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智慧城市构建助力中国梦,富平探索顶层设计及实施路径。

内容简介

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是中国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经济发展、造福民生、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在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已呈现“遍地开花”之势的背景下,小城镇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存在着意识观念落后、顶层设计欠缺、实施路径不清、保障机制不明等问题。本文以陕西富平为例,应用理论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对比研究、规范研究等方法,在智慧城市理论研究、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以及智慧城市建设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智慧富平”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智慧富平”建设的顶层设计、实施路径、商业模式及保障机制,以期为“智慧富平”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和政策建议,也为国内尤其是中西部的智慧城镇建设提供思路和借鉴。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前言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动态
  • 一 国外研究动态
  • 二 国内研究动态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第五节 研究思路
  • 第六节 研究方法
  • 第七节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文献回顾
  • 第一节 国外研究文献回顾
  • 一 智慧城市理论基础
  • 二 智慧城市概念内涵
  • 三 智慧应用与技术方案
  • 四 智慧城市发展策略
  • 五 智慧城市评价体系
  • 六 智慧城市案例、比较及定量研究
  • 第二节 国内研究文献回顾
  • 一 智慧城市综合研究
  • 二 智慧城市概念内涵
  • 三 智慧城市应用、技术、安全、标准、评价体系
  • 四 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
  • 五 智慧城市案例、调查、比较及定量研究
  • 六 智慧城镇与智慧城市群
  • 第三章 智慧城市理论研究
  • 第一节 智慧城市概述
  • 一 智慧城市起源
  • 二 智慧城市概念
  • 三 智慧城市特征
  • 四 智慧城市愿景
  • 五 智慧城市作用
  • 六 智慧城市发展阶段
  • 第二节 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
  • 一 物联感知层
  • 二 网络通信层
  • 三 数据及服务支撑层
  • 四 智慧应用层
  • 五 标准规范体系
  • 六 安全保障体系
  • 七 建设管理体系
  • 第三节 智慧城市建设
  • 一 建设内容
  • 二 建设步骤
  • 三 顶层设计
  • 四 建设路径
  • 五 建设运营模式
  • 六 建设要点
  • 七 保障措施
  • 第四节 智慧城市评价体系
  • 一 住建部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
  • 二 国脉互联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 三 中国通信协会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 四 南京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 五 上海浦东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 六 宁波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 第四章 我国智慧城市实践研究
  • 第一节 实践进程
  • 第二节 发展环境
  • 一 城镇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飞速提升
  • 二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智慧城市建设
  • 三 相关部委局纷纷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工作
  • 四 第三方机构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 五 智慧城市标准制定工作加速推进
  • 六 国内外企业抢滩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市场
  • 第三节 发展现状
  • 一 智慧城市建设呈现东部沿海聚集、中西部热点涌现的区域格局
  • 二 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在东西部之间、不同等级城市之间不平衡
  • 三 智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各级城市差距明显
  • 四 智慧管理地域和行政区划发展均显著不平衡,整合空间较大
  • 五 智慧服务水平仍需提高,业务协同能力有待加强
  • 六 智慧经济发展东西部之间差异显著
  • 七 智慧人群发展水平和规模亟待提升
  • 第四节 发展趋势
  • 一 对智慧城市理念的认识更加趋于一致
  • 二 智慧城市的研究范围和区域实践将向上、向下延伸
  • 三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评估体系有望近期出台
  • 四 智慧城市建设将更加突出惠民、便民服务
  • 五 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呈现多元化态势
  • 六 云计算和大数据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潜在要求
  • 七 智慧城市成为互联网最新趋势与新兴技术载体
  • 第五节 存在问题
  • 一 体制机制问题
  • 二 顶层设计问题
  • 三 智慧应用问题
  • 四 建设运营模式问题
  • 五 核心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 六 人才及管理架构问题
  • 七 标准体系及信息安全问题
  • 第六节 策略建议
  • 一 体制机制策略
  • 二 顶层设计策略
  • 三 智慧应用策略
  • 四 建设运营模式策略
  • 五 核心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 六 人才及管理架构策略
  • 七 标准体系及信息安全策略
  • 第五章 陕西智慧城市实践概况
  • 第一节 实践进程
  • 一 西安最早开始
  • 二 宝鸡紧步跟随
  • 三 其他地市全面展开
  • 第二节 相关举措
  • 一 发布《“数字陕西·智慧城市”发展纲要(2013-2017)》
  • 二 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
  • 三 发布《陕西省智慧城市体系架构和总体要求》及其他技术规范
  • 四 发布《关于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 五 发布《陕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 六 召开全省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会议
  • 第三节 进展情况
  • 一 渭南:光纤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
  • 二 咸阳:注重顶层设计,各项工程进展顺利
  • 三 杨凌示范区:借助契机,打造现代智慧农业
  • 四 延安:健全组织机构,构建特色农业应用
  • 五 宝鸡:确保资金到位,巧辟蹊径瞄准手机应用
  • 第六章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案例研究
  • 第一节 国外案例
  • 一 美国
  • 二 欧盟
  • 三 日本
  • 四 韩国
  • 五 新加坡
  • 六 马来西亚
  • 七 经验启示
  • 第二节 国内案例
  • 一 智慧北京
  • 二 智慧上海
  • 三 智慧宁波
  • 四 智慧武汉
  • 五 智慧扬州
  • 六 智慧渭南
  • 七 智慧咸阳
  • 八 智慧郫县
  • 九 其他城市
  • 十 经验启示
  • 第三节 国内外案例比较
  • 一 建设背景
  • 二 建设范围
  • 三 建设运营模式
  • 四 建设路径
  • 第七章 智慧富平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富平概况及相关规划简介
  • 一 富平基本情况
  • 二 富平产业现状
  • 三 富平主要产业园区
  • 四 富平“十二五”规划简介
  • 五 富平城区规划简介
  • 第二节 智慧富平建设的必要性
  • 一 智慧富平建设是促进富平“四化同步”发展的重大举措
  • 二 智慧富平建设是富平抢得先机取得县域竞争优势的绝佳机遇
  • 三 智慧富平建设是促进富平经济增长及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 四 智慧富平建设是富平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迫切需要
  • 五 智慧富平建设是富平“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
  • 第三节 智慧富平建设的可行性
  • 一 总体发展呈现新格局,跨越前进面临大机遇
  • 二 特色产业快速壮大,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 三 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不断提高,部分领域信息化应用水平领先
  • 四 创新资源丰富,外脑支持充分
  • 五 政府部门重视,社会支持广泛
  • 第四节 富平信息化典型案例
  • 一 电子政务
  • 二 公安信息化
  • 三 智慧化照明
  • 四 农业信息化
  • 五 电力信息化
  • 第八章 智慧富平建设的顶层设计
  •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第二节 基本原则
  • 第三节 建设目标
  • (一)总体目标
  • (二)阶段目标
  • (三)具体目标
  • 第四节 依托平台
  • 第五节 基本框架
  • 第六节 建设内容
  • 第七节 建设运营模式
  • 第九章 智慧富平建设的实施路径
  • 第一节 推进智慧基础设施建设
  • 一 加快宽带城市和无线城市建设
  • 二 加大物联网技术应用力度
  • 三 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 第二节 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 一 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
  • 二 推进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
  • 三 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
  • 第三节 推进智慧产业发展
  • 一 智慧工业
  • 二 智慧农业
  • 三 智慧服务业
  • 第四节 推进智慧应用体系建设
  • 一 落地省市两级应用服务
  • 二 强化富平本地化应用支撑
  • 第十章 智慧富平建设的保障机制
  • 第一节 组织领导机制
  • 第二节 政策支持机制
  • 第三节 决策咨询机制
  • 第四节 开放合作机制
  • 第五节 标准法规机制
  • 第六节 信息安全机制
  • 第七节 人才保障机制
  • 第八节 培训宣传机制
  • 第十一章 结语
  • 附录一八部委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 一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 二 科学制定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
  • 三 切实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共享力度
  • 四 积极运用新技术新业态
  • 五 着力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设
  • 六 完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
  • 附录二“数字陕西·智慧城市”发展纲要(2013-2017年)
  • 1 前言
  • 2 发展形势与环境
  • 3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 专栏1 “数字陕西·智慧城市”内涵
  • 4 发展机制和模式
  • 专栏2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和信息化公共平台
  • 5 “数字陕西·智慧城市”体系架构
  • 专栏3 陕西省信息化公共平台服务体系
  • 6 主要任务
  • 专栏4 智慧应用共建共享模式
  • 7 重点工程及建设模式
  • 8 支撑体系建设
  • 9 附件
  • 附录三 “数字富平”建设的路径、模式及机制研究(2013KRM10)项目组名单
  • 附录四 “数字富平”建设的路径、模式及机制研究(2013KRM10)验收意见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