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灾害管理与政治的研究提供新视角、新理论与新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共6章,从避责政治、府际关系、框架竞争等政治与行政学角度来理解与分析灾害管理与政治之间的联系与互动,试图揭开灾害管理制度运作背后的政治逻辑,为中国灾害政治学理论体系构建提供增量,而基于中国经验的研究亦为国内外理论对话提供话语基础。

本书通过探索灾害管理的政治理论与中国经验,有助于为社会提供关于风险灾害危机的认知提升,从而更加理性、全面的认识灾害及其管理。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序言
  • 第一章 灾害管理的政治:形塑制度及其运作的力量
  • 一、序幕:在灾害危机事件中寻找灾害管理与政治的关联
  • 二、探寻灾害与政治关联的理论脉络
  • 三、灾害管理的政治研究范式
  • 四、灾害管理的政治:一个概念性框架及议题呈现
  • 第二章 避责政治:风险的体制性扭曲及其影响
  • 一、风险与风险规制:一种组织视角的切入
  • 二、风险的体制性扭曲:过程与测量
  • 三、避责政治生成、运作及影响
  • 四、分权、避责及风险再生产:风险规制体制的风险及消减
  • 第三章 府际关系的政治:应然与实然运作及其冲突
  • 一、横向府际关系政治:结构变革与功能维持
  • 二、纵向府际关系政治:理想模式与现实阻滞
  • 三、政府与社会应灾合作:功能协调与政治排斥
  • 四、应急管理府际关系的发展及优化:以预案体系为样本的分析
  • 第四章 框架竞争的政治:灾害管理制度变迁
  • 一、制度变迁的趋向:灾害链与框架竞争
  • 二、框架竞争的政治:灾害链与制度变迁的结点
  • 三、灾害管理制度变迁:三类灾害链作用
  • 四、灾后社会学习:提升灾害管理制度绩效的基本路径
  • 五、制度变迁的动力过程:政治压力与组织学习
  • 第五章 灾害管理的政治与政策:体制重构与流程再造
  • 一、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问题与挑战
  • 二、综合性应急管理体系改革的地方试点及其评价
  • 三、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重构与再造
  • 四、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配套机制创新
  • 第六章 我国灾害管理的政治:研究趋向与方法展望
  • 一、灾害管理的政治:政治注意力视角及其价值
  • 二、注意力的分配与竞争:理解中国灾害管理的政治环境
  • 三、灾害管理周期模型与政治注意力:传统框架的优化
  • 四、大数据方法:灾害政治注意力研究的技术进路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复旦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由复旦大学主办,受教育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双重管辖。2001年经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复旦大学出版社与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两社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出版社,下辖二级社复旦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