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通中国文化之义,晓东西文明之道。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所长李中华的经典著作之一,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中国文化产生的根源与背景、基本要素、价值系统、基本特征、传播及对世界的影响、对外来文化的受容与排斥、现代化与未来前景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全貌,又凸显了中国文化的诸多亮点。

作者对中华文化产生至现在上下5000年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描述,对中华文化在佛教东传、西学输入、新文化运动及现代科学技术等重大变革中自我反醒、自我嬗变,从而不断吸收、融合、演进,跟上世界发展的进程进行了理论总结,反映了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预示了新的文化热潮的到来。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名作丛书”编辑委员会
  • 致敬大时代狂飙中迎风而立的几代学人——“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名作丛书”总序
  • 导言 一部从容、理性之作
  • 自序
  •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起源
  • 一、中国古代文明的源头:多种文化源头的汇合
  • 二、国家的形成及其发展阶段:作为国家的“中国”
  • 三、中国文化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
  • 四、中华民族的构成与融合:多民族融合的民族共同体
  • 五、中国的语言与文字:民族智慧的载体
  •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
  • 一、宗教:人间性的多神宗教
  • 二、哲学:重人生智慧
  • 三、文学:现实与浪漫
  • 四、政治:内圣外王与阳儒阴法
  • 五、宗族家庭与宗法社会
  • 第三章 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
  • 一、人生价值观:重道德、重群体
  • 二、自然价值观:天人合一
  • 三、道德价值观:仁义礼智信
  • 四、知识价值观:反省内求、重直觉
  • 五、经济价值观:德本财末、重农抑商
  • 六、审美价值观:美善统一、情景相即
  • 第四章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 一、统一性:多元统一、文化认同
  • 二、连续性:未曾发生断裂
  • 三、非宗教性:道德理性化
  • 四、泛道德性:德治、礼治、人治
  • 五、内倾性:人性自足
  • 六、中庸和平:道德约束
  • 七、乡土情谊:凝聚力
  • 第五章 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 一、中国文化在东亚的传播及影响
  • 二、中国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及影响
  • 三、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 四、中国文化在俄国的传播及影响
  • 第六章 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受容与排拒
  • 一、夷夏之辨的民族心理意识
  • 二、儒佛之争的文化立场
  • 三、明清禁教与西学的早期输入
  • 四、晚清的传统与西化之争
  • 五、东西文化论战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第七章 中国文化的现代反思
  • 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化热”的起因与特点
  • 二、对“中体西用”与“西体中用”的再思考
  • 三、对“中国本位文化”与“全盘西化”的历史考察
  • 四、中国文化与当代新儒家
  • 五、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
  • 六、中国文化与传统价值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第八章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现代意义
  • 一、“文明以止”的人文精神
  • 二、“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
  • 三、“和而不同”的共生哲学
  • 四、“趋时适变”的生存智慧
  • 五、“生生日新”的维新理念
  • 六、“存而不忘亡”的忧患意识
  • 后记
  • 李中华学术年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海南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的前身海南人民出版社(专业性出版社)成立于1984年。1990年3月,以“海南出版社”名称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同年9 月取得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综合性出版社资质”。公司是海南省规模最大最大的综合性出版企业,被誉为国内极具创意和活力的出版社。 公司出版了《故宫珍本丛刊》《世界百科全书》等一批在积累文化方面有重要意义的高品位图书;出版了《海南地方志丛刊》《黎族藏书》《黎族传统织锦》等一批介绍海南历史、文化的图书。引进版图书以“时效快、品种新、成系列”为三大特色,并产生品牌效应。如《数字化生存》给尚处于数字化边缘的中国带来了世界数字化发展的前沿信息,中央政治局要求所有委员人手一本学习。《次第花开》《大外交》《魔鬼出没的世界》《日本史》《证券分析》《网络为王》等也都受到全国各行各业各层次读者的欢迎和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