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为了适应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和研究中国革命历史的需要,编辑出版了这部《周恩来选集》。

内容简介

选集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著作,下卷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著作。

周恩来同志写过大量的文章、文件、书信、电报,做过很多重要的讲话。由于过去艰苦的战争环境,那时的许多文献未能保存下来。现在尽可能地把周恩来同志的著作和讲话记录收集起来,收入选集的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有不少是过去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收入选集的著作,凡是周恩来同志在世时公开发表过或有手稿的,都保持原貌,只做了少量的字句和史实的订正;对讲话记录稿做了文字的整理。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这些著作,还做了题解和注释,题解在各篇第一页下边,注释附在卷末。

目录

  • 版权信息
  • 周恩来选集(上卷)
  • 出版说明
  • 现时政治斗争中之我们
  • 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
  • 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
  • 关于湘鄂西苏区发展的几个问题
  • 在白色恐怖下如何健全党的组织工作
  • 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
  • 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
  • 目前军阀混战的形势
  • 红军的根本任务与其前途
  • 红军发展方向及其战略
  • 红 军 与 群 众
  • 红军的组织与训练
  • 红军给养与经济问题
  • 红军中党的工作
  • 红军目前的行动问题
  • 托洛茨基反对派在中国发生的原因及其前途
  • 关于武汉工作问题
  • 立三路线的理论基础
  • 关于粉碎第四次“围剿”的电报
  • 一 一月二十七日的电报
  • 二 一月三十日的电报
  • 三 二月七日的电报
  • 四 二月十三日的电报
  • 五 二月十五日的电报
  • 六 三月二日的电报
  • 七 三月四日的电报
  • 八 三月十六日的电报
  • 九 三月二十日的电报
  • 关于西安事变的三个电报
  • 一 与宋子文谈判情况
  • 二 与宋子文、宋美龄谈判结果
  • 三 关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的局势和我们的方针
  •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 反对妥协求和,坚持华北抗战
  • 目前抗战危机与坚持华北抗战的任务
  • 一 目前抗战形势及其危机
  • 二 坚持华北抗战的可能及其前途
  • 三 坚持华北抗战中我们的任务
  • 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和任务
  • 今日青年运动的性质
  • 今日青年运动的任务
  • 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
  • 一 革命的政治工作是民族革命的生命线
  • 二 抗战军队政治工作的任务与内容
  • 三 政治工作的组织与方法
  • 目前形势和新四军的任务
  • 一 目前的形势与新四军的环境
  • 二 新四军的发展与困难的克服
  • 三 新四军的战略、方针和任务
  • 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
  • 关于一九二四至二六年党对国民党的关系
  • 我的修养要则
  • 致柯棣华大夫家属的慰问信
  • 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
  • 在延安欢迎会上的演说
  • 论中国的法西斯主义——新专制主义
  • 一 问题的提出和回答
  • 二 中国法西斯主义的思想体系
  • 三 中国法西斯主义的历史根源
  • 四 中国法西斯主义的政纲和策略
  • 五 中国法西斯主义的组织和活动
  • 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
  • 一 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前途
  • 二 中国革命的动力和阶级关系
  • 三 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 四 革命形势和党的策略
  • 五 党的各项政策
  • 六 “六大”本身及其影响
  • 关于大后方文化人整风问题的意见
  • 论统一战线
  • 一 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
  • 二 关于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问题
  • 目前紧急要求
  • 积极宣传反内战反独裁,揭穿蒋介石的欺骗阴谋
  • 致邹韬奋夫人沈粹缜的慰问信
  • 关于国民党二中全会的谈话
  • “四八”烈士永垂不朽
  • 反对扩大内战与政治暗杀的严正声明
  • 对进步朋友应多加关照
  • 悼李公朴 、闻一多 词
  • 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 对国民党召开“国大”的严正声明
  • 为庆贺朱总司令六十大寿的祝辞
  • 在延安各界举行的“双十二”纪念会上的讲演
  • 一年来的谈判及前途
  • 一 一年来的谈判情况
  • 二 一年谈判的经验教训与将来的前途
  • 评马歇尔离华声明
  • 关于在蒋管区的工作方针和斗争策略的两个文件
  • 全国大反攻,打倒蒋介石
  • 关于当前民主党派工作的意见
  • 领导作风的一个重要问题
  • 老区半老区的土地改革与整党工作
  • 关于土改和整党问题给阜平中央局的电报
  • 党的政策必须适时地向群众公开
  • 在部队中试验组织士兵委员会
  •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
  • 击破敌人假和平运动的阴谋
  • 蒋管区斗争要有清醒头脑和灵活策略
  • 致郑洞国信
  • 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
  • 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
  • 学习毛泽东
  • 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 一 三年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二 文艺方面的几个问题
  • 恢复生产,建设中国
  • 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特点
  • 注释
  • 周恩来选集(下卷)
  • 当前财经形势和新中国经济的几种关系
  • 国家财经计划问题
  • 几种关系问题
  • 在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的讲话
  • 一 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
  • 二 理论与实际一致
  • 三 团结与改革
  • 建设与团结
  • 为巩固和发展人民的胜利而奋斗
  • 人民解放战争的大胜利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
  •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准备土地改革工作
  • 统一财政和恢复经济
  • 培养干部和提高文化
  • 抗美援朝,保卫和平
  • 切实执行婚姻法,保护妇女合法权益
  • 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
  • 一 立场问题
  • 二 态度问题
  • 加强老根据地的工作
  • 一 下山不忘山,进城不忘乡
  • 二 大力扶植老根据地的经济和文化建设
  • “三反”运动与民族资产阶级
  • 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
  • 关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问题
  •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增强党的团结,反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
  • 为祖国锻炼身体
  • 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
  • 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 主要发言
  • 补充发言
  •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 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
  • 关于昆曲《十五贯》的两次讲话
  • 四月十九日的讲话
  • 五月十七日的讲话
  • 台湾的解放一定能够实现
  • 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 经济建设的几个方针性问题
  • 关于中缅边界问题的报告
  • 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 一 关于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问题
  • 二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问题
  • 三 关于民族繁荣和社会改革的问题
  • 四 关于民族自治权利和民族化的问题
  • 给程砚秋的信
  • 进一步提高军队的政治素养
  • 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
  • 把知识和经验留给后代
  •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
  • 加强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 关于食堂和评工记分等问题的调查
  • 接见嵯峨浩、溥杰、溥仪等人的谈话
  •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 引言
  • 一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问题
  • 二 阶级斗争与统一战线问题
  • 三 为谁服务的问题
  • 四 文艺规律问题
  • 五 遗产与创造问题
  • 六 领导问题
  • 七 话剧问题
  • 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
  • 论知识分子问题
  • 一 知识分子的定义和地位
  • 二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发展过程
  • 三 如何团结知识分子
  • 四 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
  • 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和当前任务
  • 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 认清形势,掌握主动
  • 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
  • 学习雷锋
  • 反对官僚主义
  • 过好“五关”
  • 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
  • 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
  • 在治理黄河会议上的讲话
  • 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
  • 农村卫生工作和计划生育问题
  • 植树造林是百年大计
  • 发展生产,重建家园
  • 关于保护干部的若干文电
  • 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
  • 应当尊重宋庆龄
  • 不应改变被批斗干部的工资
  • 一定要放出李葆华、李任之
  • 关于刘澜涛出狱问题给西北局的电报
  • 九大代表应包括王恩茂
  • 建议徐海东参加九大主席团
  • 陶铸应送入医院治疗
  • 不要斗批民主党派的领导人
  • 应给华罗庚以保护
  • 关于张霖之死亡问题
  • 废除法西斯式的审查方式
  • 关于经济工作的几则文电
  • 工人请愿不要妨碍生产
  • 藏富于民
  • 不许中断铁路轮船交通
  • 联合起来,保护海港运输
  • 制止武斗措施
  • 合理的规章制度应该保留
  • 要把质量问题放在议事日程来解决
  • 消除林彪一伙对经济的破坏性后果
  • 农业生产要注意防涝抗旱
  • 恢复文教科技部门的正常工作
  • 不要因人废文
  • 关于外语教学的谈话
  • 讲历史,多出书
  • 极左思潮破坏艺术质量的提高
  • 加强气象工作
  • 重视基础科学和理论研究
  • 中学毕业生可以直接上大学
  • 要学外国的长处
  • 中美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 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 向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前进
  • 注释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人民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始建于1921年9月1日,重建于1950年12月1日,是党和国家政治读物出版社,也是我国第一家著名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出版社。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人民出版社”社名,成为国家和各省级人民出版社最为显著的形象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