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8千字
字数
2024-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提炼了中国企业管理变革的最新实践,彰显了本土企业的管理创新。
内容简介
中国石油于2014年正式启动共享服务体系建设,经历了方案设计、试点验证、加速推广三个阶段,“十三五”的建设目标已全面完成,主要运营指标和服务能力达到先进水平,服务中心、运营中心和数据中心的发展定位基本落实,初步建成了智能型全球共享服务体系,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本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总结中国石油共享中心的建设运作经验,为后续逐步扩大共享的内容和范围提供借鉴,为公司其他变革举措的推动提供范本,助力中国石油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同时,中国石油共享中心的建设经验也可为其他探索共享变革的国内外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1章 共享服务3.0
- 1.1 大型企业集团的管控难题
- 1.1.1 集权与分权的平衡
- 1.1.2 管理链条过长
- 1.1.3 大量分散的资源
- 1.1.4 管理效率与战略需求不匹配
- 1.2 数字化转型的解决之道
- 1.2.1 重构数字化组织,协调集权与分权
- 1.2.2 融会贯通,实现管理扁平化
- 1.2.3 数据驱动决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 1.2.4 提升战略管控能力
- 1.3 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共享服务3.0
- 1.3.1 什么是共享服务
- 1.3.2 从1.0到3.0的共享服务
- 1.3.3 为什么是共享服务3.0
- 第2章 因地制宜:国企改革中的顶层设计
- 2.1 引领未来:思想的高度决定发展的格局
- 2.1.1 中国石油共享中心的建设背景
- 2.1.2 思想的高度:对标世界一流共享服务
- 2.2 领先的顶层设计
- 2.2.1 以价值为核心的战略定位
- 2.2.2 精干高效的业务流程体系
- 2.2.3 规范统一的标准体系
- 2.2.4 智能连接的共享信息系统
- 2.2.5 开放赋能的组织人员体系
- 2.2.6 全球统一的服务运营体系
- 2.3 从服务、运营到数据:共享服务的多职能定位
- 2.3.1 服务中心:共享服务的提供者
- 2.3.2 运营中心:共享服务的运营者
- 2.3.3 数据中心:数据资产的经营者
- 2.4 共享无边界
- 2.4.1 一个平台:共享服务3.0的治理模式
- 2.4.2 多路共享:应共享尽共享
- 2.5 推动变革成功的关键举措
- 2.5.1 因地制宜的选址
- 2.5.2 对内挖掘人力资源
- 2.5.3 共享实施“七步法”
- 2.5.4 试点验证消除变革疑虑
- 2.6 共享中心建设中的几个难题
- 2.6.1 共享服务是谁的变革
- 2.6.2 讲好共享故事
- 2.6.3 执行力
- 2.6.4 从“拒绝共享”到“拥抱共享”
- 第3章 流程先行:从职能思维到共享思维
- 3.1 流程再造中的设计思维
- 3.1.1 流程与流程再造
- 3.1.2 流程设计原则:职能思维与流程思维
- 3.1.3 中国石油“端到端”的流程再造
- 3.1.4 流程再造的本质:组织变革
- 3.2 流程优化的方法论
- 3.2.1 流程优化的方向
- 3.2.2 流程优化的模型框架
- 3.2.3 流程优化的闭环管理体系
- 3.3 流程的承载:标准化和系统化
- 3.3.1 规范统一的流程标准体系
- 3.3.2 流程的系统化实现
- 3.4 流程的运营:从区域运营到全球交付
- 3.5 谁负责流程:全球流程责任人
- 3.5.1 GPO的概念与意义
- 3.5.2 GPO组织运营模式
- 3.5.3 共享中心的GPO模式选择
- 第4章 数据资产:与流程共同进化的数据
- 4.1 共享是天然的数据中心
- 4.1.1 什么是数据中心
- 4.1.2 流程运营沉淀数据
- 4.1.3 共享中心作为数据中心的优势
- 4.2 数据如何成为数据资产
- 4.2.1 数据与数据资源
- 4.2.2 数据资产
- 4.2.3 原始数据如何转化成数据资产
- 4.2.4 中国石油数据资产化技术框架
- 4.3 共享中心的数据资产产品
- 4.3.1 主题域数据产品
- 4.3.2 指标产品
- 4.3.3 模型产品
- 4.3.4 场景产品
- 4.3.5 应用产品
- 4.4 数据资产的管理机制
- 4.4.1 数据资产属性
- 4.4.2 数据资产化制度体系
- 4.4.3 数据资产化组织架构
- 4.4.4 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
- 4.5 创造价值的数据资产
- 4.5.1 黑龙江销售公司的阿米巴经营模式
- 4.5.2 薪酬对标
- 4.5.3 人才队伍画像
- 第5章 技术引领:共享服务的智能化升级
- 5.1 共享即IT:数字技术驱动了管理变革与创新
- 5.1.1 智能技术助力共享中心客户体验升级
- 5.1.2 连接技术提高共享中心业务处理效率
- 5.1.3 洞察技术赋能共享中心业务创新发展
- 5.2 可视化技术改变了认识规律的方式
- 5.2.1 智能分析平台
- 5.2.2 智慧共享平台
- 5.3 自动化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
- 5.3.1 RPA技术的基本逻辑
- 5.3.2 通过RPA技术实现系统内外部贯通
- 5.3.3 RPA技术让机器替代人工
- 5.3.4 运用RPA技术赋能资金集中支付
- 5.4 智能化技术改善了用户体验
- 5.4.1 智能识别技术实现票据的自动化处理
- 5.4.2 劳动合同电子化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 第6章 面向全球的服务运营:共享服务助力企业竞争
- 6.1 助力企业竞争的全流程服务
- 6.1.1 服务定义
- 6.1.2 日常管理
- 6.1.3 监控报告
- 6.1.4 持续改进
- 6.2 建立客户关系
- 6.2.1 签订服务水平协议
- 6.2.2 “五位一体”的客户服务体系
- 6.2.3 三级回访机制
- 6.2.4 客户满意度评价
- 6.2.5 三级问题响应模式
- 6.3 实现精益运营
- 6.3.1 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 6.3.2 质量管理认证体系
- 6.3.3 智能风险控制体系
- 6.3.4 共享知识库
- 第7章 不可或缺的队伍:开放赋能的组织人员体系
- 7.1 环境和挑战
- 7.1.1 共享的外部环境
- 7.1.2 共享的内部环境
- 7.1.3 人员面临的挑战
- 7.2 人才能力框架
- 7.2.1 立足战略发展,建立人才能力框架
- 7.2.2 聚焦员工成长,构建岗位序列发展通道
- 7.3 组织的进化:跨职能团队与混合型能力中心
- 7.3.1 跨职能团队
- 7.3.2 混合型能力中心
- 7.4 知识分享机制:共享人才成长
- 7.4.1 经验分享:多维度的知识培训
- 7.4.2 知识考核:独特的积分制培训管理体系
- 7.5 铁人精神的企业文化
- 7.5.1 铁人精神与大庆精神
- 7.5.2 共享中心的企业文化
- 第8章 对外赋能的共享服务3.0
- 8.1 共享生态圈
- 8.1.1 股权联结:赋能参股公司
- 8.1.2 业务联结:赋能合作伙伴
- 8.1.3 社会联结:赋能外部伙伴
- 8.2 拥抱全球业务合作伙伴
- 8.2.1 共享成效
- 8.2.2 重点举措
- 8.2.3 未来展望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