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17-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正确,解决价值转型问题。
内容简介
价值转形问题引起学术界长达百年的争论。本书主要以此为研究对象,共分八章,合计十余万字。本书证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正确的。可以由价值确定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从而确定价格。在资本家之间分配剩余价值,不能只考察流通过程,而且要考察生产过程。再生产条件对剩余价值分配有重要作用。由生产对流通的决定作用,可以解决价值转形问题。
目录
- 封面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序言
- 第一章 价值转形问题与前人的研究成果
- 第一节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难题与价值转形问题
-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的不同商品有等同性与可通约性的思想
- 第三节 威廉·配第的劳动决定价值的思想
- 第四节 斯密与李嘉图的价值理论
- 第五节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 第六节 马克思没有来得及解决的问题
- 第七节 鲍特凯维兹对价值转形的探索
- 第八节 斯威齐对价值转形的探索
- 第九节 温特尼茨对价值转形的探索
- 第十节 米克对价值转形的探索
- 第十一节 塞顿对价值转形的探索
- 第十二节 鲍特凯维兹等人的价值转形理论的缺陷
- 第二章 价值转形的各种问题与矛盾
- 第一节 无法同时满足价值形式的再生产条件和平均利润条件的数例
- 第二节 无法同时满足价值形式的再生产条件和平均利润条件的证明
- 第三节 为何要将价值形式的资本转化为生产价格形式的资本
- 第四节 剩余价值在不同部类或部门之间转移如何实现
- 第五节 价值形式的资本转变为生产价格形式的资本的数学和逻辑问题
- 第六节 价值转形中不同部类多得到的剩余价值是观念上的还是现实的
- 第七节 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对价值转形的影响
- 第八节 中等资本有机构成的部类或部门的生产价格与价值是否相等
- 第九节 资本有机构成高(或低)的部类的生产价格是否高于(或低于)价值
- 第十节 在价值转形中价值规律是否发生变化
- 第十一节 资本周转时间对价值转形会造成什么影响
- 第十二节 马克思的“两个等于”的观点是否正确
- 第十三节 政治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基本理论
- 第三章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两部类价值转形
- 第一节 两部类价值转形的基本假设条件与符号规定
- 第二节 建立两部类价值转形模型的依据与基本关系
- 第三节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两部类价值转形模型
- 第四节 两部类价值转形的四个系统
- 第五节 价值转形不是通过资本在不同部类之间流动实现的
- 第六节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两部类价值转形是辩证关系
- 第七节 马克思的“两个等于”的观点在哪些系统之间成立
- 第八节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两部类价值转形模型的解
- 第九节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两部类价值转形的数例
- 第十节 被社会多承认的剩余价值与多得到的剩余价值的关系
- 第十一节 被社会多承认的剩余价值与多得到的剩余价值关系的数例
- 第十二节 为什么由价值决定生产价格
- 第十三节 为什么在价值转形中必须考虑再生产条件
- 第十四节 两种不同类型的再生产条件
- 第十五节 为什么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考察价值转形
- 第十六节 马克思的“两个等于”的观点是否正确
- 第十七节 价值转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大基本矛盾的反映
- 第十八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 第四章 生产价格形式的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 第一节 有量纲的绝对量与无量纲的相对量
- 第二节 生产价格形式的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
- 第三节 生产价格形式的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关系的数例
- 第四节 生产价格形式的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关系曲线的特点
- 第五节 本章结论
- 第五章 考虑资本循环影响的两部类价值转形
- 第一节 考虑资本循环对资本周转影响的两部类价值转形问题
- 第二节 马克思对资本循环时间影响的论述
- 第三节 考虑资本循环影响的价值转形中的基本关系
- 第四节 考虑资本循环影响的价值转形模型
- 第五节 考虑资本循环影响的价值转形中的四个系统
- 第六节 考虑资本循环影响的价值转形中的“两个等于”问题
- 第七节 考虑资本循环影响的价值转形模型的解
- 第八节 考虑资本循环影响的价值转形的数例
- 第九节 资本循环时间影响生产价格,影响价值转形
- 第十节 多得到的年剩余价值与被社会多承认的年剩余价值的关系
- 第十一节 考虑资本循环影响的两部类价值转形的特点
- 第六章 考虑资本周转影响的两部类价值转形
- 第一节 考虑固定资本对资本周转影响的两部类价值转形问题
- 第二节 马克思对固定资本影响的论述
- 第三节 考虑资本周转影响的价值转形中的基本关系
- 第四节 考虑资本周转影响的价值转形模型
- 第五节 考虑资本周转影响的价值转形中的四个系统
- 第六节 考虑资本周转影响的价值转形中的“两个等于”问题
- 第七节 考虑资本周转影响的价值转形模型的解
- 第八节 考虑资本周转影响的价值转形的数例
- 第九节 被社会多承认的剩余价值与多得到的剩余价值的关系
- 第十节 固定资本在不变资本中的比例与固定资本折旧率是否影响生产价格形式的利润率与价值转形
- 第十一节 考虑资本周转影响的两部类价值转形的特点
- 第七章 按照列宁的三部类划分的价值转形
- 第一节 列宁的部类划分方式
- 第二节 列宁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 第三节 按照列宁的三部类划分的价值转形的基本关系
- 第四节 按照列宁的三部类划分的价值转形模型
- 第五节 按照列宁的三部类划分的价值转形的四个系统
- 第六节 按照列宁的三部类划分的价值转形的“两个等于”问题
- 第七节 按照列宁的三部类划分的价值转形模型的解
- 第八节 按照列宁的三部类划分的价值转形的数例
- 第九节 中等资本有机构成与价值生产价格转化系数等于1不等价
- 第十节 在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类中生产价格可以高于价值
- 第十一节 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类中生产价格可以低于价值
- 第十二节 前人对这个问题的观点
- 第十三节 生产价格形式中等资本有机构成与多得到的剩余价值为零等价
- 第十四节 被社会多承认的剩余价值和多得到的剩余价值的符号可能相反
- 第十五节 价值形式的利润率等于平均利润率与生产价格等于价值二者不等价
- 第十六节 价值形式的利润率高于平均利润率的部类,生产价格可以高于价值
- 第十七节 价值形式的利润率低于平均利润率的部类,生产价格可以低于价值
- 第十八节 价值形式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等于、高于中等资本有机构成与价值形式的利润率高于、等于、低于平均利润率等价
- 第十九节 价值形式的利润率等于平均利润率与多得到的剩余价值为零二者不等价
- 第二十节 价值形式的利润率高于平均利润率的部类,多得到的剩余价值可以大于零
- 第二十一节 价值形式的利润率低于平均利润率的部类,多得到的剩余价值可以小于零
- 第二十二节 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
- 第二十三节 本章结论
- 第八章 价值转形中的其他问题
- 第一节 各种部类与分部类划分方式
- 第二节 按照列宁的部类划分的价值转形的主要结论
- 第三节 考虑货币材料生产的价值转形的主要结论
- 第四节 考虑奢侈品生产的价值转形的主要结论
- 第五节 按照鲍特凯维兹的部类划分的价值转形的主要结论
- 第六节 多部门价值转形
- 第七节 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转形
- 第八节 价值转形考察的资本循环是生产资本循环
- 第九节 价值形式的平均利润率对价值转形的意义
- 第十节 多元价值转形与价值转形的不同认识阶段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