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8.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60千字
字数
2009-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北大洪子诚丛书探讨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揭示多元丰富的存在,提供新视角。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大中文系洪子诚教授主编的“新诗研究丛书”之一种。该丛书已经累计在我社出版了9本,市场反响和学术反响都比较良好。本书的研究对象是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尤其关注诸多诗人对“新诗现代性”的多元化探索。其特定的学术价值在于,它摆脱了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的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就是“九叶派”的成见,通过广泛的原始资料调研证明,在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是一个多元而丰富的存在。除“九叶派”之外,至少还应该包括平津地区的吴兴华、沈宝基,上海的路易士,移居香港和桂林的鸥外鸥,西南联大的王佐良、罗寄一,离散法国的罗大冈,中法大学的叶如琏和王道乾,等等。在此基础上,作者给出了一幅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的新的文学史面孔。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新诗研究丛书》·出版说明
- 序
- 导论
- 第一章 背景知识
- 第一节 “现代”、“现代性”、“现代主义”
- 第二节 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源流
- 第二章 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40年代的译介
- 第一节 艾略特在中国的传播
- 第二节 奥登在中国的传播
- 第三节 里尔克在中国的传播
- 第四节 波德莱尔在中国的传播
- 小结 翻译的政治
- 第三章 中国40年代现代主义诗潮的趋向
- 第一节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定义
- 第二节 中国40年代现代主义诗潮的兴起
- 第三节 中国40年代现代主义诗潮的总体性
- 小结 现代诗的再出发
- 第四章 中国40年代现代主义诗学叙论
- 第一节 “抒情主义”的新变
- 第二节 作为一门“手艺”的诗歌写作
- 第三节 “去戏剧化”的日常经验
- 第四节 重识袁可嘉“新诗现代化”方案
- 小结 诗史互动与话语协商
- 第五章 城市地理、现代主义与政治乌托邦
- 第一节 鸥外鸥:地缘政治、反讽诗艺与形式实验
- 第二节 杭约赫:震惊体验、殖民历史与乌托邦幻觉
- 第三节 唐祈:城市抒情诗与时间意识形态
- 第四节 陈敬容:感伤主义的城市漫游人
- 小结 逆写城市与中国经验
- 第六章 现代性危机与自我认同
- 第一节 穆旦对“美学现代性”的确认
- 第二节 罗寄一与“寻求现代认同”
- 第三节 路易士的“边缘人心态”
- 第七章 抒情二型:沉思的诗与青春写作
- 第一节 冯至的《十四行集》
- 第二节 郑敏的《诗集(1942—1947)》
- 第三节 叶汝琏的《旧作新诗钞》
- 第八章 诗与公众世界
- 第一节 杜运燮:诗坛顽童的“轻松诗”写作
- 第二节 穆旦:心理分析与科技意象
- 第三节 袁可嘉、王佐良:日常生活与政治寓言
- 小结 从审美到政治
- 第九章 新古典主义的实验
- 第一节 现代性与“古典新诠”:论吴兴华
- 第二节 从互文性到“宇宙意识”:论沈宝基
- 第三节 书写“故国想象”:论罗大冈
- 结论 重建现代主义的历史叙事
- 附录 王道乾的颓废诗
- 主要参考书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