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大戏剧论坛第六辑:戏剧历史与当代发展,个性学术与创作探讨。

内容简介

《大戏剧论坛(第六辑)》主要内容包括:戏剧图像的历史信息与戏曲影视的当代拓展、马致远版本的失败哲学、“本色”——徐渭面向众生的戏剧理想、《宝剑记》创作动因初探、任半塘的学术个性及戏剧史学成就、西太后与“内廷供奉”——以齐如山的《谈四脚》为线索、纸上名伶——晚清梨园花谱研究、对新世纪以来北京人艺戏剧创作的思考、民营戏剧创作成就与存在的问题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戏剧图像的历史信息与戏曲影视的当代拓
  • 静态图像——传统戏剧的历史性解读
  • 1.发现:太阳神崇拜与原始戏剧
  • 2.纠偏:兰陵王面具与戏曲脸谱
  • 3.阐释:传统绘画与戏曲“意象”
  • 动态图像——当代影视图像的拓展
  • 1.载体与元素
  • 2.写实与写意
  • 3.“以影就戏”与“以戏就影”
  • 马致远版本的失败哲学
  • 一、入话:“引类问题”
  • 二、文人认同女人
  • 三、好梦难成亦难寻
  • 四、爱而不能 无家可归
  • “本色”——徐渭面向众生的戏剧理想
  • 一、“本色”戏剧观的提出
  • 二、“本色”论的内涵
  • 三、“本色”论的影响
  • 《宝剑记》创作动因初探[1]
  • 一、个体心态:抒情与娱老
  • 二、伦理教化剧群:教化和纲常
  • 三、曲家群体:交流和竞争
  • 四、南北兴替:时尚所趋
  • 任半塘的学术个性及戏剧史学成就
  • 一、“狂者”本性
  • 二、“狷者”的个性
  • 三、老而弥辣的学术个性
  • 西太后与“内廷供奉”——以齐如山的《谈四脚》为线索
  • 一、“内廷供奉”的由来和慈禧太后对皮簧戏的推崇
  • 二、“内廷供奉”的特殊才能和特殊荣耀
  • 三、“内廷供奉”的卑微地位和风险意识
  • 纸上名伶——晚清梨园花谱研究
  • 一、花谱研究综述
  • 二、花谱系谱与身体描述
  • 1.“花谱”由来:由人物品评到身体描述
  • 2.男旦风靡:女性角色与想象性消费
  • 3.晚清花谱之异
  • 三、舞台生活与日常想象
  • 1.香草美人
  • 2.文人和豪客之别
  • 3.由色而艺
  • 四、花谱接受与士伶关系
  • 1.花谱作为广告
  • 2.士伶关系
  • 五、结语
  • 对新世纪以来北京人艺戏剧创作的思考
  • 迈入消费时代的北京人艺
  • 剧本:如何弥合时代与戏剧之间的裂痕
  • 舞台:导演的个性与剧院的风格
  • 民营戏剧创作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 在市场中寻找生存之道
  • 民营小剧场话剧的创作成就
  • 创作正未有穷期
  • 浅论浪漫主义诗剧时期话剧语言的“诗情”风格
  • 一、浪漫主义诗剧的“诗情”体现
  • 二、戏剧抒情中的个人情感体验化特征
  • 跨文化/身体戏剧——铃木忠志身体戏剧论
  • 一、语言的身体性
  • 二、身体的空间性
  • 三、身体的大地性
  • 四、身体的跨文化性
  • 五、跨文化/身体戏剧
  • 扮装、变性与禁忌:《柔软》身体的致命诱惑
  • 一、忧郁的扮装表演
  • 二、变性的认同“体现”
  • 三、强奸禁忌与手淫危险
  • 四、结语
  • 论拉辛《费德尔》
  • 从绝对戏剧到绝对理论:重读彼得·松迪《现代戏剧理论》
  • 方沉与我与《雷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