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现代通俗小说作家、社会言情小说集大成者张恨水经典代表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经典名著,是张恨水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主要描写旅居北平的江南大学生樊家树和天桥唱大鼓的姑娘沈凤喜之间的恋爱悲剧,同时又穿插了大家闺秀何丽娜对樊家树坚持不懈的追求,军阀刘德柱仗势霸占民女以及豪侠仗义的关氏父女锄强扶弱等情节。该书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京味浓郁,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本次出版将插入张恨水女儿张明明所绘插图二十多幅,可以辅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彩插
  • 啼笑因缘
  • 李浩然题词
  • 一九三〇年严独鹤序
  • 一九三〇年作者自序
  • 第一回 豪语感风尘倾囊买醉 哀音动弦索满座悲秋
  • 第二回 绮席晤青衫多情待舞 蓬门访碧玉解语怜花
  • 第三回 颠倒神思书中藏倩影 缠绵情话林外步朝曦
  • 第四回 邂逅在穷途分金续命 相思成断梦把卷凝眸
  • 第五回 颊有残脂风流嫌着迹 手加约指心事证无言
  • 第六回 无意过香巢伤心致疾 多情证佛果俯首谈经
  • 第七回 值得忘忧心头天上曲 未免遗憾局外画中人
  • 第八回 谢舞有深心请看绣履 行歌增别恨拨断离弦
  • 第九回 星野送归车风前搔鬓 歌场寻俗客雾里看花
  • 第十回 狼子攀龙贪财翻妙舌 兰闺藏凤炫富蓄机心
  • 第十一回 竹战只攻心全局善败 钱魔能作祟彻夜无眠
  • 第十二回 比翼羡莺俦还珠却惠 舍身探虎穴鸣鼓怀威
  • 第十三回 沽酒迎宾甘为知己死 越墙窥影空替美人怜
  • 第十四回 早课欲疏重来怀旧雨 晚游堪乐小聚比秋星
  • 第十五回 柳岸感沧桑翩鸿掉影 桐阴听夜雨落木惊寒
  • 第十六回 托迹权门姑为蜂蝶使 寻盟旧地喜是布衣交
  • 第十七回 裂券飞蚨绝交还大笑 挥鞭当药忍痛且长歌
  • 第十八回 惊疾成狂坠楼伤往事 因疑入幻避席谢新知
  • 第十九回 慷慨弃寒家酒楼作别 模糊留血影山寺锄奸
  • 第二十回 辗转一封书红丝误系 奔波数行泪玉趾空劳
  • 第二十一回 艳舞媚华筵名姝遁世 寒宵飞弹雨魔窟逃生
  • 第二十二回 绝地有逢时形骸终隔 圆场念逝者啼笑皆非
  • 一九三〇年作者《作完〈啼笑因缘〉后的说话》
  • 啼笑因缘续集
  • 一九三三年续集作者自序
  • 第一回 雪地忍衣单热衷送客 山楼苦境寂小病留踪
  • 第二回 言笑如常同归谒老父 庄谐并作小宴闹冰人
  • 第三回 种玉来迟解铃甘谢罪 留香去久击案誓忘情
  • 第四回 借鉴怯潜威悄藏艳迹 移花弥缺憾愤起飘茵
  • 第五回 金屋蓄痴花别具妙计 玉人作赝鼎激走情俦
  • 第六回 借箸论孤军良朋下拜 解衣示旧创侠女重来
  • 第七回 伏枥起雄心倾家购弹 登楼记旧事惊梦投怀
  • 第八回 辛苦四年经终成泡影 因缘千里合同拜高堂
  • 第九回 尚有人缘高朋来旧邸 真无我相急症损残花
  • 第十回 壮士不还高歌倾别酒 故人何在热血洒边关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雨落北平:三个女子的命运枷锁

    窗外淅淅沥沥,落在午后书页上的雨点,像极了《啼笑因缘》中北平城湿漉漉的青石板路。翻开书卷,我仿佛听到沈凤喜微颤的鼓音,在民国烟尘弥漫的天空下低回。沈凤喜啊,那双眼睛里的怯懦与渴望,像玻璃纸中的蝴蝶徒具斑斓却无力振翅。她握住了樊家树干净的手,攀上了一根救命的稻草,却未曾想过那根稻草如何能抵御虎狼的爪牙。将军府邸的红绸灯笼映着她苍白的脸,那并非荣华的装饰,而是枷锁的象征。她每一次低头,每一次顺从,都在低微生存的泥潭里愈陷愈深。樊家树确实是爱过的,可那爱如空中楼阁,抵挡不住任何腥风血雨。个人的爱意,在强权的碾压之下何等脆弱。关秀姑与何丽娜,不过是沈凤喜这面悲剧镜子映出的另外两张脸孔罢了。关氏的江湖侠气,何丽娜的优渥家境,看似天壤之别,却又共同承受着无形重压。关秀姑的刚烈背后藏着宿命般的悲凉沉默。何丽娜的洋派作风之下,不也难逃被物化、被评判的命运?她们各自突围,却终究未能真正挣脱那时代的厚墙。这墙对于女性而言太高太硬了。凤喜被强掠、被摧折,樊家树终究束手无策。这何尝不是一种巨大的讽刺?所谓爱情,在强权面前苍白如纸。父权社会的铁幕不仅碾碎了沈凤喜的鼓弦,也在无声中吞噬着秀姑的刀光与丽娜的亮丽霓裳。她们各自的生命抉择,无论多少辗转腾挪,终究被巨大的时代阴影所限定。掩卷之时,窗外的雨声依旧缠绵不息。那三位女子的身影,被留在了民国北平永恒的烟雨之中。她们各自挣扎着画出的生命轨迹,最终汇入了那个时代女性命运共同的巨大问号里。张恨水笔下这啼笑因缘的悲歌,何曾只是一段旧北平的往事?它分明是女性背负着沉重枷锁的千年跋涉。那三位女子在迷雾中的身影,如烛火般微弱却固执地穿越时代烟尘映照我们当下。纵然时代奔涌向前,那烛光里映照的犹疑、抗争与无奈,仍然是人类精神谱系中最为幽深的部分。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