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金融史研究是运用计量经济史研究方法最合适的领域。

内容简介

作者从民国金融市场的角度,对三个历史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

第一,中国国民的赌博性。无论民国还是当今股票市场,都发生过股票价格上扬,到达顶峰,泡沫破裂。很多学者的判断之一是中国国民赌性非常强。作者就从上海1921年股灾分析是否确实如是。

第二,历史事件的重要性。金融市场可以提供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本书将提供一个新视角。

第三,弱政府如何发行公债。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资金缺乏,政府比较孱弱,如果能发行民众能够接收、流通性又良好的公债,对其意义巨大。

作者将以民国政府发行公债为例,分析一个弱政府是如何吸引到民众来投资其公债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从1921年上海“信交风潮”看中国人的“非理性”
  • 一、前言
  • 二、1921年上海“信交风潮”历史背景、相关文献及其未涉及之处
  • 三、交易所股票泡沫的形成及崩盘
  • 四、为何证券物品一枝独秀至1922年2月?
  • 五、结论
  • 第三章 摇摇欲坠的政权如何能让公债在证券市场上市? ——构建信誉的作用
  • 一、前言
  • 二、1912—1936年中国公债市场的发展
  • 三、Tomz的信誉理论与国内公债市场
  • 四、政府信誉与二级市场
  • 五、结论
  • 第四章 以史为鉴:民国1921—1942年间的公债市场
  • 一、前言
  • 二、背景
  • 三、数据介绍
  • 四、理论及实证模型
  • 五、实证结果
  • 六、结论
  • 第五章 结语
  • 附录一 数据说明
  • 附录二 检测多变量的结构突变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