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索身在其中而不自知的孤独,寻找失落的爱与亲密。

内容简介

在这本重要的、具有变革意义的指南中,三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专家指出了这种普遍存在的功能失调的动力,他们称之为“假性亲密关系”——两个人共同创建的一种心理防御系统,以保护自己不受亲密关系中产生的恐惧和焦虑的影响。

根据他们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生活经验,作者们研究了那些受假性亲密关系影响的伴侣,他们不断重复行为上的“歌舞套路”。读者将发现一个有价值的框架,它是以行动为导向的工具,帮助他们理解面临的挑战,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道路,以实现真正的亲密关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对《假性亲密》的特别推荐
  • 致谢
  • 前言
  • 导论 所有错误的原因
  • 阅读指南
  • 第一部分 舞台上的假性亲密关系 你的歌舞套路
  • 第1章 假性亲密关系解析
  • 谁是谁?——表演者和观众
  • 假性亲密关系作为生存工具
  • 山姆和克莱尔假性亲密关系的故事
  • 我的一生中你去了哪儿?
  • 穿过拥挤的房间
  • 破坏现状
  • 第2章 是表演者还是观众?
  • 准备,瞄准,事与愿违!
  • 陷入歌舞套路中
  • 停止歌舞套路
  • 第3章 回避爱的可能性
  • 格伦和维姬的联结
  • 更深入的分析和脑科学
  • 我们的大脑如何创造爱或停止爱
  • 第4章 亲密的威胁
  • 贝蒂和汉克假性亲密关系的故事
  • 为歌舞套路连线大脑
  • GRAFTS:我们歌舞套路的变种
  • 拉里发现了他的GRAFTS
  • 抑郁和假性亲密关系
  • 歌舞套路的快速修复
  • 假性亲密关系与信任
  • 信任对假性亲密关系的另一种暗示
  • 西尔维亚和泰龙的假性亲密关系堡垒
  • 按脚本生活直到脚本变为泡影
  • 准备好我们的角色
  • 第二部分 开始了解你 聚焦于表演者和观众
  • 第5章 表演者——直觉适得其反,陷入隔离
  • 卡罗尔和凯特假性亲密关系的故事
  • 直觉和大脑
  • 乔治:不断给予的表演者
  • 格洛丽亚:面对真相的表演者
  • 表演者的全能信念
  • 表演者朱迪:还没有聪明到表现聪明的时候
  • 需要他的观众陷入角色的表演者
  • 第6章 观众——抗拒关怀
  • 梅极端的观众
  • 观众如何运作
  • 莎拉和爸爸的事情
  • 找到替罪羊
  • 玛丽·乔为除颤器除颤
  • 第三部分 后台 假性亲密关系的内部运作
  • 第7章 模式与陷阱
  • 摆脱假性亲密关系:建立慈悲的共情
  • 剖析防御
  • 邦妮试图在思想上超越她的感受
  • 同情、共情和亲密
  • 乔和史密斯博士探讨共情
  • 什么是亲密关系?
  • 困惑和感到受骗:改变的迹象
  • 第8章 成长路上的趣事
  • 史蒂文和劳拉之间的斗鸡博弈
  • 让人看到弱点
  • 一个公正的世界?
  • 当歌舞套路停止运转的时候
  • 我怎么能确定?
  • 穿过机会之窗的露西
  • 桑妮和汤姆有机会
  • 别找借口
  • 埃德和金妮找到了出路
  • 第四部分 揭开关系恢复的序幕 从假性亲密关系到真正的亲密关系
  • 第9章 崭新的世界
  • 恢复的基本工具
  • 赞扬—责备综合征
  • 中途相遇:使用40—20—40模式作为自我—他人评估
  • 晚餐和责备游戏
  • 第10章 DREAM序列:循序渐进地恢复
  • DREAM序列
  • 第一步:发现
  • 第二步:修复
  • 第三步:赋能
  • 第四步:替代选择
  • 第五步:互惠关系
  • 很难找到好自我:表演者重塑她的生活
  • 远距离的爱:观众重塑他的生活
  • 第11章 实现梦想
  • 步骤1:发现
  • 步骤2:修复
  • 步骤3:赋能
  • 步骤4:替代选择
  • 步骤5:互惠关系
  • 格伦和梅让他们的爱打开了大门
  • 步骤1:发现
  • 步骤2:修复
  • 步骤3:赋能
  • 步骤4:替代选择
  • 步骤5:互惠关系
  • 第12章 冲破藩篱的佐伊和维克多
  • 步骤1:发现
  • 步骤2:修复
  • 步骤3:赋能
  • 步骤4:替代选择
  • 步骤5:互惠关系
  • 第五部分 加演节目 为爱敞开心扉
  • 第13章 终于敞开心扉
  • 假性亲密关系像——也不像——毒品一样
  • 假性亲密关系的最大讽刺
  • 作者的邀请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离婚,也不碰你”: 大多数中年婚姻实录,太扎心!

    “我和老公,已经将近半年没有夫妻生活了。” 原本以为,小 X 可能是正在经历婚姻危机,但小 X 却说,她跟老公的婚姻其实没有任何问题。在外人看来,他们是令人羡慕、十分相配的一对佳人;每次闺蜜局都是闺蜜吐槽自己老公,而她老公,都会被大家认为是模范丈夫。但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和丈夫的关系,并没有那么 “好”,又或者说,有点 “怪”。怪在哪儿呢?一个是前面提到的,他们已经很久不做爱了。但更 “怪” 的是,他们似乎都在以 “为对方着想” 为由,逃避这个问题。“我们没有任何争吵,甚至在生活中,我们都尽最大的责任去帮衬对方。结婚快十年了,我们像朋友,像家人,唯独不像爱人。” 或许小 X 说的,是挺多中年婚姻的状况;比起爱情,更多的留下的,是一种无法分离的亲情。当然,我们无法从三言两语中看出这位朋友的婚姻是否存在问题;但在这里,想提醒夫妻、情侣朋友们:警惕假性亲密关系哦!“假性亲密关系” 这一词,这大半年来频上各大平台热搜,很多情侣、夫妻也都表示深有其感;那么 “假性亲密关系” 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分享一本讲述假性亲密关系的代表作:《假性亲密:貌合神离的关系,何以得救?》在这本书中,三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专家:小马克・B・博格、格兰特・H・布伦纳、丹尼尔・贝里,提出了在亲密关系中存在的一种功能失调,他们称之为:假性亲密关系。假性亲密关系到底是什么?如何从假性亲密到真正的亲密?今天的分享,就围绕这两个问题,希望对有需要的小伙伴有些许帮助。什么是假性亲密关系?书里对于 “假性亲密关系” 是这样定义的:“假性亲密关系是一种心理防御系统,它驱动着伪装的联结,从表面上看,像是真实的关系。” 看起来好像不太好理解。那就例举一些实际情况与感受,或许大家就能大概 get 了。比如:两个人可以一起搭伙过日子,一起养育小孩,但生活中做的一切,又似乎充满了例行感。两个人可以一起做很多开心的事,一起打游戏,一起逛街、旅行,但却很少分享内心深处的想法,像极了 “世界上最熟悉的陌生人”。所以简单来说,假性亲密关系就是:在一段本该亲密的关系之中,两个人为了不打破关系的稳定,避免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采取了 “迎合对方”、“隐藏真实的自我” 的方式,让彼此的亲密度保持在一定距离。那么,假性亲密关系是不爱了吗?书里说,其实也不是的。假性亲密关系的产生,还是因为我们在爱的过程中,产生了焦虑感;为了消除焦虑感,我们建立了这种防御机制,防止自己受到伤害。也就是说,爱生焦虑,但因焦虑无法再生爱。不过庆幸的是,书里说,我们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让我们和恋人的关系从假性亲密到真正的亲密的。接下来,为大家分享这些方法~如何从假性亲密到真正的亲密?关于恢复真正的亲密,书中提出了英文缩写意为 “梦想”(DREAM)的 5 个步骤:①发现(Discovery):发现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不安情绪。作者说,改善的第一步,是发现并体察自己的感受 —— 那些孤独、焦虑和恐惧的感受。虽然这个部分通常是令人不舒服的,但是去接受你的真实感受将是一个机会之窗。比如,对于很多中年夫妻,或者是在一起多年的情侣,激情的部分会相对减退;但如果在感情中,自己有感受到失望、孤独,那就要正视自己这些看起来有些负面的感受;然后告诉自己,原来自己产生了不舒服的感受,不要苛责自己,只是静静地体察它们。只有先正视这些感受,关系才有了修复的可能。②修复(Repair):承认与人保持距离,并不能避免不安与焦虑的产生。“因为害怕结束,所以避免了一切开始。” 其实这话描述的,就是假性亲密关系的一种心理状态。而书中说,其实通过这种保持距离的方式,并不能完全消除在感情当中的焦虑感;人的焦虑感与生俱来,每个人都害怕自己被抛弃,害怕自己孤身一人;但我们需要明白,越是远离,就越会把爱的人推开。③赋能(Empowerment):审视阻碍自己发展良好关系的原因,慢慢赋予自己力量。可以寻找在这段亲密关系中出现 “假性亲密关系” 的相关原因,对症下药地从源头切断有利于摆脱 “假性亲密关系”。比如,发现自己会采用 “远离” 的方式,是因为童年时期自己被父母忽略,那么就要告诉自己:现在长大了,自己可以换一种方式去应对他人的忽略了。又比如,发现自己无法和别人真正走近,是因为在上一段感情中,因为付出没有得到回报,继而产生的这种防御机制,那就告诉自己:上一段感情是受伤了,但过去已经结束,并不是每段感情都会是一样的。只有在心里去看到自己的脆弱性,才能够真正从 “假性亲密关系” 中走出来。④找寻新的方式(Alternatives):通过新的方式来与他人建立起联系。当寻找到自己会陷入 “假性亲密关系” 的原因之后,可以尝试着寻找新的方式与爱的人建立联系。比如,心里明明希望对方能关注自己一些,但嘴上却说着 “无所谓”;这种情况,就可以试着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尝试着把心里真正的想法说出来给对方听。记住,无论对方的回应如何,你并不丢脸,只是遵从了内心罢了。⑤互惠关系(Mutuality):把感情当成相互滋养的一件事。最后书里还说,我们要时常提醒自己,亲密关系是最无法计较得失的;不要太执着于感情中的付出与得失,而是勇敢表达自己的内心就好了。爱一个人,想要对他好,那就遵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考虑着对方是否能给你想要的回应;爱一个人,即使别人看起来你付出得多,但如果你在过程中是开心的,快乐的,那么你的收获或许更多。所以,比起去计较在感情中谁付出的多谁付出的少,不如问问自己:“有没有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在付出时,你是否感到快乐?” 如果两者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正在被爱滋养着~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爱的形式千千万万种,即使是心理学家,也无法完全定义爱的全貌。只要两个人在舒服的状态,没有所谓对的或错的相处模式。即使和对方正处于 “假性亲密关系” 的状态中,那也不是什么大事!正如莎士比亚说:“通向真爱的路,从无坦途。” 没有人一开始就爱得完美,两个人互相磨合,彼此探索,才是爱的真正答案。

      12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假性亲密关系就是为应对这样的风险所演变出来的一种现象

      ㄞ假性亲密关系,指伴侣双方默认的一种状态:利用形式上在一起,规避真正的在一起。外人看起来是亲密的,实际上,这段关系避开了双方彼此的坦诚和接纳及对这段感情和对方付出。真正的亲密关系代表着相互关心,彼此共情与情感付出。这些是需要承担情感投入的风险的,我们可能因此受伤。假性亲密关系就是为应对这样的风险所演变出来的一种现象,害怕失去而不敢投入,非常特别的一本书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让我认清了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解读了我对待周围人的不合适的方式。践行:前天晚上,我们驱车全家去深圳把我婆婆接回广州了,到广州已经凌晨 2 点了。我和我婆婆一起住了 6 年,之间有很多的不愉快,过年回老家她就没过来广州了。我从亲戚口中听到她的意思是如果我不开口,她就不敢过来。后来她在老家住不惯,她就跑去深圳做临时工了,她的身份证年龄已经超过 60 岁了。她的其他儿女对此置之不理。我一直有看心理学的书籍,分析了我们过往的相处模式,也发现我自身也有很多问题。尽管知道我也改变不了她的任何东西,只能我自己改变。家和万事兴。我做出让步,去深圳接她这个行动就是正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