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9千字
字数
2011-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可作为专家学者研究国际人道法,有关国际组织、外交人员处理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人道问题的参考资料。
内容简介
本书着眼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与国际性武装冲突适用国际人道法的不同特点和要求,综合运用价值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国际人道法适用的特殊矛盾、法律渊源、适用条件、义务主体与监督主体、保护规则、执行挑战与促进措施、影响与趋势,以及中国与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国际人道法适用,厘清了国际人道法的一些关键性概念,丰富了国际人道法的有关理论。
鉴于当今世界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频率、规模,特别是其对人类的危害远远超过国际性武装冲突,以及中国尚未统一的现实,本书的研究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绪论
- 一、相关概念
- (一)武装冲突
- (二)非国际性武装冲突
- (三)战争法、武装冲突法与国际人道法
- (四)国际人道法的适用
- 二、研究综述
- (一)研究的概况
- (二)研究的问题
- (三)研究的需求
- 三、特殊矛盾
- (一)矛盾的对立
- (二)矛盾的统一
- (三)矛盾的表现
- 四、本书重点
- 第二章 法律渊源
- 一、条约法
- (一)日内瓦公约共同第3条
- (二)日内瓦公约第二附加议定书
- (三)其他国际人道法条约
- 二、习惯法
- (一)日内瓦公约共同第3条和第二附加议定书的习惯法地位
- (二)其他习惯法规则
- (三)习惯法的影响
- 三、马尔顿条款(Martens Clause)
- 四、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适用条件
- 一、关于日内瓦公约共同第3条的适用条件
- (一)对构成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有关条件的评析
- (二)对有关实践的评价
- (三)若干思考
- 二、关于第二附加议定书的适用条件
- (一)关于适用第二附加议定书的客观标准
- (二)关于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国际化问题
- 三、关于适用条件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 四、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义务主体与监督主体
- 一、义务主体
- (一)国家
- (二)冲突的非政府方
- 二、监督主体
- (一)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 (二)联合国安理会和大会
- (三)人权组织
- 三、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保护规则
- 一、人道待遇的规则
- (一)人道待遇的范围
- (二)人道待遇的内容
- (三)关于几个特殊问题
- 二、平民居民的保护
- (一)平民居民的范围
- (二)敌对行动中对平民居民的一般保护
- (三)关于武器的使用和交战报复问题
- 三、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执行挑战与促进措施
- 一、执行挑战
- (一)难以自动适用
- (二)缺乏政治意愿
- (三)难以约束非政府方
- (四)难以进行有效的外部监督
- (五)难以统一适用标准
- 二、促进措施
- (一)“有策略地”传播国际人道法
- (二)促使非政府方尊重国际人道法
- (三)加强外部监督机制
- (四)强化对战争犯罪的惩治
- (五)完善适用于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法律规则
- (六)加强法律适用的协调
- 三、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影响与趋势
- 一、非国际性武装冲突适用国际人道法对国际法的影响
- (一)对国家主权的影响
- (二)对条约法的影响
- (三)对国际人权法的影响
- (四)对国际刑法的影响
- (五)对国际法体系的影响
- 二、非国际性武装冲突适用国际人道法的发展趋势
- (一)非国际性武装冲突适用国际人道法的影响将日益扩大
- (二)非国际性武装冲突适用国际人道法的规则将更加完善
- (三)非国际性武装冲突适用国际人道法的效力将逐步增强
- 三、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中国与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国际人道法适用
- 一、中国在国共内战中对人道主义准则的践行
- 二、当代中国对非国际性武装冲突适用国际人道法的基本态度
- 三、未来反分裂军事斗争适用国际人道法应把握的关键环节
- (一)合理进行目标选择与打击
- (二)预防和阻止分裂势力违法
- (三)灵活处置国际人道法的守势反用
- 四、本章小结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