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论述科学思想史的力作。

内容简介

本书分别阐述了古代的科学思想、16-18世纪的科学思想、19世纪的科学思想、20世纪的科学思想,系统论述了科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以及科学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对古今中外的科学理论、科学思想者和科学家的科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中国的郦道元、贾思勰、张遂、沈括、郭守敬、徐光启、宋应星以及西方的亚里士多德、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爱因斯坦、波尔等人的思想作了详细的介绍,是一部全面、系统论述科学思想史的力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我所理解的科学思想史
  • 一、科学活动史与科学思想史
  • 二、历史结构与逻辑结构
  • 三、科学理论与科学思潮
  • 四、历史再现与理论建构
  • 第一章 古代的科学思想
  • 第一节 科学的发生
  • 一、原始自然知识
  • 二、神话
  • 三、巫术
  • 四、对常识的解释
  •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宇宙理论
  • 一、盖天说
  • 二、张衡与浑天说
  • 三、宣夜说
  • 四、地动说
  • 第三节 墨家的力学与物理学思想
  • 一、墨家的力学思想
  • 二、墨家的光学研究
  • 三、墨家的物质观
  • 第四节 中国的元气论
  • 第五节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中心火学说
  • 一、毕达哥拉斯
  • 二、菲洛劳斯的中心火学说
  • 第六节 亚里士多德
  • 一、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学思想
  • 二、亚里士多德的天文学思想
  • 三、亚里士多德的生物学思想
  • 四、亚里士多德的方法论思想
  • 第七节 阿里斯塔克与托勒密
  • 一、阿里斯塔克的日心说
  • 二、托勒密的地心说
  • 三、地心说产生的认识论原因
  • 第八节 占星术
  • 第九节 古代的地理学思想
  • 一、埃拉托色尼
  • 二、辛尼加
  • 三、斯特拉波
  • 四、裴秀
  • 第十节 古希腊罗马的医学思想
  • 一、希波克拉底
  • 二、盖仑
  • 第十一节 中国古代的医学思想
  • 一、《黄帝内经》
  • 二、张仲景
  • 三、孙思邈
  • 四、李时珍
  • 五、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些特点
  • 第十二节 中世纪的中国科学
  • 一、郦道元
  • 二、贾思勰
  • 三、张遂
  • 四、沈括
  • 五、郭守敬
  • 六、徐光启
  • 七、宋应星
  • 第十三节 中世纪的欧洲科学
  • 一、神学与经院哲学的统治
  • 二、罗吉尔·培根
  • 三、中世纪欧洲的运动学
  • 第十四节 古代科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 第二章 16~18世纪的科学思想
  • 第一节 哥白尼
  • 第二节 开普勒
  • 一、布鲁诺
  • 二、第谷
  • 三、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
  • 四、开普勒的天体力学思想
  • 第三节 伽利略
  • 一、伽利略的科学精神
  • 二、伽利略的力学思想
  • 三、伽利略的天文学思想
  • 四、伽利略的方法论思想
  • 第四节 笛卡儿
  • 一、笛卡儿的以太论与旋涡论
  • 二、笛卡儿的物理学思想
  • 三、笛卡儿的方法论思想
  • 第五节 牛顿
  • 一、牛顿的力学思想
  • 二、牛顿的微粒说
  • 三、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 四、牛顿的神学观
  • 五、牛顿的方法论思想
  • 六、牛顿的力学机械论
  • 七、笛卡儿派与牛顿派的争论
  • 八、莱布尼茨对牛顿的批评
  • 第六节 从炼金术到波义耳的化学元素论
  • 一、中国的炼丹术
  • 二、欧洲的炼金术
  • 三、巴拉塞尔斯的医药化学思想
  • 四、波义耳的化学元素论
  • 第七节 燃素说与氧化学说
  • 一、燃素说的理论来源与基本观点
  • 二、燃素说的矛盾
  • 三、舍勒和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 四、拉瓦锡的氧化学说
  • 第八节 热素说与热动说
  • 一、弗兰西斯·培根的热动说
  • 二、热素说
  • 三、伦福德的热动说
  • 第九节 17~18世纪的电学思想
  • 一、富兰克林
  • 二、伽伐尼与伏特
  • 第十节 17~18世纪的生物学思想
  • 一、血液循环学说
  • 二、预成论与渐成论
  • 三、莫泊丢的生物学思想
  • 四、林奈
  • 五、布丰
  • 六、圣提雷尔
  • 七、居维叶
  • 八、拉马克
  • 第十一节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 一、康德的星云假说
  • 二、康德的外星人假说
  • 三、康德对近代科学哲学基础的批判
  • 四、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 第十二节 16~18世纪科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 第三章 19世纪的科学思想
  • 第一节 银河系概念的确立
  • 一、宇宙岛的假说
  • 二、威廉·赫歇耳的银河系模型
  • 三、关于两类星云的认识
  • 第二节 能量守恒与转化学说
  • 一、人类早期关于运动守恒性的认识
  • 二、认识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困难
  • 三、迈尔
  • 四、焦耳
  • 五、赫尔姆霍茨
  • 第三节 热力学理论
  • 一、卡诺的热机理论
  •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
  • 四、热力学第三定律
  • 五、熵的概念的提出
  • 六、克劳修斯的热寂说
  • 第四节 法拉第与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理论
  • 一、奥斯特与安培
  • 二、法拉第
  • 三、麦克斯韦
  • 四、赫兹
  • 第五节 化学原子论与分子学说
  • 一、道尔顿的化学原子论
  • 二、贝齐里乌斯
  • 三、阿伏伽德罗的分子学说
  • 第六节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
  • 一、德柏莱纳等人对元素之间联系的探讨
  • 二、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
  • 三、门捷列夫的方法论思想
  • 第七节 有机化学理论的发展
  • 一、尿素的人工合成
  • 二、李比希等人的基团学说
  • 三、杜马的类型论
  • 四、热拉尔的同系列
  • 五、化合价理论与凯库勒
  • 六、布特列洛夫的结构理论
  • 七、肖莱马
  • 第八节 赖尔的地质进化论
  • 一、水成派与火成派的争论
  • 二、赖尔的方法论思想
  • 三、赖尔的地质缓慢进化论
  • 第九节 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
  • 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 二、达尔文关于物种变异规律的思想
  • 第十节 细胞学说
  • 一、从胡克到普尔金耶
  • 二、施莱登与施旺的细胞学说
  • 三、微耳和的细胞病理学
  • 第十一节 关于生命起源的研究
  • 一、自然发生说
  • 二、胚种论与自然发生说的争论
  • 三、生命永恒论
  • 第十二节 孟德尔的遗传学思想
  • 一、孟德尔以前的遗传学实验研究
  • 二、孟德尔的遗传学思想
  • 三、魏斯曼的种质论
  • 第十三节 19世纪科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 第四章 20世纪的科学思想
  •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基本粒子的研究
  • 一、放射线与放射性元素的发现
  • 二、电子的发现
  • 三、卢瑟福原子模型
  • 四、玻尔的原子模型
  • 五、质子与中子的发现
  • 六、汤川秀树的介子理论
  • 七、狄拉克的反粒子理论
  • 八、坂田模型
  • 九、夸克、层子模型
  • 第二节 量子力学理论思想的发展
  • 一、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
  • 二、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
  • 三、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
  • 四、薛定谔的波动观念
  • 五、玻恩对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 六、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
  • 七、玻尔的互补原理
  • 八、量子力学理论思想的争论
  • 九、薛定谔之猫
  • 十、量子纠缠
  • 第三节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一、马赫与彭加勒对牛顿时空观的批评
  • 二、经典物理学危机与洛伦兹
  • 三、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 四、观察者的物理学
  • 五、质能关系式与唯能论
  • 六、广义相对论的基本思想
  • 七、爱因斯坦的方法论与科学观思想
  • 第四节 现代宇宙学
  • 一、爱因斯坦的有限无边宇宙模型
  • 二、哈勃定律
  • 三、宇宙学原理与人择原理
  • 四、大爆炸宇宙理论
  • 五、稳恒态宇宙理论
  • 六、正物质反物质宇宙理论
  • 七、等级式宇宙理论
  • 第五节 从大陆漂移说到板块构造学说
  • 一、大陆漂移说的提出
  • 二、大陆漂移说的复兴
  • 三、海底扩张说
  • 四、板块构造学说
  • 第六节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 一、染色体、基因理论
  • 二、DNA遗传物质概念的确立
  • 三、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 四、遗传密码的破译
  • 五、现代生物学的几个理论问题
  • 六、人工生命
  • 第七节 探索复杂性的道路
  • 一、秦斯
  • 二、耗散结构理论
  • 三、普里高津的科学思想
  • 四、协同学
  • 五、混沌学
  • 第八节 追求统一的历程
  • 一、追求统一和终极的理论
  • 二、杨振宁的规范场理论
  • 三、弦理论
  • 四、霍金的量子宇宙学
  • 第九节 时间旅行的猜想
  • 一、虫洞
  • 二、回到过去
  • 三、改变历史
  • 四、多重历史与多重自我
  • 第十节 多重宇宙理论
  • 一、埃弗莱特的多世界诠释
  • 二、暴胀理论与多重宇宙的创造
  • 三、泰格马克的数学宇宙假说
  • 四、多重宇宙理论的思辨特征
  • 五、人工制造宇宙的幻想
  • 第十一节 “一切皆有可能”的信念
  • 第十二节 20世纪科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关于科学思想史的书籍,推荐一本!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659 本《科学思想史》科学思想史是一个特殊的知识领域。它是 “史”,是史学的一部分,属人文学科;它是自然科学史,又属理科;它是 “思想史”,同哲学又有密切的关系。它研究的是理科的内容,用的是史学方法,又需要哲学的思维方式。自然科学思想史是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结合点,文理哲融为一体,所以科学思想史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问题。人类历史包含三大基本要素:物、事件和思想。这三大要素的主体都是人。物是人造物,事件是人的活动,思想是杰出人物的思想和社会思潮。因此人类历史也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层次:人造物的历史、人的活动史和人的思想史。迄今为止,思想史主要是研究不同历史时期杰出人物(如政治家、哲学家、科学家)的思想。科学思想是指自然科学的理论思想和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思想。自然科学中的理论思想,即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自然界具有层次性,所以自然科学理论也具有层次结构,不同的部分抽象、概括的程度不同。关于自然界具体事物、具体现象的概念、观点其抽象概括的程度比较低,属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但可以不划入科学思想的范畴。科学思想是关于自然界的抽象概括程度比较高的理论思想。科学思想是自然科学成果和哲学之间的联系纽带。哲学概括自然科学成果,主要是概括它的科学思想。在自然科学知识体系中,可以直接转化为哲学思想的,主要是科学思想。哲学对科学家的启迪,主要表现为影响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并通过科学思想影响他们的科学活动。科学思想史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对提高人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科学思想史的情况则比较复杂。科学家的成果除思想成果外,还有科学活动的成果(观察成果、实验成果等),甚至还有某些物的成果(如新的实验工具)。有的科学家有丰富的科学著作,有的则著作不多;有的科学著作叙述了概括程度较高的科学理论思想和哲学思想,有的则缺少这方面的叙述。这就给科学思想史的研究带来了困难。人的思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既有其自身的逻辑,又可能偏离、超越这种逻辑。每个人的思考都有一定的随意性即自由度。所以同一个谜语,各自有不同的猜测。科学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能想到各种可能,具有更高的思维自由度。在某个研究领域的早期,对同一个科学问题,各人会有各自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想法。“让历史事实说话” 和 “用历史事实说话”,是两种不同的史学观。前者,说话主体是史实,我们是在听史实说话;后者,说话的主体是人,是一些人对另一些人说话,说话的根据是史实。历史无言,说话的只能是人。“历史看得见吗?” 这个问题应转换为:“历史可以叙述吗?” 答案是肯定的。要叙述历史,就要掌握历史发展的逻辑。科学思想史的主要历史事件,是科学思想提出、争论、确认和退出历史舞台等。科学思想史的时间秩序,主要是科学思想提出的时间。但科学家具有某种思想同他公开发表这种思想,并不是同时发生的。一般应以后者为主,因为只有当科学家的思想进入社会,才是一种社会存在。这个时间也比较容易判定。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南京大学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是南京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出版机构,自1984年成立之日起,就秉承“学术立社、品牌兴社”的出版理念,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出版宗旨,坚持以精品出版为“魂”、学术出版为“本”的经营思路,形成了自身在高品位学术专著、高校精品教材、传统思想文化出版、国外学术名著译介等方面的出版特色,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出版高地,中华民国史出版重镇,国外学术前沿重要译介平台。迄今出版的万余种图书中,多种图书获得了包括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在内的各类图书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