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79千字
字数
2016-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该书总结中国文艺学和美学界30年来的繁荣发展,注重学术性与可读性相结合。
内容简介
本书尝试结合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以思想史、文化史的发展为基本脉络,以中国新时期以来在文艺理论与美学研究领域做出显著贡献的著名学者为研究对象,引入中国当代思想文化领域的核心论争,旨在厘清当代中国文艺理论、文化研究及美学思潮的基本问题。本书所收35篇文章,深入总结了文艺学和美学界重要理论家的学术贡献,反映了相关领域领军人物的学术研究成果所呈现的新思想、新观念、新话语;一些文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理论家的学术缺陷提出了看法,展示了这段时期学界思想交锋与文化论争融通开放的样态,从一定层面上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艺学、美学30年来的繁荣发展风貌作了一个全景式的展示,较为完整地图绘出了当代中国文艺学美术领域研究所达到的高度。本书主要创新性包括:(1)深入总结重要理论家的学术贡献,寄望以理论家专题研究的路径,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学术史。(2)注重思想交锋与文化论争,自觉突破任何形式的学术话语霸权,将文艺理论及美学界的重要论争交叉互现,拒绝任何简单粗暴的结论,力求还原丰富的思想文化面向。(3)注重学术性和可读性的良好结合,每位学者专论均附加一个“学者小传”,为读者提供更加充分的背景信息。
目录
- 版权信息
- 资金资助
- 序
- 目录
- 第一编 诗学之阈
- 走向暴风雨——乐黛云文学与文化研究中的中国主体身份
- 批判·对话·整合——钱中文文艺思想及其学术贡献概论
- 会通与专精:杨义学术研究与文艺思想述略
- 新时期以来童庆炳对文学审美特征问题的探索
- “文学主体性”的价值与局限——刘再复文艺思想的理论思考与历史意义
- 开垦比较文艺学 “飞地”,探海外华文诗学奥秘——略论饶 子的文艺学研究特色
-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反思与建设——董学文文艺思想与他的时代命题
- 叙述背后的故事——赵毅衡文艺思想述略
- 论申丹的叙事学研究
- 走向 “跨文化的文学理论”——周启超学术思想述略
- 简论顾祖钊先生诗学体系的创构
- 中国 “文化诗学”的建构与实践——李春青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述略
- 第二编 思想史与文化研究
- 镜城突围——戴锦华的文艺批评思想述略
- 从 “反抗绝望”到 “向下超越”——汪晖的鲁迅研究述略
- 越界先锋:从文艺规训到文化批判——论周宪文艺思想与治学理念
- 后现代语境中的重建本体之路——王岳川文艺学研究及文化思想述评
- “超迈”与 “随俗”——略论陶东风的文化批评
- 横站:批判与介入之间——王晓明的文化研究思想述评
- “涉渡”与 “越界”——黄卓越的文艺批评思想述略
-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哲学——金惠敏文化研究思想述略
- 走向一种当代批判——汪民安文艺批评思想述略
- 我们应该如何反思现代性——论余虹的精神空间
- 批评话语的 “无名能量”——试论南帆的文学批评
- 第三编 审美之维
- 生态家园的美学之思——论曾繁仁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 朱立元与中国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纵深化
- 中西汇通的现代性诗学的建立——王一川文学理论及批评模式述评
- 生命·自由·人文关怀——论徐岱“作为诗学的美学”思想
- 借鉴与探索——冯宪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思想述评
- “世界眼光”与 “中国学问”——叶舒宪的神话学思想论略
- 赵宪章教授的形式美学研究述评
- 美学与文论会通,感悟与学理双融——姚文放教授文艺学美学思想初探
- 在美学与道德之间——耿占春的诗学与批评理论
- 吴炫教授的 “本体性否定”理论研究述评
- 主体性美学的理论重构——作为“交流”中西的文艺美学家殷国明
- 苍茫朝圣路 立命以安身——略论鲁枢元的文学跨界研究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暨南大学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侨”而生,因“侨”而兴,砥砺卅五载,春华秋实,书香五洲,声教四海。始立以来,以“侨”为“桥”,厚植文化,秉承推动华文教育、服务教学科研、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理念,着力华文教材、华侨华人研究、岭南文化研究、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已累计出版各类图书7000余种,《中文》《汉语》等华文教材发行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