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诠释计算机网络“变”与“不变”之要素,解读物联网“泛在”“融合”“智慧”之特征。

内容简介

本书以AIoT为主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剖析AIoT概念、技术与应用,力求构建脉络清晰的AIoT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AIoT技术打下基础。

本书由9章组成,系统地介绍了从IoT到AIoT的发展过程,讨论了AIoT智能硬件、智能人机交互,以及可穿戴计算设备、智能机器人在AIoT中的应用,介绍了AIoT接入技术与接入网分类,讨论了5G移动边缘计算的概念、技术与应用,探讨了6G与AIoT相关的研究与发展愿景,讨论了AIoT核心交换网结构特点,以及AIoT隐私保护与区块链在AIoT安全中的应用等。

本书可供物联网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发人员、技术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物联网工程专业、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1章 AIoT概论
  • 1.1 IoT的形成
  • 1.1.1 IoT形成的社会背景
  • 1.1.2 IoT形成的技术背景
  • 1.1.3 IoT与Internet的主要区别
  • 1.1.4 我国IoT技术与产业发展
  • 1.2 AIoT的发展
  • 1.2.1 AIoT发展的社会背景
  • 1.2.2 AIoT发展的技术背景
  • 1.3 AIoT技术特征
  • 1.3.1 AIoT“物”的特征
  • 1.3.2 AIoT“网”的特征
  • 1.3.3 AIoT“智”的特征
  • 1.4 AIoT体系结构研究
  • 1.4.1 AIoT体系结构研究的重要性
  • 1.4.2 AIoT技术架构
  • 1.4.3 AIoT层次结构模型
  • 1.4.4 术语“网”与“管”的辨析
  • 1.5 用计算机系统观去分析AIoT体系结构
  • 1.5.1 从计算机体系结构角度认识AIoT硬件组成与结构
  • 1.5.2 从计算机操作系统角度认识AIoT软件组成与结构
  • 1.5.3 从计算机网络角度认识AIoT网络体系结构
  • 参考文献
  • 第2章 AIoT感知层
  • 2.1 AIoT感知层的基本概念
  • 2.1.1 感知、传感器与感知层
  • 2.1.2 AIoT终端设备的基本概念
  • 2.1.3 AIoT接入设备数量与类型的发展趋势
  • 2.2 传感器的分类与特点
  • 2.2.1 常用传感器
  • 2.2.2 传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 2.2.3 传感器在AIoT中的应用
  • 2.2.4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 2.2.5 智能传感器的研究与发展
  • 2.3 RFID与自动识别技术
  • 2.3.1 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过程
  • 2.3.2 RFID标签的基本概念
  • 2.3.3 RFID标签编码标准
  • 2.3.4 EPC信息网络系统
  • 2.3.5 ONS服务器体系
  • 2.3.6 RFID标签读写器
  • 2.4 位置感知技术
  • 2.4.1 位置信息与位置感知的基本概念
  • 2.4.2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 2.4.3 蜂窝移动通信定位技术
  • 2.4.4 Wi-Fi位置指纹定位技术
  • 2.4.5 高精度地图的研究与应用
  • 2.5 AIoT智能硬件
  • 2.5.1 AIoT智能硬件的基本概念
  • 2.5.2 嵌入式技术的基本概念
  • 2.5.3 AIoT操作系统
  • 2.5.4 AIoT智能人机交互技术
  • 2.5.5 可穿戴计算设备及其在AIoT中的应用
  • 2.5.6 智能机器人及其在AIoT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3章 AIoT接入层
  • 3.1 AIoT接入层的基本概念
  • 3.1.1 AIoT设备接入方式
  • 3.1.2 受限节点与受限网络
  • 3.1.3 接入技术与接入网的分类
  • 3.1.4 接入层结构特点
  • 3.2 有线接入技术
  • 3.2.1 局域网接入
  • 3.2.2 电话交换网与ADSL接入
  • 3.2.3 有线电视网与HFC接入
  • 3.2.4 电力线接入
  • 3.2.5 光纤与光纤传感网接入
  • 3.3 近距离无线接入技术
  • 3.3.1 蓝牙技术与标准
  • 3.3.2 ZigBee技术与标准
  • 3.3.3 6LoWPAN与IEEE 802.15.4标准
  • 3.3.4 WBAN与IEEE 802.15.6标准
  • 3.3.5 NFC技术与标准
  • 3.3.6 UWB技术与标准
  • 3.4 Wi-Fi接入技术
  • 3.4.1 Wi-Fi研究的背景
  • 3.4.2 IEEE 802.11协议标准
  • 3.4.3 空中Wi-Fi与无人机网
  • 3.5 NB-IoT接入技术
  • 3.5.1 NB-IoT的发展过程
  • 3.5.2 NB-IoT的技术特点
  • 3.5.3 NB-IoT的应用领域
  • 3.6 无线传感网接入技术
  • 3.6.1 无线传感网的基本概念
  • 3.6.2 无线传感网的研究与发展
  • 3.7 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与工业无线网接入技术
  • 3.7.1 工业物联网接入技术的基本概念
  • 3.7.2 现场总线技术
  • 3.7.3 工业以太网技术
  • 3.7.4 工业无线网技术
  • 参考文献
  • 第4章 AIoT边缘计算层
  • 4.1 边缘计算的基本概念
  • 4.1.1 从云计算到移动云计算
  • 4.1.2 从移动云计算到移动边缘计算
  • 4.1.3 移动边缘计算的基本概念
  • 4.1.4 移动边缘计算的特征
  • 4.1.5 边缘云与核心云的关系
  • 4.1.6 移动边缘计算的实现方法
  • 4.2 5G与移动边缘计算
  • 4.2.1 AIoT实时性应用的需求
  • 4.2.2 5G移动边缘计算的基本概念
  • 4.2.3 5G移动边缘计算的优点
  • 4.2.4 移动边缘计算的研究与标准化
  • 4.3 移动边缘计算架构
  • 4.3.1 ETSI MEC参考模型
  • 4.3.2 MEC平台逻辑结构
  • 4.4 移动边缘计算在AIoT中的应用
  • 4.4.1 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CDN
  • 4.4.2 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增强现实服务
  • 4.4.3 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实时人物目标跟踪
  • 参考文献
  • 第5章 5G在AIoT中的应用
  • 5.1 5G主要特征与技术指标
  • 5.1.1 AIoT对5G技术的需求
  • 5.1.2 5G的基本概念
  • 5.1.3 5G的技术指标
  • 5.2 5G的应用场景
  • 5.3 5G无线云接入技术
  • 5.3.1 5G无线云接入技术的基本概念
  • 5.3.2 云无线接入网
  • 5.3.3 异构云无线接入网
  • 5.3.4 雾无线接入网
  • 5.4 在5G网络中部署移动边缘计算
  • 5.4.1 5G MEC部署策略
  • 5.4.2 5G MEC网络延时的估算方法
  • 5.4.3 不同场景的MEC部署方案
  • 5.5 5G在AIoT中的典型应用示例
  • 5.5.1 云VR/AR
  • 5.5.2 车联网
  • 5.5.3 智能制造
  • 5.5.4 智慧能源
  • 5.5.5 无线医疗
  • 5.5.6 智慧城市
  • 5.6 6G在AIoT中的应用
  • 5.6.1 推动6G发展的动力
  • 5.6.2 6G发展愿景
  • 5.6.3 6G预期的关键性能指标
  • 5.6.4 6G未来潜在的应用场景
  • 参考文献
  • 第6章 AIoT核心交换层
  • 6.1 核心交换网与网际协议
  • 6.1.1 IP的基本概念
  • 6.1.2 IPv4发展与演变的过程
  • 6.1.3 IPv6的特点
  • 6.2 AIoT核心交换网的组网方法
  • 6.2.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6.2.2 AIoT核心交换网的基本设计方法
  • 6.2.3 AIoT核心交换网与虚拟专网技术
  • 6.3 SDN/NFV研究的背景
  • 6.3.1 传统网络技术存在的问题
  • 6.3.2 “重塑互联网”研究的提出
  • 6.3.3 网络可编程概念的提出
  • 6.4 SDN/NFV的基本概念
  • 6.4.1 SDN设计的基本思路
  • 6.4.2 SDN体系结构
  • 6.4.3 NFV的基本概念
  • 6.4.4 5G网络切片的基本概念
  • 参考文献
  • 第7章 AIoT应用服务层
  • 7.1 云计算在AIoT中的应用
  • 7.1.1 云计算的基本概念
  • 7.1.2 云计算的服务模型
  • 7.1.3 云计算的部署模型
  • 7.2 AIoT大数据应用
  • 7.2.1 AIoT对推动大数据研究发展的贡献
  • 7.2.2 AIoT大数据的主要技术特征
  • 7.2.3 AIoT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
  • 7.2.4 雾分析与云分析
  • 7.2.5 AIoT数据处理的最佳位置
  • 7.2.6 机器学习在雾分析与云分析中的应用
  • 7.2.7 AIoT数据分析中的机器学习算法
  • 7.2.8 AIoT大数据应用示例
  • 7.3 AIoT智能控制
  • 7.3.1 AIoT智能控制与数字孪生
  • 7.3.2 数字孪生的基本概念
  • 7.3.3 数字孪生的定义
  • 7.3.4 数字孪生与AIoT
  • 7.3.5 数字孪生概念体系结构
  • 7.3.6 数字孪生技术体系
  • 7.3.7 数字孪生核心技术
  • 7.4 区块链技术与AIoT
  • 7.4.1 区块链的基本概念
  • 7.4.2 区块链的基本工作原理
  • 7.4.3 区块链的特点
  • 7.4.4 区块链的类型
  • 7.4.5 区块链的安全优势
  • 7.4.6 区块链在AIoT中的应用示例
  • 参考文献
  • 第8章 AIoT应用层
  • 8.1 AIoT应用层的基本概念
  • 8.1.1 设置AIoT应用层的必要性
  • 8.1.2 应用层与应用服务层的关系
  • 8.1.3 AIoT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 8.2 AIoT在智能工业中的应用
  • 8.2.1 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 8.2.2 工业4.0涵盖的基本内容
  • 8.2.3 《中国制造2025》的特点
  • 8.2.4 智能工业与数字孪生
  • 8.3 AIoT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 8.3.1 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
  • 8.3.2 数字孪生技术在发电厂智能管控系统中的应用
  • 8.3.3 数字孪生技术在风力发电机组故障预测中的应用
  • 8.4 AIoT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 8.4.1 智能交通的基本概念
  • 8.4.2 智能网联汽车的研究与发展
  • 8.4.3 智慧公路的研究与发展
  • 8.4.4 数字孪生技术在车辆抗毁伤性能评估中的应用
  • 8.5 AIoT在智能医疗中的应用
  • 8.5.1 智能医疗的基本概念
  • 8.5.2 AI与医疗服务全流程的关系
  • 8.5.3 AIoT远程医疗系统与医疗机器人
  • 8.5.4 医疗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
  • 8.5.5 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医疗中的应用
  • 8.6 AIoT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 8.6.1 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
  • 8.6.2 数字孪生城市的基本内涵
  • 8.6.3 数字孪生城市研究的基本内容
  • 8.6.4 数字孪生城市研究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 参考文献
  • 第9章 AIoT安全技术
  • 9.1 AIoT安全的基本概念
  • 9.1.1 从AIoT的角度认识网络安全概念的演变
  • 9.1.2 AIoT安全的特点
  • 9.1.3 AIoT潜在的被攻击目标
  • 9.1.4 AIoT安全产业的发展趋势
  • 9.2 AIoT生态系统的安全研究
  • 9.2.1 AIoT生态系统的安全威胁与对策研究
  • 9.2.2 AIoT设备安全
  • 9.2.3 AIoT接入安全
  • 9.2.4 AIoT边缘计算安全
  • 9.2.5 AIoT核心交换网安全
  • 9.2.6 AIoT云计算安全
  • 9.2.7 AIoT应用安全
  • 9.3 AIoT隐私保护
  • 9.3.1 AIoT面临的隐私泄露挑战
  • 9.3.2 隐私保护技术研究
  • 9.4 区块链在AIoT安全中的应用
  • 9.4.1 区块链的机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
  • 9.4.2 区块链在用户身份认证中的应用
  • 9.4.3 区块链与隐私保护
  • 参考文献
  • 深入理解网络三部曲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