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中国雕塑史论文丛”系列之一。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从事20世纪美术史研究、美术批评、美术策展工作。所以本书是其21世纪以来从事艺术批评的论文合集,针对处于复杂 语境中的当代艺术进行了现场批评,强调批评的时下性、在场性和问题针对性,并对其关联的中国当代文化现状多有反思。全书共分为四部分:对“艺术语言”的追问、视觉文化研究、对“主体”的追问、当代雕塑研究。
本书在列举了大量代表性艺术家创作案例的基础上,针对每个领域的的突出问题做出了详实的理论分析。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前言
- 第一章 现当代雕塑研究
- “雕塑”概念的渊源、流变和“雕塑家”的出现
- 不应仅是风格的写意
- 中国当代雕塑创作四十年管窥
- 谁是艺术家? ——在中央美术学院“直面名师——隋建国”讲座上的发言
- 激越、归零、直面、中庸 ——展望创作的几个状态
- 浮墙走音 ——于凡个展的转型
- 21世纪以来中国青年雕塑家创作现象分析
- 不立不破 ——找到进入自己的“通道”
- “敲山震虎 ——中国青年雕塑家邀请展”前言
- 作为创作催化剂的工业现成品 ——以大同煤气厂的焊接雕塑创作为例
- 人生是可以雕塑的 ——谈“第二届中国青少年雕塑展”
- 第二章 视觉文化研究
- “美”家陈逸飞
- 证伪 ——对一种立场的陈述
- 局中戏
- 当绘画需要展场时 ——“关于绘画的十九个个展”
- 涂鸦艺术的原初动力
- 策展与学术研究的关联性 ——在四川美术学院首届青年批评家论坛上的发言
- 作为笔记的绘画 ——以盛天弘的艺术创作为例
- 逼仄空间的异态 ——谈张业兴的艺术创作
- 过瘾的模仿 ——以胡庆雁的艺术创作为例
- 源拼:形象的诡辩术 ——以那危的艺术创作为例
- 基于艺术语言转变后的自足性 ——杭春晖作品评论
- 王迈对关键词的个人理解
- 看画与绘画 ——以陈丹青的艺术创作为例
- 虚城时代的契机 ——写在“虚城计”展前
- 唯物地开启一个唯心世界 ——“量子共和展”前言
- 纸牌屋 ——黄勇个展前言
- 剧场弥漫和切片层叠 ——浅谈石海涛的艺术创作方法
- 第三章 对“艺术语言”的追问
- 展览“水墨的味道”前言
- 展览“四个人展出四张画的理由”前言
- 第三种批判:艺术语言的批判性
- 中国当代艺术形式语言的批判性
- 隐秘的力量
- 触觉是不是一种理由? ——以王光乐的艺术创作为例
- 积极的乌有之乡 ——陈彧凡创作的源头活水
- 让渡者 ——孟禄丁
- “剔”出我的世界 ——宋建树个展前言
- “一万句”和“一句” ——谈周钦珊的近作
- 举重若轻 ——陈若冰的抽象绘画
- 画无中西 ——浅谈王刚的绘画创作
- 她在做什么? ——迟群个展前言
- 零度书写和其他颠覆性时刻 ——和倪海峰的对话
- 第四章 对“主体”的追问
- “超越性”在中国当代艺术界的缺失
- “人”的奇迹,“神”的远逝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一生
- 有效地进入问题的途径 ——2009年北京798艺术节主题展“智性与意志的重申”展览前言
- 择地深掘井,上路重组车 ——浅谈“CAFA教师创作特展”体现的艺术创作模式
- 苏新平的风景
- 解读“隐士” ——艺术家谢东明
- 消逝的空间 ——隋建国作品简评
- 刺骨 ——章燕紫创作评论
- 金汤 ——陈明强个展前言
- 善和艺术 ——与青年艺术家吴梦诗共同对当代艺术的反思
- 蝙蝠字漫天 ——于跃个展前言
- 天人之际 ——周吉荣、叶南双个展前言
- 澄明心,自在行 ——浅谈邵大箴先生的书法
- 获得“超越性”的方式 ——徐福厚个展前言
- 锦灰堆起时 ——刘丹华个展前言
- 我只是一个通道 ——关于刘礼宾的创作
- 当我们说艺术家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 游心归位,本立源来 ——浅谈任思鸿的近作
- 奇珍易数,梵心勿辨
出版方
上海书画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成立于1960年,是艺术出版领域最具品牌价值的现代化出版传媒机构之一,长期以来致力于以中国书画艺术为核心的专业出版方向,坚持品牌战略,走精品路线,以优秀文化为底蕴,以学术出版为高地,建构起以专业图书和大众普及图书互为支撑,以教材、期刊为两翼的出版架构。拥有一支专业化的团队,曾多次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多项图书列入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级图书奖和专业内最高奖,在读者中拥有广泛影响。现在每年出版图书六百余种,其中如《中国书画全书》《中国书法史绎》《中国文人画史》《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集》《海派绘画大系》《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史》《锦绣文章》《怀袖雅物》《董其昌全集》《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吴昌硕全集》《上海博物馆藏珍本碑帖丛刊》《中国书画基本丛书》《中国砖铭全集》等大型出版项目,《中国碑帖名品》《中国绘画名品》《中国篆刻名品》《简帛书法大系》等系列专业图书,《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中国书法大字典》《中国书法大事年表》《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碑帖综录》《上海图书馆善本碑帖综录》等专业工具书,均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誉。《书法》《书法研究》《书与画》《艺术当代》《公共艺术》等专业期刊依托知识性、学术性和多样化的活动,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形象。完整的出版业态和多层次的出版格局,使出版社拥有了丰富的资源和平台联动效应。2016年成为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授牌的“书法研究出版中心”,2017年荣获国家出版政府奖先进单位。出版社将秉承传统,以“艺术重塑人生”为理念,以“有美必臻”为工作精神,以“聿修、敏求、团结、超越”为企业文化追求,继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