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日本人际关系疗法(IPT)专家解析情绪化思考的由来,助你提高自我肯定感,放下受害者心态,建立成熟的人际关系。

内容简介

很多人都在寻找不生气的方法,比如压抑忍耐、积极乐观等。可是本书作者却告诉我们:那些都不是从本质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情绪化”并不是情绪的错,而是想法的错!

作为人际关系疗法(IPT)专家,作者认为,负面情绪本身并没有对错,它只是传递了心理的讯息,提醒我们寻求援助或保护自己。其实,让愤怒不断膨胀的,是我们的“情绪化思考”——这种思考,基于我们内心的“受害者心态”,以及因自我肯定感低不足而过分追求“正确”的执念。

本书旨在从本质层面解决情绪化的困扰。作者解析了生活中那些“让人生气的小事”,让读者看清“情绪化思考”的来龙去脉,也让读者明白在那样的情境下究竟该如何表达、如何沟通。除了解析“情绪化思考”的问题之外,作者还教我们如何养成避免情绪思考的7个习惯,以及当生活中遇到“易燃易爆”的人时该如何应对。本书用清晰好读的文字告诉读者:当你理解自己的情绪、感受到自己生而坚韧、也生而温柔的本质时,就能学会让情绪守护你,而不是困住你。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在人际关系视角下,学会情绪管理
  • 前言 别再被情绪左右!
  • 第1章 人为什么会变得“情绪化”
  • “情绪”究竟有什么作用?
  • 生气是因为“计划落空”
  • 不妨坦然认可自己的情绪
  • 生气是因为“遭受冲击”
  • 为什么评价他人会演变为一种暴行?
  • 怎样避免“愤怒”发展为“情绪化”?
  • “情绪化思考”让人越想越气
  • “情绪化”的背后是“不想被人小看”
  • “情绪化”是一种不合理的自我保护
  • “解释”能够比“发脾气”更好地保护自己
  • 为什么会一错再错?
  • 第2章 “情绪化”的人欠缺“自我肯定”
  • “情绪化”类似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 什么是自我肯定?
  • 是否感觉“现在这样就挺好”?
  • 麻烦的根源在于“角色期待”的偏差
  • “你心里就没有我!”这种想法会让人渐行渐远
  • 善用情绪,有别于“积极思维”
  • 想说的话为什么会说不出口?
  • 开口表达,还可以平复“不安”的情绪
  • 自我肯定程度低的人,常常这样说话
  • 第3章 了解彼此的“领域”,收获畅快心情
  • 尊重彼此的“领域”,才能建立成熟的人际关系
  • 对自己的“领域”负责,不要忍气吞声
  • 怎样避免自己的“领域”被入侵?
  • “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为什么让人生气?
  • 提出劝告为什么会变成一种暴行?
  • 总忍不住好为人师该怎么办?
  • 你的“正确”他人未必接受
  • 第4章 放弃“谁对谁错的拔河赛”又何妨
  • 为什么越强调“正确”,越会让自己虚弱无力?
  • “情绪化”是对“正确”的执念
  • 人为什么想要别人认同自己的“正确”?
  • 关注真实感受,而非正确与否
  • 双方的“正确”标准不同,该怎么办?
  • 对“谁对谁错”最敏感的是内心受过伤害的人
  • 不小心实施了职场霸凌,该怎么办?
  • 不要因为“绝不原谅!”的想法而自责
  • 第5章 避免“情绪激动”的7个习惯
  • 习惯1 掌控自己的身体状态
  • 习惯2 转换视角看问题
  • 习惯3 写“好友笔记”
  • 习惯4 从“我”出发看问题
  • 习惯5 放下“应该”,为“希望”而生活
  • 习惯6 远离让人“情绪激动”的现场
  • 习惯7 找到“自动开关”,关闭“心灵百叶窗”
  • 第6章 怎样与“情绪化的人”相处
  • 怎样面对职场霸凌的可怕上司?
  • 怎样面对突如其来的语言暴力?
  • 陌生人突然发火了该怎么办?
  • 不小心陷入网络骂战该怎么办?
  • 怎样应对情绪激动的特殊人群?
  • 非典型发展人群大发雷霆时应该怎么办?
  • 结语 只要看到自己的坚韧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8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在沟通之前最先需要解决的是情绪

    生而为人,有情绪是本能,不被情绪牵制才是本事。希望我们,在这嘈杂的世界里,把人生调成静音模式,让余生化繁为简。 ​​​以下为大家从本书中筛选总结出 28 条核心要点 希望对你有用。 1. 情绪的存在,是为了保护自己。
    2. 因为 "计划落空" 而身陷困境,是愤怒的内因之一。
    3. 关注情绪、认可情绪,才能把真正的感受传递给别人,避免误解的产生。
    4. 当一个人遭受冲击,他会将其视为 "攻击"。
    5. 错误在于,非但意识不到 "自己在肆意进行主观评价",而且固执地认为 "自己的评价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绝对正确的事实"。
    6. 把主观评价当作客观事实散播出去,是对他人的暴行。
    7. "愤怒" 是一个人在突然被人批判时的正常反应。
    8. 如果我们认识到 "因为突然被人批评,受到了伤害,所以自己才会发火",那么情况就会有所改观。
    9. 认为 "应该听从对方的话" 和自我安慰的 "对方说得对,但是话说得很难听,让人不好受",这两种情形下 "情绪化" 的程度截然不同。显然,后者更不容易造成 "情绪激动"。如果把这种情况转换成第三人称的视角,那么就更加显而易见了。
    10. "情绪化思考" 会源源不断地制造 "愤怒"
    11. "情绪化" 的背后是 "不想被人小看" 越想让人看得起,反而越发让人看不起。
    12. "情绪化" 是一种不合理的自我保护
    13. 发脾气也是一种 "防卫偏离",别人可能并不知道你的诉求。
    14. 意识到自己正在遭受冲击,才能从容应对。
    15. 不论一个人有没有经历离婚的伤痛,都需要在安全的环境中感知真实的情绪。这是迈向健康生活的第一步。
    16. 立足当下,肯定自我,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
    17. 总是在搜寻自身的缺点,会让人 "情绪激动",很难获得内心的安宁。
    18. 未能与对方沟通 "自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常常是矛盾的来源。
    19. 尊重彼此的 "领域",是成年人建立成熟的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
    20. 成熟的表现是 "如实相告",而非压抑自己的情绪。
    21. 对做不到 "正确" 的人多一点包容。
    22. 不要依赖别人来 "肯定自己"。
    23. 当一个人变得 "情绪化",说明他在那一刻是欠缺自我肯定的。
    24. 追随自己内心的真实,就无须在意他人的评价
    25. 敞开心扉时要选择能与你 "共情" 的人,而非 "共鸣" 的人。
    26. 敞开心扉时要选择能与你 "共情" 的人,而非 "共鸣" 的人。
    27. 我们做事是为了 "希望",而不是 "应该"。
    28. 好好倾听,是最有效的应对方式。

      2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世界如此美妙,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

      6 条小建议,送给经常生气的你:1. 降低对别人的期待。我们之所以会越想越气、越想越不满,很多时候是因为对方没有达到我们的期待。但事实上,我们单方面的期待并不是对方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作者也建议我们,与其在期待落空时越想越气,不如从一开始就降低对他人的期待。2. 摆脱受害者心态。想要避免情绪化思考,就要从摆脱受害者心态做起。在感到愤怒的时候,换一个视角看待问题,试着把目光投向对方。3. 写「好友笔记」提升自我肯定。每次遇到让自己感到委屈、不公、气愤的事情时,就试着从自己好朋友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然后写下好朋友会用来安慰自己的话。4. 放弃对「正确」的执念。生活中,或许大家也都有发现,两个人情绪激动地争吵,多半是为了分出谁对谁错。“世间每个人的境遇都不尽相同,‘正确’自然也因人而异。” 如果大家彼此之间都能多一点包容,大概就能减少很多越想越气的崩溃时刻吧。5. 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越想越气」有一个别称,那就是「生闷气」。把愤怒情绪都憋在自己心里,一句话也不说。其实,唯有将自己的感受如实相告,才能构建真正成熟的人际关系。6. 找到自己的「情绪开关」。我们平时所说的「雷点」,其实就是自己的「情绪开关」;只要能找到自己的「情绪开关」是什么,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情绪化思考。最后,四句口诀,你我共勉 —— 莫生气,莫生气
      别人生气我不气
      气坏身子没人替
      做人豁达成大器

        2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避免情绪激动的7个习惯

        掌握自己的身体状态,避免因为疲惫等情况导致情绪外露转换视角看问题,不要陷入 "为什么是我" 的受害者心态如实记录情绪,以好友的角色来抚慰自我从 "我" 出发看问题,区分心态放下 "应该",为 "希望" 而活远离让人 "情绪激动" 的现场了解让自己 "情绪激动" 的触发条件,尽量避免借用书中的结语:" 我们之所以会强调自己如此正确,是因为我们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同。人生而坚韧,也生而温柔。” 努力的去正面情绪,大胆说出内心诉求。

          1
          1
        • 查看全部30条书评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