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提出两种知识生产模式的变化,即:以单学科研究为主和更注重调研的交叉学科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提出了知识生产模式变化的新观点,即: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1是指基于牛顿模式的科学研究,以单学科研究为主,而知识生产模式2是指在应用环境中,利用交叉学科研究的方法,更加强调研究结果的绩效和社会作用的知识生产模式。本书分析了模式1和模式2的变化,如机制、观念、实践、政策等,讨论如何制定和实施新的科学政策以适应新的知识生产模式。

全书分为7个部分,约20万字,包括:知识生产的演进,知识的市场化和商业化,研究和教育的大众化,人文科学的知识创新,企业创新中的竞争、合作与全球化,知识生产的制度化,知识生产的社会管理等内容。当代社会知识的生产方式(包括科学知识、社会知识和文化知识等)都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英文版序言
  • 导言
  • 模式2中知识生产的一些特征
  • 模式2的内在一致性
  • 模式2的一些意涵
  • 第一章 知识生产的演进
  • 概要
  • 知识生产新模式的现象学
  • 模式2知识生产的动力学
  • 第二章 知识的市场化和商业化
  • 概要
  • 知识生产中的规模和范围
  • 动态竞争和知识生产
  • 研究的商业化
  • 新生产经济学
  • 知识的构架
  • 质量控制的新维度
  • 规模知识生产、范围知识生产和知识生产新模式
  • 第三章 研究和教育的大众化
  • 概要
  •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类型
  • 同僚治理、管理主义和知识的分化
  • 向知识产业的转变
  • 技术转让不断变化的本质
  • 第四章 以人文学科为例
  • 概要
  • 科学和人文学科中的模式2知识:相似性与差异性
  • 情境化和人文学科的意义
  • 第五章 竞争、合作与全球化
  • 概要
  • 网络企业、研发联盟与企业网
  • 信息技术范式
  • 全球化的矛盾后果
  • 第六章 机构重组
  • 概要
  • 功能多元化的张力
  • 多元化的水平与方式
  • 知识生产的新型组织化图景
  • 第七章 社会弥散式知识管理时代的到来
  • 概要
  • 科学和技术政策的三个阶段
  • 反思基本假设
  • 弥散式知识生产的管理
  • 未来的问题
  • 术语表
  • 扩展阅读文献
  • 索 引
  • 译者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