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作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典型样本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内容简介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途上,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关键与基础。一定意义上来看,新时代“枫桥经验”能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是中国式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的未来图景。

本书从全面从严治党的角度出发,在深刻把握“枫桥经验”根本内涵和逻辑规律的基础上,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指导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按照“党的领导是本质特征,群众路线是基本立场,解决问题是最终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这一新思路,建构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论体系,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的未来图景,并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世界文明对话,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编写组成员
  • 绪论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新时代“枫桥经验”
  • 第一章 党建引领下的新时代“枫桥经验”
  • 第一节 “枫桥经验”的概念
  • 第二节 “枫桥经验”的内涵和外延
  • 一 “枫桥经验”的内涵
  • 二 “枫桥经验”的外延
  • 第三节 “枫桥经验”的根本特征
  • 一 政治性
  • 二 人民性
  • 三 实践性
  • 四 时代性
  • 第四节 “枫桥经验”的基本原则
  • 一 党的领导
  • 二 群众路线
  • 三 实事求是
  • 四 就地解决
  • 第五节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诸暨实践
  • 一 优化组织体系
  • 二 完善制度体系
  • 三 构建决策体系
  • 四 健全工作体系
  • 五 重塑评估体系
  • 六 变革智治体系
  • 第二章 优化组织体系,提升政治引领力
  • 第一节 超大规模先锋队与超大规模基层社会的良性耦合
  • 一 中国共产党是超大规模的先锋队政党
  • 二 “枫桥经验”萌生于超大规模的基层社会
  • 第二节 统筹各方力量,完善基层组织体系
  • 一 基层党建带动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 二 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治理中的突出地位
  • 第三节 运用系统思维,健全基层监督体系
  • 一 构筑全方位的基层监督网络
  • 二 全力激活基层监督的关键行动者
  • 第三章 完善制度体系,提升工作执行力
  • 第一节 制度体系运转的理论逻辑
  • 一 制度体系有效运转的国家逻辑
  • 二 制度体系有效运转的社会逻辑
  • 三 制度体系有效运转中两种逻辑的合力作用
  • 第二节 健全权责清晰的制度落实体系
  • 一 深化“四责协同”落实“五张责任清单”“1+6”工作机制
  • 二 落实“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责任清单机制
  • 三 探索推行部门、镇街权责清单“一图一表”机制
  • 四 推行基层重点事项治理“微九条”监督小微权力
  • 五 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防控责任机制
  • 第三节 强化执行,确保制度体系有效运转
  • 一 利用和引导非正式制度的执行,打造和谐有序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 二 聚焦干部执行标准、履职重点,确保正式制度的有效执行
  • 三 兼顾“硬法”与“软法”,促进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有效衔接
  • 第四节 处理好监督问责与容错纠错的关系
  • 一 不断健全监督问责机制,规范权力运行
  • 二 引入容错纠错机制,促进制度调适和制度生长
  • 第四章 构建决策体系,提升政策支撑力
  • 第一节 新时代“枫桥经验”决策体系的内涵
  • 一 群众诉求收集
  • 二 民主化与科学化决策
  • 三 决策的监督保障
  • 第二节 新时代“枫桥经验”决策体系的特征
  • 一 将党的领导政治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 二 适应时代情势变化活用群众路线
  • 三 以化解问题、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为目标
  • 四 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决策全过程
  • 第三节 新时代“枫桥经验”决策体系的典型实践
  • 一 经济发展领域决策实践:精准护航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
  • 二 社会服务领域决策实践:助力精准服务群众与提升基层教育环境
  • 三 乡村振兴领域决策实践:放大直播经济和“村BA”的虹吸效应
  • 四 民生保障领域决策实践:打造劳动关系和谐地
  • 五 廉洁文化领域决策实践:传承与创新廉洁文化
  • 第五章 健全工作体系,提升联动协同力
  • 第一节 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体系的理论内涵
  • 一 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
  • 二 坚持人民的立场、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 三 工作体系的实践性探索和创造性发展
  • 四 不断创新工作体系和方式方法
  • 第二节 工作机制的关键抓手
  • 一 党建引领:党组织协调各方
  • 二 部门联动:贯通协同凝聚合力
  • 三 社会协同:多元主体协同参与
  • 第三节 工作体系的实践应用
  • 一 驻村指导员记录民情日记制度
  • 二 民主协商工作机制
  • 三 人民调解工作机制
  • 四 信访监督工作机制
  • 第六章 重塑评估体系,提升正向驱动力
  • 第一节 重塑评估体系的时代要求
  • 一 重塑评估体系的必要性
  • 二 新时代“枫桥经验”评估体系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重塑评估体系的指导原则
  • 一 党建引领评估体系总框架构建
  • 二 坚持群众路线与调查研究
  • 三 以群众获得感为衡量标准
  • 四 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抓手
  • 第三节 重塑评估体系的具体路径
  • 一 以权责清单规范权力运行边界
  • 二 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多元评价提升治理实效
  • 第七章 变革智治体系,提升系统集成力
  • 第一节 技术支撑
  • 一 转场:线下与线上治理技术的融合化
  • 二 增效:矛盾化解与治理服务的智能化
  • 三 赋能:治理主体与治理体系的协同化
  • 第二节 实践宗旨
  • 一 智治体系的政治本质:以人民为中心的技术变革
  • 二 智治体系的群众路线:优化群众参与治理的渠道
  • 三 智治体系的实践动力:推动基层工作机制的创新
  • 四 智治体系的时代引领:持续提升治理体系的效能
  • 第三节 数字治理
  • 一 推动治理平台建设网络化
  • 二 加强治理技术应用智能化
  • 三 鼓励治理部门实践数字化
  • 第四节 场景应用
  • 一 “浙里直播共富”应用
  • 二、执行全流程数字协同场景应用
  • 三 县域网络安全“三清三不”智治体系
  • 四 “浙里兴村治社”应用
  • 五 新时代“枫桥经验”清廉建设综合监督应用
  • 第五节 数字效能
  • 一 以党建引领的系统集成思路来统合数字化应用实践
  • 二 以群众参与和人民监督为根本来提升数字治理效能
  • 三 以数字技术协调一切积极因素来建构数字应用场景
  • 四 以解决社会基层矛盾和问题的效能来评判数字实践
  • 第八章 新时代“枫桥经验”:中国式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的未来图景
  • 第一节 回顾:“枫桥经验”启示录
  • 一 坚持党的领导
  • 二 巩固体系建设
  • 三 守正亦要创新
  • 第二节 沉淀:“枫桥经验”理论总结
  • 一 概念界定
  • 二 “四性”原则
  • 三 表现形式
  • 第三节 展望:“枫桥经验”新程启航
  • 一 从政法综治走向党建引领
  • 二 从乡镇治理走向市域治理
  • 三 从“枫桥经验”走向“中国方案”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