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86千字
字数
2019-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汉语新诗词用韵争议:理论探讨与实践依据
内容简介
汉语新诗词用韵及用韵理论的讨论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历程,时至今日还还存在不少争议。这些争议涉及新诗是否需要押韵、押什么韵、如何押韵,以及今人写作旧体诗词如何押韵、押什么韵等重大问题。诗人、词人、评论家以及研究语音学、韵律学等领域的学者之间,由于看待问题的立场和视角不同,难免存在理念与认识上的落差。本书就如何通过对新诗词用韵实践和用韵理论的探讨,纾解学界存在的争议,合理解释争议的症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通过对普通话韵类进行细致深入的学术探讨,总结已有新诗词韵书编纂的得失,提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分韵标准,编纂出合用的新诗词用韵韵谱,为新诗词创作实践提供依据。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前言
- 上篇 汉语新诗韵书
- 汉语诗歌声律的构造及其押韵传统
- 诗歌语言的声律特征
- 汉语诗歌的声律构成
- 汉语诗歌的押韵传统
- 与押韵相关的基本概念
- 新诗韵书的百年编纂历程
- 新诗诞生与新诗韵书编纂
- 老国音时期的新诗韵书(1913—1928)
- 新国音时期的新诗韵书(1932—1958)
- 普通话时期的新诗韵书(1958—)
- 各新诗韵书间存在的歧异现象
- 新诗韵书分韵体系比较
- 各新诗韵书间的歧异现象
- 各新诗韵书间分歧的原因
- 十八韵体系及十三辙韵书的评价
- 十八韵体系的韵书及其评价
- 十三辙源流及韵辙归纳例证
- 普通话分韵的基本原则
- 恪守汉语普通话音系的原则
- 贯彻语音分析从严的原则
- 符合现代语音学原理的原则
- 正确把握通押与分韵关系的原则
- 正确把握常例与特例关系的原则
- 把握规范与普适统一的原则
- 坚持多样性分韵共存的原则
- 允许韵书形式多样性的原则
- 诗歌通押与韵部归纳的关系
- 关于诗歌通押的已有认识
- 诗歌通押与严韵系统
- 诗歌通押实例分析
- 诗歌通押关系的本质
- 普通话韵部层级及分韵标准
- 普通话韵部划分的三个层级
- 普通话分级分韵表
- 下篇 汉语新诗用韵
- 汉语诗韵传统继承
- 韵:汉诗的文体符号
- 百年新诗的有韵传统
- 新诗韵的继承与革新
- 汉语诗韵新旧转换
- 诗韵价值之重估
- 新诗创作之用韵
- 重建新韵之成果
- 新诗音韵功能探索
- 新诗运动中的叶韵功能论
- 从叶韵论到诗韵多功能论
- 从多功能论到现代诗韵论
- 新诗音律的新变趋向
- 诗律新变的现代趋向
- 汉语新诗的音质音律
- 汉语新诗的节奏音律
- 新诗韵论基本问题
- 节奏音律与音质音律
- 音质的韵与音质的声
- 竖韵结构和横韵结构
- 韵辙选择和韵辙变换
- 单字音韵和复合音韵
- 押韵方式与行句方式
- 新诗用韵基本类型
- 传统型用韵论
- 现代型用韵论
- 无韵诗音律论
- 新诗人的调质实践
- 语音调质
- 同音堆集
- 双声叠韵
- 词语重叠
- 新诗韵与节奏运动
- 汉语诗韵与汉诗节奏
- 诗韵与新诗的行句
- 诗韵与新诗的节落
- 诗韵与新诗的篇章
- 郭小川新诗传统式用韵论
- 音乐性的追求
- 新诗的选韵
- 新诗的韵式
- 诗韵和诗体
- 卞之琳新诗现代式用韵论
- 复杂繁富的韵式
- 韵脚构成的经营
- 韵脚位置的经营
- 谐音拟声的经营
- 汉语十四行诗用韵实践论
- 十四行体韵式的审美价值
- 汉语十四行诗韵式对应移植
- 汉语十四行诗韵式变体移植
- 汉语十四行诗韵式本土改造
- 当代中华诗词声韵改革论
- 概念的界定
- 声律的改革
- 诗韵的改革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