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解剖731:当医学挣脱伦理,比枪炮更为致命。

内容简介

当医学失去伦理的束缚,人类将坠入怎样的深渊?当手术刀成为凶器,医学如何救赎?当罪恶被政治隐匿,真相如何刺破沉默?当历史烟尘模糊来路,记忆该如何在时光中传述?

本书以战时日本医学伦理全面崩塌为主线,全景再现侵华日军731部队的肇建、扩张与覆亡历程,揭露特别移送制度下惨绝人寰的人体实验暴行,还原细菌战从阴谋策划到战场实施的完整证据链条及其对中国军民造成的旷世劫难。尤为珍贵的是,作者依托美方档案,揭开了战后美国为冷战利益包庇战犯、掩盖罪证的黑暗交易——正是这桩交易,令731部队绝大多数战犯逃脱正义审判。

在叩问战后追责困境中,作者呈现了受害者家属延续数代的锥心创伤,更透过这部历史负遗产,探讨了历史真相传承的时代命题。全书勾连20世纪医学犯罪的血色教训与21世纪的伦理守望,在痛切反思中警示:当科学精神背离人道主义底线,实验室终将沦为戕害人类的暴力熔炉。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一、研究的意义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三、海内外80年来的研究状况
  • 第一章 “九一八”事变后的医学动员
  • 一、陆军军医学校的战地医疗
  • 二、防疫研究室的设立
  • 三、石井四郎的医学调查
  • 第二章 七三一部队的秘密营建
  • 一、隐秘的加茂部队
  • 二、平房特别军事区域的建成
  • 三、七三一部队的人员编成
  • 第三章 七三一部队的扩张及覆灭
  • 一、机构设置与支部设立
  • 二、陆军防疫体系的形成
  • 三、逃亡前夕的集体疯狂
  • 第四章 特别移送与人体实验
  • 一、军警宪特的特别移送
  • 二、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
  • 三、人体实验报告解析
  • 第五章 细菌战准备、实施及危害
  • 一、细菌武器的研发
  • 二、细菌战的实施
  • 三、细菌战的危害
  • 第六章 美国对七三一部队的调查
  • 一、桑德斯的调查
  • 二、汤普森的调查
  • 三、费尔的调查
  • 四、希尔的调查
  • 第七章 七三一部队的战后轨迹
  • 一、“华丽”的战后
  • 二、战友会活动
  • 第八章 战后对七三一部队的追责
  • 一、伯力审判对七三一部队的追责
  • 二、人体实验受害群体的诉讼
  • 三、细菌战受害群体的诉讼
  • 第九章 受害者家属的创伤记忆
  • 一、王亦兵的创伤记忆
  • 二、潜伏敌后的牡丹江情报站
  • 三、寻找父亲的李凤琴
  • 第十章 “负遗产”与记忆之场
  • 一、“负遗产”的保护历程
  • 二、从历史罪证到记忆之场
  • 三、陈列馆的和平教育
  • 第十一章 医学的沦陷
  • 一、日本医学暴行何以发生
  • 二、美国应该如何回应
  • 三、历史认识与伦理反思
  • 参考文献
  • 一、资料集
  • 二、学术著作
  • 三、论文
  • 七三一部队相关史证大事记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战后交易,真相被掩盖的黑幕

    说在前面,这本书看完后,我心中真的就想到四个字:日本该死。回到本书,作为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研究员,杨彦君从事 731 问题研究已逾 20 年。他拥有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学历,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特聘研究员,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 “跨学科视域下细菌战罪行研究” 首席专家。这本书的创作背后,是作者与人体实验受害者家属王亦兵、李凤琴等人数十次的见面交流。他们的讲述、哭泣和惨痛经历在不同时期都给作者带来触动。这些至亲被日本宪兵突然带走的家庭,经历了 “苦苦寻找却又四处碰壁的无助,坚忍守候仍是杳无音讯的绝望,不知亲人是生是死的痛苦”。本书首次大范围参考了美国、日本、俄罗斯公藏机构最新解密的档案文献。全书共 11 章,配随文图片 57 幅,全景式记述了 731 部队秘密营建、扩张、覆灭及其战后活动。书中系统考察了 731 部队同关东宪兵队勾结实施的 “特别移送”—— 实则为日本军国主义者绕过司法程序,将人直接送往 731 部队进行活体实验的残酷制度。据原队员供述,1940 年至 1945 年间,至少有 3000 人在这里被用作人体实验。专家通过比对 “特别移送” 原始档案等史料,确定其中有姓名可考、有姓无名、有名无姓及与事件相关的受害者达 1549 人。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依托美方档案,揭示了战后美国为冷战利益包庇战犯、掩盖罪证的黑暗交易。二战结束后,美国出于对抗苏联的考虑,同日本进行了秘密交易,以获得 731 部队研究成果为条件,免除了对 731 部队成员战争犯罪的起诉。随着这些长期尘封的档案的解密,长期以来一些被人为掩盖的历史事实被揭露了出来。原 731 部队成员战后拥有着华丽的人生,他们有的人担任了大学校长、医学部长、医学教授和协会理事长,有的人还担任了政府高官。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历史,更在于警示未来。它提醒我们,当科学精神背离人道主义底线,实验室终将沦为戕害人类的暴力熔炉。

      转发
      3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