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60千字
字数
2022-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文通过对洛阳矿山机器厂59名员工的口述史访谈,从制度规训和意义感的锻造两个共时态维度呈现了新中国工人阶级劳动传统的形塑过程。
内容简介
195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在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项目的基础上,新中国的工业化拉开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帷幕。洛阳涧西区成为新中国重点建设的大型工业基地之一,包括洛阳矿山机械厂在内的七项重点工程落户于此。一时间来自上海、东北、北京、广东、河南及全国各地的数万名工程技术人员、干部和工人,挈妇将雏、义无反顾奔赴涧西,参加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1958年制造第一台Φ2×4米多绳卷扬机,到2011年制造18500吨油压机,24位洛矿人讲述的这一段近70年的口述历史,不仅呈现了从洛阳矿山机械厂到中信重工的华丽转身,也讲述了以焦裕禄为代表的新中国工人阶级劳动传统的形成叙事。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为新中国工业化的宏大画卷补齐一角(总序)
- 一、新中国工业化的基本历程
- 二、国家叙事与个人口述:历史的补白
- 三、研究计划,或我们的设想
- 汪鲁修 赵顺军 夫妻五十年共经风雨,伉俪半世纪笑谈人生
- 一、“门当户对”:院士之子与将门之女
- 二、“夫唱妇随”共入洛矿
- 三、“文革”中逍遥的对立两派
- 四、改革与育人:夫妇同演“双推磨”
- 五、携手共度,风雨五十年
- 王锦英 王素媛 王钧玄 一家三代的洛矿情结
- 一、王锦英:闯关东到沈阳,建洛矿下洛阳
- 二、王素媛:从下乡知青到工会主席
- 三、王钧玄:南北融合的矿三代
- 吴明芝 高敏 化剑为犁,进退俱曲目;稚童满园,苦乐皆文章
- 一、戎装在身
- 二、园丁育苗
- 三、羊羔跪乳
- 四、朝花夕拾
- 五、明月入怀
- 徐魁礼 焦裕禄精神不是一句空话!
- 一、归国华侨向祖国报恩
- 二、起起伏伏中不失原则
- 三、工会主席为职工谋福利
- 四、焦裕禄精神不是一句空话
- 魏世杰 人生三步:农家子弟、产业工人、政工干部
- 一、人生跨越:从农家子弟到产业工人
- 二、社会主义大工厂样本:领导、专家与普通工人
- 三、走上政工岗位:从审干到外宣
- 四、社会主义大厂的集体情感、情结与情怀
- 王兴贵 葵花向阳一生无悔,笔耕砚田此辈有得
- 一、抗日家族
- 二、红色小兵
- 三、洛矿情缘
- 四、编辑生涯
- 五、积微致著
- 王德成 “你是个干部,不应当和别人争”
- 一、从大连到洛阳
- 二、“那个年代杨奎烈那样的人一把一把地抓”
- 三、二十四小时都在转
- 四、大厂生活
- 吴晓星 从十里洋场到工业新城
- 一、一场回不去的远行:别了,上海!
- 二、一份“务必”有的责任:洛阳,不走了!
- 三、一段内心中的认知:劳模是普通人的代表
- 四、一段记忆中的往事:洛矿改制
- 韩翠婵 张邦栋 “一辈子啥也没有,就是几十本书和几箱红本本”
- 一、六十年代的“天之骄子”:初入洛矿,技术攻关
- 二、且把金针度与人:走上教育管理岗位
- 三、“我俩一辈子啥也没有,就是一箱子红本本”
- 四、国盛家和万事兴
- 白红云 江维仑 耄耋笑谈生平事,半世共谱奉献章
- 一、缘起青梅竹马,情定风华正茂
- 二、笑历艰苦岁月,奋斗洛矿半生
- 三、勉儿勤学精业,持家勤俭自强
- 四、轻语青春际遇,淡望风雨流年
- 五、暮年读书看报,耄耋豁达健康
- 冯德俊 从焦裕禄“帐下一兵”到援外技术专家
- 一、音容宛在
- 二、业精于勤
- 三、援外历程
- 四、笑对人生
- 郑凤林 我一辈子理解的工匠精神
- 一、我的人生起点:从兴凯湖到洛矿
- 二、克勤克俭:从买二手设备开始
- 三、勉为其难走马上任:担任副总工程师
- 四、人善被人“欺”:在菲律宾保声誉
- 五、年近古稀临危受命
- 李强华 自力更生干部子弟,创新实干国企精神
- 一、干部子弟,两下农村
- 二、恢复高考的喜与悲
- 三、老牌国企的科技创新之路
- 四、洛矿精神的传承:从集体到家庭
- 芮元斌 我经历的艰难岁月
- 一、少时刊心刻骨:父辈与洛矿结缘
- 二、韶华委以重任:赶上制定裁员文件
- 三、不惑诸练世故:调入公司办、财务部、计划部
- 四、耳顺抚今悼昔:心目中的洛矿
- 姜春波 姜培海 张桂英 姜春涛 洛矿精神代代传
- 一、焦裕禄带我来到洛矿
- 二、成长的艰辛
- 三、成中流砥柱,共洛矿命运
- 四、我们一家算是幸福家庭
- 赵永让 “把全世界不能突破的事给突破了”
- 一、“外行”的胆识:“把全世界不能突破的事给突破了”
- 二、发展的诀要:“管理绝对是生产力”
- 三、改革的成果:企业发展与个人圆梦
- 骆自星 经历数重身份人生多彩,回忆洛矿变迁厂史沧桑
- 一、人生的初次转折:从高考失利入伍到初识洛矿
- 二、工作轨迹转型:从文字编排到人员管理
- 三、我的这辈子:情系洛阳五十载
- 四、洛矿精神:英雄塑造
- 五、洛矿之我见:洛矿的风雨起伏
- 杨金安 三十年烈焰练就火眼金睛,五十本笔记终成大国工匠
- 一、千锤百炼:从高中生到炼钢工人
- 二、百炼成钢:从炼钢工人到大国工匠
- 三、大国脊梁:产业工人的传承与工匠精神
- 四、铁骨柔情:矿场子弟的生活、家庭与婚姻
- 段玉震 是技术能手,也是销售奇才
- 一、勇做吃螃蟹的第一人
- 二、敢教日月换新天
- 三、粉红色的回忆
- 四、无限风光在险峰
- 党朝阳 铆焊技艺父启子继,工匠荣誉实至名归
- 一、工匠之路
- 二、玉汝于成
- 三、洛矿风云
- 四、寻常人家
- 刘煜 矿场子弟忆往昔,再回洛矿承父志
- 一、儿时:我在洛矿长大
- 二、成年:跟随父辈的脚步
- 三、奋斗:车间一线劳动场景与制度设置
- 四、烙印:洛矿人的气质与归宿
- 华方圆 从华尔街到建设路:多元文化碰撞与嬗变
- 一、“我是矿三代,可是刚入职一个月,就得罪了厂里一帮前辈”
- 二、感受多元文化:从洛阳涧西到纽约华尔街
- 三、“您不知道,我从美国回来的时候有多惨!”
- 四、回到洛阳:“我这样的异类会越来越多”
- 五、85后洛矿人的道路与选择
- 任宏军 从倍感失落的天之骄子到满怀信心的国企干部
- 一、从名校毕业生进工厂当了“小老师”
- 二、笔耕不辍,脱颖而出
- 三、亲历90年代洛矿的艰难岁月
- 四、国企改革与公司二次创业
- 五、我所理解的洛矿精神
- 王春民 洛矿六十年与我的“逆袭”生涯
- 一、从计划走向市场:洛矿六十年
- 二、从劳模到大工匠:洛矿人的精神锻造
- 三、在开放中成长:我的心路历程
- 其他参访亲历者简介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