指挥相结合的原则
  • 三、坚持消灭“敌人”与保存自己相结合的原则
  • 四、坚持集中警力与重点打击相结合的原则
  • 五、坚持灵活机动与因势制“敌”相结合的原则
  • 六、坚持隐蔽突然与出“敌”不意相结合的原则
  • 七、坚持密切协同与合力击破相结合的原则
  • 八、坚持全面保障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 第五节 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的研究对象
  • 第六节 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的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指挥与战术学理论演变
  • 第一节 冷兵器时期的指挥与战术
  • 一、“阵式指挥与战术”的产生
  • 二、指挥与战术的产生
  • 第二节 冷兵器与火器共存时代的指挥与战术
  • 一、火力杀伤与冲击格斗相结合的指挥与战术
  • 二、战斗队形由密集趋向疏散的线式指挥与战术
  • 三、步、炮、骑等多兵种运用的指挥与战术
  • 第三节 火器时期的指挥与战术
  • 一、散兵指挥与战术和散兵与纵队相结合的指挥与战术
  • 二、散兵线指挥与战术
  • 三、指挥与战术体系的确立
  • 第四节 机器时期的指挥与战术
  • 一、集群式散兵指挥与战术和梯次快速集群指挥与战术
  • 二、合同指挥与战术的产生和发展
  • 三、两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合同指挥与战术理论的全面发展
  • 第五节 核武器时期的指挥与战术
  • 一、“核突击”成为指挥与战术主要内容
  • 二、核武器进攻的指挥与战术、防御的指挥与战术发生变化
  • 三、核指挥与战术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 第六节 高技术时期的指挥与战术
  • 一、指挥与战术的纵深、立体性和非线性特征明显
  • 二、指挥与战术新的方式不断涌现
  • 三、信息战指挥与战术已成为指挥与战术发展的方向
  • 第三章 警务指挥与战术学学科体系
  • 第一节 指挥与战术的理论体系
  • 一、指挥与战术理论体系的划分
  • 二、指挥与战术理论体系的划分依据
  • 三、指挥与战术理论体系划分的基本要求
  • 第二节 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的学科体系
  • 一、建构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科体系的基本要求
  • 二、警务指挥与战术学学科体系的构成
  • 第三节 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的理论体系
  • 第四节 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理论体系与学科体系的关系
  • 一、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理论体系与学科体系的联系
  • 二、警务指挥与战术理论体系与学科体系的区别
  • 第五节 警务指挥与战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一、法学
  • 二、哲学
  • 三、公安学
  • 四、刑事侦查学
  • 五、侦查情报学
  • 六、指挥与战术学
  • 七、情报心理学
  • 第六节 构建警务指挥与战术三级学科体系研究
  • 一、单警(警组)指挥与战术学
  • 二、警种(警队)指挥与战术学
  • 三、合同指挥与战术学
  • 四、各三级学科的关系
  • 第四章 警察执法规律
  • 第一节 警察执法行动规律
  • 一、规律就是联系,是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联系
  • 二、指挥与战斗规律是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总结的实践经验
  • 第二节 警察战斗力
  • 一、警察执法行动的要素
  • 二、警察战斗力
  • 三、警察战斗力的规律
  • 第三节 警察战斗力的协调
  • 一、警察战斗力的编组
  • 二、警察战斗力的编组要点
  • 第四节 警察执法行动的原则
  • 一、警察执法行动原则的基本属性
  • 二、警务指挥与战术原则
  • 三、警务指挥与战术原则的运用
  • 第五章 警务指挥与战术情报与作战目标
  • 第一节 警察执法行动目标与警务指挥与战术情报
  • 第二节 警察执法行动任务目标的类型
  • 一、非预谋型犯罪人作案后的逃窜心理
  • 二、预谋型犯罪人的逃窜心理
  • 三、区域型逃窜犯罪人的逃窜心理
  • 四、流窜犯罪人的逃窜心理
  • 五、初犯犯罪人的逃窜心理
  • 六、惯犯犯罪人的逃窜心理
  • 第三节 警务指挥与战术与任务目标的社会关系
  • 第四节 警务指挥与战术的情报要素
  • 一、分析警察执法行动任务目标的特征
  • 二、分析警察执法行动任务目标逃窜的方向
  • 三、分析警察执法行动任务目标需求的状况
  • 四、分析警察执法行动任务目标的社会关系
  • 五、分析警察执法行动任务目标的联络方式
  • 六、分析警察执法行动任务目标的防卫手段
  • 七、分析警察执法行动任务目标的地形
  • 第五节 警务指挥与战术谋略与对抗形式
  • 一、警务指挥与战术谋略概念
  • 二、实施警务指挥与战术谋略的基本原则
  • 三、实施警务指挥与战术谋略的条件
  • 四、警务指挥与战术谋略手段
  • 第六节 警务指挥战术谋略与对抗的特征
  • 一、警务指挥与战术对抗的特征
  • 二、警务指挥与战术谋略的特征
  • 三、警务指挥与战术谋略的原则
  • 四、警务指挥与战术谋略与对抗形式的关系
  • 第六章 警察进攻指挥与战术理论
  • 第一节 警察进攻指挥与战术行动概况
  • 一、警察进攻指挥与战术行动基本指导思想
  • 二、警察进攻指挥与战术行动主要样式
  • 三、警察进攻行动任务
  • 四、警察执法行动进攻方向与突击目标
  • 第二节 警察进攻执法行动战法
  • 一、警察进攻执法行动的基本战法
  • 二、警察进攻执法行动战法的运用
  • 第三节 警察进攻执法行动体系
  • 一、警力部署
  • 二、空间区域
  • 三、警察执法行动的火力配系
  • 四、警察执法行动信息对抗配系
  • 第四节 警察进攻执法基本行动
  • 一、警察进攻执法行动中的机动行动
  • 二、警察进攻执法行动中的突击行动
  • 三、警察进攻执法行动中的防护行动
  • 第七章 警察防御指挥与战术行动理论
  • 第一节 警察防御指挥与战术行动概述
  • 一、警察防御执法行动基本指导思想
  • 二、警察防御执法行动主要样式
  • 三、警察防御执法行动任务
  • 第二节 警察防御执法行动战法
  • 一、警察防御执法行动的基本战法
  • 二、警察防御执法行动战法的运用
  • 第三节 警察防御执法行动体系
  • 一、警察执法行动的警力部署
  • 二、防御执法行动阵地编成
  • 三、执法行动的武器配系
  • 四、警察执法行动的信息对抗配系
  • 五、警察执法行动的障碍物配系
  • 第四节 警察防御执法基本行动
  • 一、警察执法行动的立体防护
  • 二、积极防御,灵活抗击
  • 三、不失时机,主动出击
  • 四、稳定防御,攻势歼击
  • 五、整体防御,灵活机动
  • 第八章 警察基础指挥与战术动作训练
  • 第一节 指挥与战术射击基础训练
  • 一、警察持枪移动指挥与战术
  • 二、警察持枪搜索建筑物指挥与战术
  • 三、警察快速出枪指挥与战术射击训练
  • 四、对目标分析判断选择性指挥与战术射击
  • 五、对移动目标指挥与战术射击
  • 六、对隐现目标指挥与战术射击
  • 七、弱光条件下指挥与战术射击
  • 第二节 指挥与战术组合基础训练
  • 一、追击翻越障碍的指挥与战术组合射击训练
  • 二、三人小组对街巷目标搜索指挥与战术组合射击的训练
  • 第九章 警察勤务指挥与战术基础训练
  • 第一节 警戒指挥与战术
  • 一、警戒任务
  • 二、警戒位置
  • 三、警戒准备
  • 四、警戒指挥与战术
  • 第二节 潜伏指挥与战术
  • 一、潜伏任务
  • 二、潜伏位置
  • 三、潜伏准备
  • 四、潜伏指挥与战术
  • 第三节 巡逻指挥与战术
  • 一、巡逻任务
  • 二、巡逻准备
  • 三、巡逻指挥与战术
  • 四、处置指挥与战术
  • 第四节 押解指挥与战术
  • 一、押解任务
  • 二、押解准备
  • 三、押解指挥与战术
  • 四、处置指挥与战术
  • 第五节 追逃指挥与战术
  • 一、逃犯
  • 二、对逃犯的识别指挥与战术
  • 三、对逃犯的扭送
  • 第十章 警察巡逻指挥与战术基础训练
  • 第一节 公开巡逻与秘密巡逻指挥与战术
  • 一、公开巡逻指挥与战术
  • 二、秘密巡逻指挥与战术
  • 第二节 巡逻指挥与战术的特点
  • 一、巡逻指挥与战术行动突发性强
  • 二、巡逻指挥与战术执法复杂性强
  • 三、巡逻指挥与战术执法危险性高
  • 四、巡逻指挥与战术行动转换性快
  • 五、巡逻指挥与战术独立控制性差
  • 第三节 巡逻行动指挥与战术的要点
  • 一、提高警惕,强化防卫意识
  • 二、熟知法律,行动有理有节
  • 三、控制事态,合理使用指挥与战术
  • 四、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社会
  • 第四节 嫌疑目标的确定
  • 第五节 巡逻中的临时看守指挥与战术
  • 第六节 建筑物搜查的指挥与战术
  • 一、建筑物搜查开门的指挥与战术
  • 二、观察
  • 第七节 建筑物内抓捕的指挥与战术
  • 一、进入抓捕指挥与战术
  • 二、设伏抓捕指挥与战术
  • 三、对楼道搜查的指挥与战术
  • 第八节 警察模拟实战演习
  • 一、模拟实战,制定方案
  • 二、总结经验,提供预案
  • 第十一章 警察盘查战术基础训练
  • 第一节 警察实施盘查指挥与战术嫌疑目标的确定
  • 第二节 警察实施盘查指挥与战术的基本方法
  • 第三节 警察对证件检查指挥与战术
  • 第四节 警察对物品检查指挥与战术
  • 第五节 警察对人身检查指挥与战术
  • 第六节 警察对不同盘查目标的盘查指挥与战术
  • 第七节 警察盘查指挥与战术的行动要求
  • 一、加强戒备,强化防卫理念
  • 二、掌握法律,行动有理有节
  • 三、合理使用,注重指挥与战术使用
  • 四、服务群众,注重自身形象
  • 第八节 警察盘查指挥与战术的实施
  • 一、对盘查对象的处置指挥与战术
  • 二、对盘查对象随身携带物品的处置指挥与战术
  • 第十二章 警察车辆查控指挥与战术基础训练
  • 第一节 警察车辆查控指挥与战术的特点
  • 一、对抗性强,危险性大
  • 二、针对性高,强制性强
  • 三、环境复杂,情况多变
  • 四、手段多样,灵活性强
  • 五、组织增援,协同作战
  • 第二节 警察车辆查控指挥与战术的范围
  • 第三节 警察车辆查控指挥与战术的程序
  • 第四节 警察车辆盘查指挥与战术的组织
  • 第五节 警察识别嫌疑车辆指挥与战术
  • 一、观察车辆的外部特征发现疑点
  • 二、盘查车辆的司乘人发现疑点
  • 三、查验车辆的相关证件发现疑点
  • 四、查验随车货物发现疑点
  • 五、查验车辆内部系统结构发现疑点
  • 六、从车辆的行驶状态发现疑点
  • 第六节 警察对一般嫌疑车辆的现场查控指挥与战术
  • 第七节 警察对暴力犯罪嫌疑车辆的查控指挥与战术
  • 第八节 警察对特殊嫌疑车辆的查控指挥与战术
  • 一、持枪犯罪嫌疑人乘车潜逃车辆的查控指挥与战术
  • 二、劫持人质车辆的查控指挥与战术
  • 三、驾车冲撞行凶车辆的查控指挥与战术
  • 四、交通肇事逃逸车辆的查控指挥与战术
  • 五、抢劫营运车辆犯罪的查控指挥与战术
  • 六、在高速公路上抢劫车辆的查控指挥与战术
  • 第九节 警察车辆查控指挥与战术中的卡位
  • 一、警察车辆查控指挥与战术中设卡的原则
  • 二、警察车辆查控指挥与战术中卡位的选择
  • 第十节 警察路上隐蔽间接与公开直接拦截指挥与战术
  • 一、警察路上隐蔽间接拦截指挥与战术
  • 二、路上隐蔽间接拦截指挥与战术
  • 三、实施路上隐蔽拦截指挥与战术应注意的问题
  • 四、公开直接拦截指挥与战术
  • 第十三章 警察追逃指挥与战术基础训练
  • 第一节 警察追逃条件
  • 一、情报信息主导警察追逃机制的建立是提高追逃的基础条件
  • 二、摸清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是实施追逃行动的前提条件
  • 三、警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是追逃行动成功的条件
  • 四、各警种协同执法是保证追逃措施落实的机制条件
  • 五、后勤保障是实施警察执法追逃行动顺利开展的物质条件
  • 第二节 警察追逃指挥与战术谋略
  • 一、警察追逃指挥与战术谋略的概念
  • 二、警察制定执法追逃谋略的要求
  • 三、警察追逃谋略的类型
  • 四、警察执法追逃谋略应注意的问题
  • 第三节 警察追缉堵截指挥与战术
  • 一、警察追缉堵截的概念
  • 二、警察执法行动实施追缉堵截指挥与战术的条件
  • 三、警察执法行动追缉堵截的方向
  • 四、警察追缉堵截的指挥与战术方法
  • 五、警察执法行动追缉堵截应注意的问题
  • 第十四章 警务指挥与战术机动基础训练
  • 第一节 警务指挥与战术机动
  • 一、警务指挥与战术机动的作用
  • 二、警务指挥与战术机动的内容
  • 三、警务指挥与战术机动的形式
  • 第二节 警务指挥与战术机动的条件
  • 一、警务指挥与战术机动的条件
  • 二、警务指挥与战术机动的要求
  • 第十五章 警察网络信息查缉指挥与战术基础训练
  • 第一节 警察网络信息查缉指挥与战术概述
  • 一、警察网络信息查缉指挥与战术的运用,大大提高缉捕犯罪嫌疑人工作的效率
  • 二、警察网络信息查缉指挥与战术的运用,大大降低侦查资源的消耗
  • 三、密切公安机关各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全国公安“一盘棋”的威力
  • 第二节 警察网络信息查缉指挥与战术的信息资源
  • 一、公安部开发的网络信息系统
  • 二、全国公安机关自行开发的网络信息系统
  • 三、社会信息系统
  • 四、互联网信息
  • 第三节 警察网络信息查缉指挥与战术实施的方法
  • 一、网络信息查询比对指挥与战术
  • 二、网络信息交叉比对指挥与战术
  • 三、网络信息多点碰撞指挥与战术
  • 第四节 警察网络信息系统查缉指挥与战术
  • 一、利用全国犯罪信息中心CCIC系统的查缉指挥与战术
  • 二、利用通信工具及电信信息系统的查缉指挥与战术
  • 三、利用互联网信息寻找IP地址的指挥与战术
  • 四、利用旅馆业信息系统的指挥与战术
  • 五、利用信用卡等银行账户信息的指挥与战术
  • 第十六章 警务实战预案
  • 第一节 概述
  • 一、预案的含义
  • 二、警务实战预案的作用
  • 三、警务实战预案的分类
  • 四、警务实战预案的主要内容
  • 第二节 警务实战预案的编制、启用和更新
  • 一、警务实战预案的编制
  • 二、警务实战预案的启用
  • 三、警务实战预案的更新
  • 第三节 警务实战的指挥与战术处置预案
  • 一、事件的先期指挥与战术处置
  • 二、恐怖事件的先期指挥与战术处置
  • 三、涉爆案件的先期指挥与战术处置
  • 四、毒气事件的先期指挥与战术处置
  • 五、恐怖暴力案件的先期指挥与战术处置
  • 第四节 警务实战工作预案
  • 一、关于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工作预案
  • 二、关于涉爆现场处置的工作预案
  • 三、关于劫持人质事件的处置工作预案
  • 四、关于劫持人质事件谈判处置的工作预案
  • 第十七章 警务快速指挥环境
  • 第一节 概述
  • 一、警务快速指挥环境的含义
  • 二、外部环境
  • 三、内部环境
  • 第二节 警务指挥快速反应环境的功能
  • 一、警务指挥快速反应环境的功能
  • 二、警务环境功能的作用
  • 三、个别战术动作“快速”与整体功能“快速”的区别
  • 四、快速反应的标准
  • 第三节 警务指挥快速反应信息环境
  • 一、警务指挥快速反应信息环境的含义
  • 二、“条件反射式”信息传递的方式
  • 三、“条件反射式”信息传递的建设
  • 四、警务环境的信息支持
  • 第四节 警务快速反应指挥决策环境
  • 一、非程序化决策
  • 二、实现非程序化决策的条件
  • 第五节 警务快速指挥快速反应警力网络环境
  • 一、快速反应警力网络环境的含义
  • 二、实现最佳警力布局态势的基本思路
  • 三、警力密度的设计
  • 第六节 行动部门的组织体制及指挥中心的建设
  • 一、行动部门组织体制的含义
  • 二、行动部门的组织体制
  • 三、指挥中心的建设
  • 第十八章 警务指挥与战术方案制定
  • 第一节 警务指挥与战术方案的制定
  • 一、有的放矢的原则
  • 二、超量准备的原则
  • 三、捕歼并举的原则
  • 第二节 指挥与战术方案制定的要素
  • 一、案情
  • 二、警情
  • 三、环境与天气
  • 第三节 指挥与战术方案的结构
  • 一、明确任务
  • 二、战前准备
  • 三、警力部署
  • 四、行动实施
  • 第四节 警务指挥与战术指挥
  • 一、指挥层次
  • 二、指挥程序
  • 三、指挥要求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