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84千字
字数
2017-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帕斯捷尔纳克小说创作全面研究,深入分析艺术风格及诗学观念。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诗学视域对帕斯捷尔纳克的全部小说创作(13篇中短篇小说和长篇《日瓦戈医生》)进行综合研究的学术成果。本书充分运用第一手原文资料,通过研究过程中在国内首次完整翻译帕斯捷尔纳克的全部中短篇小说,细读各篇(部)小说文本,结合作家的诗歌、书信、日记、回忆录等相关史料,对这些作品在情节结构、形象塑造、场景设置、意象选择以及艺术风格等做了深入分析,有力论证了各篇(部)小说之间的联系,致力于把握帕斯捷尔纳克小说的丰富底蕴,探讨了这些作品所显示的诗性特征和作家的诗学观念。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绪论
- 第一章 帕斯捷尔纳克的诗学理念与小说艺术
- 1.“艺术注目于被情感改动的现实” ——关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 2.“通过抒情倾向来过滤整个历史” ——在抒情主义与历史主义之间
- 3.“散文无非是他的诗歌的延续” ——在诗歌与散文之间
- 第二章 《最初的体验》:小说艺术探索的开端
- 1.一部多线索的散文化小说
- 2.“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理状态”
- 3.自传—回忆录因素
- 4.抒情性的哲理思考
- 第三章 从生活的视角审视艺术
- 1. 艺术家追求的究竟是什么? ——由《阿佩莱斯线条》提出的问题
- 2. 过度沉迷于艺术的悲剧 ——《一个大字一组的故事》给人的启示
- 3. 守护艺术良心的呼唤 ——写给艺术同行们的《寄自图拉的信》
- 第四章 指涉当代现实的艺术尝试
- 1. 对时代“病症”的忧虑与警惕 ——关于《奇特的年份》和《对话》
- 2.《第二幅写照:彼得堡》:关于彼得堡的延伸书写
- 3.《无爱》:使命与情感的纠结
- 4.《空中线路》:一种隐喻性表达
- 第五章 《柳维尔斯的童年》:关于童年—女性的书写
- 1.一部承前启后的小说
- 2.少女意识流程的呈露
- 3.探索中的多样化艺术风格
- 第六章 把一代人“归还给历史”
- 1. 书写一代人的命运:缘起与初涉 —— 始自《一部中篇小说的三章》的创作意向
- 2. 青年知识分子的遭遇与求索 ——《中篇故事》的形象体系与叙事方式
- 3.历史激流中知识者命运的艺术写照 ——《帕特里克手记》:《日瓦戈医生》的前阶
- 第七章 《日瓦戈医生》:与时代的对话
- 1.主导动机:“把往昔镌刻下来”
- 2.“俄罗斯恐怖时代的儿女”
- 3.动荡岁月的行吟诗人
- 第八章 历史观念的诗意呈现
- 1.关于历史及其规律的沉思
- 2.对“元历史的尘世承载者”的关注
- 3.书写与反思历史的诗学方式
- 第九章 宗教意识在作品中的渗透
- 1.“艺术家是与上帝交谈的”
- 2.“作品的氛围是我的基督教意识”
- 第十章 抒情史诗的叙事艺术
- 1.叙事结构与时空布局
- 2.诗化小说的抒情笔触
- 3.梦境·意象·隐喻
- 4.自然景色的转喻性描写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人名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