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18-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就业救助研究:客观分析与政策建议
内容简介
本书紧紧围绕社会救助的一个重要领域——就业救助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作者及其团队实地调查了全国十余个地区的就业救助情况,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对中国就业救助现状进行了客观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政策性建议。
目录
- 封面
- 版权信息
- 目录
- 总序
- 前言
- 第一章 就业救助的国际经验与制度思考
- 一、就业救助的概念和对象
- 二、就业救助的政策措施
- 三、就业救助的国际经验
- 四、结论和讨论
- 第二章 低收入家庭的失业与就业:人群、趋势和国际比较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方法
- 三、分析结果
- 四、就业救助政策国际比较
- 五、讨论与总结
- 第三章 就业救助的对象界定与路径选择:工作福利的视角
- 一、研究背景
- 二、理念建构:就业救助中的工作福利
- 三、就业救助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四、将工作福利引入就业救助的实践路径
- 五、研究结论
- 第四章 就业救助中的公共服务供给研究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三、上海市JA区就业救助中的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 四、上海市JA区就业救助中的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 五、完善就业救助中的公共服务供给的对策
- 六、结语
- 第五章 政府购买就业救助服务中社会组织的非正式关系网络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三、A助业服务所的非正式关系网络构成
- 四、A助业服务所的非正式关系渠道构建
- 五、非正式关系网络对A助业服务所的影响
- 六、讨论与思考
- 第六章 政府购买就业救助服务中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三、案例介绍:A助业服务所的运行现状
- 四、社会组织对政府的依赖关系分析
- 五、依赖关系下社会组织独立发展受限及其影响
- 六、结论与建议
- 第七章 公共就业服务领域非政府组织的虚拟化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视角:虚拟组织理论
- 三、A助业服务所组织虚拟化的需求和条件分析
- 四、虚拟组织的构建策略
- 五、结论和讨论
- 附录1 访谈对象编码表
- 附录2 访谈问卷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