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场从蒸汽里升腾出的划时代变革,其影响无论何时都如此深刻。

内容简介

发生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关键点,并导致了深远的社会变革。随着革命性制造技术的出现,生产率迅速提高,蒸汽机成为可靠动力的来源,最初一批铁路为工业建设提供支撑。

人们从农业转向工商业,城市不断发展,但污染和拥挤环境带来的疾病也成为了新的问题。许多人因为新机器的诞生失去了工作,另一方面,工厂的工作条件和工资水平也十分堪忧。随着中产阶级的繁荣,工人群体动荡不安,对工人的剥削导致了工会和抗议运动的发展。

本书分析了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以及工业化向其他国家扩散的过程。作者还关注了技术和商业组织的变化及其对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影响。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致谢
  • 第一章 历史与现在
  • 具有增强效果的各种变革
  • 宏观状况
  • 赢家和输家
  • 对工业革命的解释
  • 触发性事件
  • 第二章 前工业革命时期:1500—1700
  • 北欧的崛起
  • 在全球经济中取得成功
  • 一些连锁效应
  • 工资与生活水平
  • 健康和识字率
  • 第三章 为何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
  • 棉花产业
  • 工厂的发明
  • 蒸汽动力
  • 陶瓷制品
  • 工业革命的结束
  • 第四章 英国的国情
  • 阶级结构
  • 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
  • 工人阶级内部的不平等
  • 教育
  • 卫生健康
  • “持续不断的创造性破坏风暴”
  • 第五章 改革与民主
  • 1789年之前
  •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
  • 1815—1832年
  • 1832—1846年
  • 1846—1867年
  • 第六章 工业革命在英国之外的传播
  • 全球化与技术:去工业化经济学
  • 19世纪的追赶:美国的标准模式
  • 欧洲的标准模式
  • 边缘地带的标准模式
  • 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发展型国家
  • 工业革命的未来
  • 出版者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1. 蒸汽机带着人类起飞,但也把老底子行业砸了个稀烂。19 世纪英国纺织厂用蒸汽机纺纱,效率翻倍,但无数手工织布工失业,就像现在工厂用机器人后,流水线工人被迫转行送外卖。2. 廉价劳动力是创新的麻醉剂,当人力成本低至无需用机器替代,历史的齿轮便会在舒适中停滞,唯有高成本压力才能催生突破性变革的火花。18 世纪法国纺织业工人工资低,老板觉得用机器不划算;但英国工人工资高,老板一算账,买蒸汽机反而更省钱,直接催生工业革命。3. 计划经济与市场机制并非水火不容,苏联一根筋搞计划玩崩了,中国摸着石头过河,该管的管住,该放的放开,反而跑赢了。苏联要求全国工厂必须生产 100 万台拖拉机,不管农民需不需要;中国却让国企造高铁、修电网(计划),同时允许老百姓开淘宝店、搞直播(市场),两头都吃香。就像养孩子,苏联是每天背单词 100 页、练琴 4 小时的虎妈,结果孩子叛逆了;中国是周末必须补课,但平时零花钱自己赚,反而成绩蹭蹭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写的很乱

      没有中心思想,一些大的事件都是一笔带过,有观点而没有逻辑支撑。这就是极度压缩的后果。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