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韩少功半个世纪思考轨迹全面复盘。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19篇韩少功的访谈、对话。书中不仅展现出作者对文学写作的各种个人经验和精细体会,如涉及对《爸爸爸》《马桥词典》《山南水北》《修改过程》等的创作自白,也展示了作者对历史、科技、自然等诸多领域的辽阔视野和深入思考。

真正的理想主义,或者说高质量的理想主义,就是在现实中找到理想。现实肯定有缺陷,有很多无奈,比如我们做十件事情,真正自己想做的,能做成的,可能就一两件,而七八件都可能属于那种不能不做的,却是比较应景的,甚至泡沫性的。但是我们只要把那一两件做好了,做得有激情、有诗意、有价值,那就是理想主义,就是乌托邦了。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者的话
  • 上编 文本深处
  • 用语言挑战语言
  • 《马桥词典》:地方性与世界性
  • 一本书的最深处
  • 次优主义的生活
  • 测听时代修改的印痕
  • 人生的辽阔与文学的丰盈
  • 直面人类精神的难题
  • 中编 文明广角
  • 我们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人文视野
  • 人们不思考,上帝更发笑
  • 文学不是天堂的入场券
  • 一种世界观的胜利
  • 科技时代的人文价值
  • AI和作家,谁将掌握未来文学命运?
  • 强者不过是把不如意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 下编 域外坐标
  • 昆德拉在中国的再生长
  • 差异、多样、竞争乃至对抗才是生命力之源
  • 20世纪的遗产
  • 一个棋盘,多种棋子
  • 中国及东亚文学的可能性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很有意思的谈话录

    本书以其独特的对话形式,直面当代社会中理想主义的困境与价值。这本书不是一部系统性的理论著作,而是一场场思想碰撞的真实记录,它保留了谈话的即时性与思辨性,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场场高水平的对话现场。韩少功在谈话中展现了一贯的思想深度与社会关怀。他拒绝简单肯定或否定理想的价值,而是通过具体案例与历史反思,探讨理想主义在当代社会的转型可能。他指出,理想不是宏大叙事的专利,也不应沦为消费主义的装饰品,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伦理选择与价值坚持。这种观点打破了将理想与现实对立起来的二元思维,为理想主义找到了扎根现实土壤的路径。书中对当代文化现象的批判尤为犀利。韩少功剖析了知识生产的体制化、文化消费的碎片化以及公共讨论的浅薄化,指出这些现象共同导致了理想话语的衰落。他特别强调,在看似多元的文化表象下,存在着一种新的单一性 —— 市场逻辑对一切领域的殖民。这种批判不是怀旧式的否定,而是力图在承认现实复杂性的基础上,寻找抵抗与超越的可能。谈话录这种形式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开放、平等、探索的精神。不同观点的交锋、即时的思考调整、话题的自然流转,都使这本书成为思想活动的现场记录而非事后总结。读者能够感受到思考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这种体验在日益标准化、包装过度的出版物中显得尤为难得。

      转发
      1

    出版方

    海南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的前身海南人民出版社(专业性出版社)成立于1984年。1990年3月,以“海南出版社”名称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同年9 月取得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综合性出版社资质”。公司是海南省规模最大最大的综合性出版企业,被誉为国内极具创意和活力的出版社。 公司出版了《故宫珍本丛刊》《世界百科全书》等一批在积累文化方面有重要意义的高品位图书;出版了《海南地方志丛刊》《黎族藏书》《黎族传统织锦》等一批介绍海南历史、文化的图书。引进版图书以“时效快、品种新、成系列”为三大特色,并产生品牌效应。如《数字化生存》给尚处于数字化边缘的中国带来了世界数字化发展的前沿信息,中央政治局要求所有委员人手一本学习。《次第花开》《大外交》《魔鬼出没的世界》《日本史》《证券分析》《网络为王》等也都受到全国各行各业各层次读者的欢迎和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