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0千字
字数
2023-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揭示梁漱溟提出的“乡村不动”问题的深度探究,对于当代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启示。
内容简介
梁漱溟领导的山东邹平乡村建设运动(1931—1937)在20世纪30年代乡村建设运动中颇具影响。时隔90年后,梁漱溟提出的“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这一问题依然引人深思。本书基于作者七年来田野调查的宝贵一手资料,立足于民众视角,搜集乡建运动亲历者及后人的口述史资料,运用个案研究方法,探讨梁漱溟所说的“乡村不动”的原因及文化内涵,阐释乡村建设运动与邹平民间文化之间的关联。本书既是对这场乡村社会改革的历史回望,又希冀能为当代乡村振兴的探索提供思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导论
- 一 主题阐述
- (一)为什么要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回顾山东邹平乡村建设运动
- (二)为什么以民俗学视角为主切入研究
- (三)为什么将农业集体化时期和改革开放后的邹平与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时期相联系
- 二 相关研究的学术史
- (一)20世纪30年代乡村建设运动的专题研究
- (二)民俗学对民众教育的研究
- (三)社会人类学与历史学对民间互助的研究
- (四)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民角色研究
- 三 资料系统说明
- (一)文献资料
- (二)田野调查资料
- 四 对本书使用的主要概念、术语的说明
- (一)概念
- (二)术语
- 五 本书的结构安排
- 第一章山东邹平地理社会及民俗特点
- 第一节 邹平自然地理特征
- 一 地理区位与境域面积
- 二 交通运输
- 三 农业种植
- 第二节 邹平乡村社会特征
- 一 人口结构与婚姻家庭
- 二 自然经济组织
- 三 传统社会组织
- 第三节 邹平民俗传承特征
- 一 民间互助民俗
- 二 棉纺织民俗
- 三 性别民俗
- 小结
- 第二章民众教育
- 第一节 梁漱溟的民众教育理论
- 一 民众教育的理论基础
- 二 民众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 第二节 民众教育实践
- 一 民众教育组织形式的平民化
- 二 民众教育内容的日常化
- 三 民众教育方式的民俗化
- 第三节 民众教育的影响
- 一 对本地乡村社会的影响
- 二 对外县乡村社会的影响
- 小结
- 第三章乡村经济合作
- 第一节 梁漱溟的乡村经济合作思想
- 一 乡村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
- 二 乡村经济合作的核心思想
- 第二节 乡村经济合作的实践
- 一 梁邹美棉运销合作社个案
- 二 邹平机织合作社个案
- 第三节 后乡建时期的乡村经济合作
- 一 农业集体化时期的农业生产合作
- 二 农业集体化时期的副业生产合作
- 三 改革开放后传统行业的经济合作
- 小结
- 第四章农民角色
- 第一节 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中的农民角色
- 一 农民角色的理论基础
- 二 农民角色的核心内容
- 第二节 邹平乡村建设运动中的农民角色
- 一 农民群体的社会分层
- 二 女性农民群体的角色
- 第三节 后乡建时期的农民角色
- 一 木匠行业农民角色
- 二 棉纺织行业农民角色
- 小结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