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2千字
字数
2018-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新制度经济学解析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及其未来方向。
内容简介
该书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和分析方法,分析了汇率制度变迁的实质、动因与机制,建立了一个汇率制度变迁的分析框架,并以此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进行了研究。该书认为,汇率制度变迁的实质是汇率制度从均衡到不均衡,再实现新的均衡的过程,汇率制度的变迁与否取决于制度环境的变化以及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最大化努力。对于人民币汇率制度,该书提出,影响其变迁的主要动因是中国产权制度的变化和货币可兑换性规定的变化,并提出在未来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中国产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条件下,从主要利益集团的效用目标考虑,只有浮动汇率制才能满足各方利益均衡的要求,这也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必然方向。
目录
- 目录
- 第一章 汇率制度变迁:一个分析框架
- 第一节 制度变迁
- 一 制度和制度变迁的定义
- 二 制度变迁的动因和机制
- 三 制度变迁的特点
- 第二节 汇率制度及其类型
- 一 汇率制度及其内容
- 二 汇率制度分类
- 三 传统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 四 产权制度对汇率制度选择的约束
- 第三节 汇率制度变迁
- 一 汇率制度变迁的概念
- 二 汇率制度的均衡
- 三 汇率制度的非均衡
- 第二章 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历程和动因分析
- 第一节 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的历史与背景
- 一 1949—1978年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
- 二 1978—1994年经济转轨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
- 三 1994年以后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民币汇率制度
- 第二节 影响人民币汇率制度进一步变迁的动因
- 一 中国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 二 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逐步实现
- 第三节 人民币汇率制度走向:已有研究
- 一 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前的研究
- 二 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评价
- 三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方向
- 第四节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分析
- 一 名义汇率制度
- 二 实际汇率制度:国际金融危机前
- 三 实际汇率制度: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发展
- 四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均衡性分析
- 第三章 货币可兑换条件下人民币中间汇率制度的非均衡性
- 第一节 货币可兑换条件下实行中间汇率制度存在的不稳定因素
- 一 中间汇率制度下容易出现汇率水平持续错位
- 二 资本账户开放后可能导致外资过度流入和突然撤出
- 三 中间汇率制度下单向货币投机的内生性
- 四 中间汇率制度存在政策可信度问题
- 五 中间汇率制度容易导致道德风险和金融脆弱问题
- 第二节 中间汇率制度下货币危机的发生机理与表现
- 一 单一盯住汇率制度下的货币危机
- 二 单一爬行盯住汇率制度下的货币危机
- 三 汇率目标区制度下的货币危机
- 四 政府目标最优化政策下的货币危机
- 五 中间汇率制度与货币危机的实证表现
- 第三节 中间汇率制度下中国潜在的货币危机因素分析
- 一 资本项目部分可兑换下人民币汇率水平的错位测算
- 二 中国已经存在大量投机资金的跨境流动
- 三 人民币汇率水平、汇率预期与投机资金规模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四章 货币可兑换约束下人民币固定汇率制度的非均衡性
- 第一节 不同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自主性比较
- 一 货币可兑换条件下不同汇率制度的政策有效性分析
- 二 政策自主性的比较与不可能三角理论
- 第二节 货币政策自主性视角下人民币固定汇率制度的非均衡性
- 一 不同汇率制度下人民币货币政策自主性表现
- 二 人民币货币政策自主性、开放度与汇率制度的VAR模型分析
- 三 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自主性:不同开放度下的STR分析
- 第三节 货币可兑换条件下中国的选择:货币政策自主性
- 一 中国不能放弃货币政策自主性和货币主权
- 二 实行货币联盟在中国不现实
- 三 固定汇率制度对中国的积极作用有限
- 第五章 微观产权主体福利视角下的均衡人民币汇率制度
- 第一节 不同汇率制度下的微观福利比较
- 一 传统分析框架下不同汇率制度的微观福利表现
- 二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NOEM)框架下汇率制度的微观福利表现
- 第二节 基于微观福利视角的均衡人民币汇率制度
- 一 不同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微观福利表现
- 二 微观福利视角下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的均衡性
- 第六章 宏观经济绩效目标视角下的均衡人民币汇率制度
- 第一节 不同汇率制度下的宏观经济绩效比较
- 一 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绩效表现的传统理论分析
- 二 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与经济绩效表现的特殊性
- 三 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表现
- 第二节 基于宏观经济绩效目标的人民币均衡汇率制度
- 一 不同汇率制度下中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表现
- 二 人民币汇率制度对宏观经济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
- 三 不同汇率制度下的宏观经济表现:基于BP回归分析
- 四 政府经济绩效目标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均衡性比较
- 第七章 中国向浮动汇率制度变迁的方式与路径选择
- 第一节 固定汇率制度的退出战略研究
- 一 退出时机的研究
- 二 影响固定汇率制度退出平稳性的因素
- 三 平稳的退出路径研究
-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存在的约束
- 一 货币缺乏公信力,普遍存在“原罪”现象
- 二 金融市场不完善,缺乏必要的汇率风险保值手段
- 三 微观经济体执行汇率定价权的产权基础不完善
- 第三节 向浮动汇率制度变迁的路径和条件:国际经验
- 一 智利——主动进行汇率制度变迁的典型
- 二 以色列——渐进汇率制度变迁的代表
- 三 波兰——转轨经济体汇率制度成功变迁的典型
- 四 泰国和阿根廷——危机中的汇率制度变迁
- 五 成功地向浮动汇率制度转型需要具备的条件
- 第四节 中国向浮动汇率制度变迁的方式选择
- 一 汇率制度变迁的不同方式
- 二 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方式的选择
- 第五节 中国向浮动汇率制度变迁的路径安排
- 一 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基础产权制度
- 二 加强人民币汇率浮动配套条件的建设
- 三 渐进实现人民币自由浮动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