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4千字
字数
2016-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解读:云南鸡足山如何成为佛教圣地。
内容简介
中国云南和印度各有一座鸡足山。早期佛教经典证明大迦叶入定处的鸡足山在印度,那么,中国云南鸡足山因何而起?本书以佛教圣地学为视角,解读云南鸡足佛教山圣地形成与发展。佛教圣地学解读一个“非圣”的地方,如何演变成一个“佛教圣地”。佛教圣地学依据佛教经典确定佛教圣地与佛陀或菩萨、名僧的相关性,关注佛教圣地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重视运用世俗社会的材料,以动态方式陈述佛教圣地的发展变迁。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表目录
- 前言
- 目录
- 第一章 云南苍洱地区的佛教历史
- 第一节 苍洱地区与“妙香国”
- 第二节 佛塔、金石中凝固的苍洱佛教历史
- 第三节 图卷、经文中灵动的苍洱佛教历史
- 第四节 苍洱地区白族以佛号为名的集体记忆
- 第五节 中原仕宦文人有关苍洱佛教的见闻
- 第二章 两座鸡足山之谜
- 第一节 大迦叶入定的鸡足山在哪
- 第二节 敦煌遗书中“鸡足山邀请函”的真相
- 第三节 云南鸡足山名称的出现
- 第三章 云南鸡足山圣地之“圣”的由来
- 第一节 明代之前云南鸡足山的名称
- 第二节 明初苍洱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
- 第三节 明初苍洱地区白族精英遗民的心灵突围
- 第四节 《白古通记》有关云南鸡足山的造山神话
- 第四章 云南鸡足山神圣性的论证与确立
- 第一节 云南鸡足山神圣性的论证
- 第二节 佛教对云南鸡足山本土宗教的斗争与融摄
- 第三节 佛教三派共尊云南鸡足山为迦叶道场
- 第四节 苍洱地区的“金鸡”崇拜及其对鸡足山圣地的认可
- 第五章 明末清初云南鸡足山的大檀越
- 第一节 丽江木氏土司与云南鸡足山
- 第二节 姚安高氏土司与云南鸡足山
- 第三节 徐霞客与云南鸡足山
- 第四节 明清时期士人居鸡足山读书的风尚
- 第六章 明末清初云南鸡足山的寺院与寺田
- 第一节 明中央政权对云南鸡足山的赐藏册封
- 第二节 明及清初云南鸡足山的寺院
- 第三节 明季云南鸡足山的寺田面积
- 第七章 云南鸡足山佛教源流
- 第一节 云南鸡足山禅宗的渊源
- 第二节 云南鸡足山禅宗与江南临济宗的交流
- 第三节 云南鸡足山禅宗与其他地域佛教的交流
- 第八章 云南鸡足山禅宗看话禅
- 第一节 看话禅溯源
- 第二节 云南鸡足山禅宗看话禅源于江南临济宗
- 第三节 云南鸡足山禅宗看话禅的主要话头
- 第四节 虚云法师对看话禅的继承与发展
- 第九章 云南鸡足山名僧及其著述
- 第一节 明代隐逸之风与云南鸡足山
- 第二节 明清云南鸡足山僧人著述概况
- 第三节 苍雪《南来堂集》的鸡足山记忆
- 第四节 释禅《依楞严究竟事忏》及其禅宗旨趣
- 第五节 释禅《风响集》的风生禅响
- 第六节 担当《橛庵草》的“风即禅”论
- 第七节 担当诗文中的鸡足山足迹
- 第八节 钱邦芑《大错和尚遗集》的逃禅心路
- 第九节 彻庸《曹溪一滴》的禅宗正味
- 第十节 学蕴《知空蕴禅师语录》的临济特色
- 第十章 清代以降云南鸡足山圣地的变迁
- 第一节 清代云南鸡足山圣地衰落的原因及表现
- 第二节 虚云与云南鸡足山圣地的中兴
- 第三节 1929—1949年云南鸡足山圣地的低谷余波
- 第四节 1949年至今云南鸡足山圣地的起落变迁
- 结语 佛教圣地学对于地域佛教史研究的意义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