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2千字
字数
2023-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朱荫贵,中国经济史专家,研究领域涵盖中日比较、轮船航运史、企业史和金融证券等。
内容简介
朱荫贵,男,1950年12月生于贵州省贵阳市,1982年至2003年在经济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工作。获国务院颁发有突出贡献社会科学家证书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朱荫贵的学术专业为近现代中国经济史,主要兴趣集中在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近代中国轮船航运史、近现代中国企业史、股份制企业史、近代中国资本市场、金融史、证券史、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等领域。该文集分中日比较篇、轮船航运业篇、企业史篇、金融证券与资本市场篇四个专题,收录了作者的相关学术论文。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
- 编者说明
- 作者小传
- 总序
- 中日比较篇
- 中国早期现代化:与日本的比较
- 一 中日经济近代化开始时两国国情的相似之处
- 二 经济近代化开始时中日两国国情的不同之处
- 三 更深层次的影响:中日历史文化传统的区别
- 论国家政权在中日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 一 日本政府培养本国海技人才的政策措施和日邮会社取代排除外国船员的过程及特点
- 二 高级船员职位始终被外国人垄断的中国轮船招商局
- 三 中日两国海技自立差异的根本原因
- “官督商办”与“命令书”
- 一 “命令书”的产生和特点
- 二 “官督商办”的特点、性质及与“命令书”的比较
- 三 “官督商办”与“命令书”的实质差异
- 轮船航运业篇
- 清代木船业的衰落和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兴起
- 一 木船业的衰落
- 二 轮船航运业诞生
- 1927—1937年的中国轮船航运业
- 一 轮船航运业发展的一般趋势和经营特点
- 二 轮船招商局的国有及经营
- 三 民生公司的崛起及经营管理特点
- 四 小结
- 1937—1945年日本对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入侵与垄断
- 一 战时海运体制的形成与东亚海运株式会社的成立
- 二 控制中国内河内港航运的轮船公司
- 三 统制垄断中国沿海内河航运业的多种手段
- 四 结语
- 企业史篇
- 论晚清新式工商企业对政府的报效
- 一 晚清新式工商企业对清政府报效的典型事例
- 二 报效现象的特点及对新式工商企业的影响
- 三 报效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
- 四 小结
- 近代中国的第一批股份制企业
- 一 近代中国第一批股份制企业的概况
- 二 股票形制、股票内容与第一批股份制企业
- 三 从企业章程看第一批股份制企业
- 四 结语
- 引进与变革:近代中国企业官利制度分析
- 一 近代中国普遍存在官利制
- 二 官利制度在近代中国出现和长期延续的原因
- 三 如何评价官利制度
- 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的特点
- 一 对政府进行“报效”
- 二 股息分配中普遍存在“官利”制
- 三 面向社会直接吸收社会存款
- 四 企业集团内部的资金调拨
- 五 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的资金运行与传统经济因素
- 六 小结
- “调汇”经营:大生资本企业集团的突出特点
- 一 来自外部的债务:以大生企业“调汇”为中心
- 二 化解债务压力:企业延迟分配、利转股及吸收存款
- 三 金融机构的集体逼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金融证券与资本市场篇
-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中国银行业
- 一 两次世界大战间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 二 影响银行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因素
- 三 银行业内在因素的变化与银行发展
- 1937年前的外国在华银行
- 一 外国在华银行业的演变
- 二 外国在华银行的演变
- 三 日本银行势力在东北的迅猛扩张
- 试论近代中国证券市场的特点
- 一 特点之一:扭曲的外部环境
- 二 特点之二:病态的内部运行
- 三 特点之三:与近代中国产业发展关系不大
- 四 对近代中国证券市场特点的分析
- 五 小结
- “大分流”之后的与时俱进:传统钱庄业在近代中国的变化与特点
- 一 上海开埠后钱庄业的发展
- 二 钱庄在融资和规则中的变化
- 三 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融合
- 编选者手记
- 《经济所人文库》第二辑总目(25种)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