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首次翻译,首次公布的档案文件,为研究清初来华传教士提供了第一手基础文献。

内容简介

本书一共收录73份鲜为人知的清朝顺治、康熙两朝期间的档案文件。其中的内容都与传教士的在华生活相关。这些文件均选译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内阁全宗满文密本档等,而且此内容均为首次翻译,首次公布的档案文件。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一
  • 总序二
  • 编译说明
  • 1. 钦天监监正汤若望题为辞官事题本 顺治三年八月?日
  • 2. 钦天监监正汤若望题为本年十二月十六日寅时始月食事题本 顺治三年八月?日
  • 3. 钦天监监正汤若望题为该监各官学习西洋历法良好等事本 顺治十一年四月十三日
  • 4. 户部尚书觉罗郎球题为赐给汤若望茔地所占土地、房屋、果木树数目事题本 顺治十二年六月初五日
  • 5. 钦天监监正汤若望题为随赴琉球国册封监官黄道龙在闽阻困事题本 顺治十四年十月二十九日
  • 6. 兵部尚书明安达礼等题为禁海后陆续回澳夷船可否纳税事密本 康熙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 7. 刑部题为审理传布天主教及置闰、立春、依西洋新法等案事密本 康熙三年十二月?日
  • 8. 礼部尚书祁彻白等题为审讯许缵曾入教并捐银修堂事密本 康熙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 9. 礼部尚书祁彻白等题为审理置闰、节气、时刻、中星说、立春、《摘谬论》等案事密本 康熙四年正月十三日
  • 10. 礼部尚书祁彻白等题为审讯汤若望等选择荣亲王葬期事密本 康熙四年正月二十日
  • 11. 康亲王杰书等题为会审汤若望、杨光先所供九十六刻与百刻、春分等事密本 康熙四年正月二十九日
  • 12. 刑部尚书尼满等题为议结荣亲王葬期案后再行会议邪教案事密本 康熙四年二月初七日
  • 13. 康亲王杰书等题为会审汤若望、杨光先所言中四星、节气、置闰、百刻、候气、参觜、四余等事本 康熙四年二月初九日
  • 14. 康亲王杰书等题为审讯汤若望等立春前日起管案等事密本 康熙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 15. 广东总督陆崇俊题为香山澳西洋人去留事密本 康熙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 16. 礼部尚书祁彻白等题为审讯佟国器捐银修天主堂事密本 康熙四年二月二十七日
  • 17. 刑部尚书尼满等题为审讯汤若望等选择荣亲王葬期事密本 康熙四年二月二十九日
  • 18. 礼部尚书祁彻白等题为延期核查荣亲王墓地案事密本 康熙四年三月初三日
  • 19. 礼部尚书祁彻白等题为将杜如预、杨宏量革职议罪事密本 康熙四年三月十二日
  • 20. 康亲王杰书等题为议拟汤若望等人以死罪事密本 康熙四年三月十三日
  • 21. 礼部尚书祁彻白等题为审讯利安当、金尼阁等五名西洋人事密本 康熙四年三月十四日
  • 22. 礼部尚书祁彻白等题为继续审理误选荣亲王墓地案事密本 康熙四年三月二十三日
  • 23. 礼部尚书祁彻白等题为处理天主堂、天主画像等事密本 康熙四年三月二十五日
  • 24. 显亲王富绶等题为议处李祖白等五人以死刑等事密本 康熙四年三月二十七日
  • 25. 吏部尚书阿思哈等题为议处历年立春前日起管各官事密本 康熙四年四月初一日
  • 26. 刑部尚书尼满等题为会议时刻、候气、参觜、四余、进历等事密本 康熙四年四月十二日
  • 27. 刑部尚书尼满等题为议免汤若望等传教士罪名事密本 康熙四年四月十五日
  • 28. 礼部尚书祁彻白等题为香山澳西洋人去留事密本 康熙四年五月初五日
  • 29. 礼部尚书祁彻白等题为议拟将利安当等二十五名传教士送回广东安插事密本 康熙四年七月二十九日
  • 30. 总管内务府为护送西洋医师鲍仲义至御营事行文兵部 康熙四十年十一月初四日
  • 31. 赫世亨奏为安多等人赴俄罗斯馆索取地图未获事朱批奏折 (康熙四十一年)
  • 32. 康熙皇帝借银万两给闵明我、徐日升、安多重建教堂事行文工部 康熙四十三年十月二十五日
  • 33. 赫世亨奏为是否允准教皇特使铎罗进京事朱批奏折 (康熙四十四年六月初三日)
  • 34. 赫世亨奏闻西洋传教士皆听皇上决定铎罗如何进京事朱批奏折 康熙四十四年六月?日
  • 35. 赫世亨奏为铎罗进京时是否穿彼西洋衣服或我此地衣服事朱批奏折 (康熙四十四年六月)
  • 36. 赫世亨奏为缮拟清汉字咨行广东督抚准铎罗进京事朱批奏折 (康熙四十四年六月)
  • 37. 闵明我等奏为铎罗已到广东拟于七月二十二日启程来京事朱批奏折 (康熙四十四年八月?日)
  • 38. 赫世亨奏为铎罗患病无甚大碍并尚未提及巡视事朱批奏折 (康熙四十四年?月?日)
  • 39. 总管内务府为给白晋等准备驿马船只到厦门出海赴欧洲事行文兵部 康熙四十四年十一月十八日
  • 41. 赫世亨奏为铎罗寻觅活狼以治疗肠子绞痛之症事朱批奏折 (康熙四十四年十二月?日)
  • 42. 赫世亨奏为铎罗病情好转但尚未提及巡视之事事朱批奏折 (康熙四十五年正月?日)
  • 43. 赫世亨奏为铎罗谈论康熙帝往事但不提及巡视一事事朱批奏折 (康熙四十五年?月?日)
  • 44. 赫世亨奏为从铎罗处取回巧克力并打听其八种配料及饮用方法事朱批奏折 康熙四十五年五月二十四日
  • 45. 赫世亨奏为cokoladi(巧克力)非药物而美洲地方之饮用品事朱批奏折 康熙四十五年五月二十七日
  • 46. 赫世亨等奏为传旨铎罗、阎当、陈修等人事朱批奏折 康熙四十五年五月二十七日
  • 47. 赫世亨奏为铎罗收受三阿哥交付送去之食品事朱批奏折 康熙四十五年六月初一日
  • 48. 赫世亨奏为铎罗寄送教皇信札尚未写完事朱批奏折 康熙四十五年六月初四日
  • 49. 赫世亨奏为阎当闻旨愕然噤口并铎罗信札告竣已呈送事朱批奏折 康熙四十五年六月初七日
  • 50. 赫世亨等奏为铎罗拟于八月间回去而不能前来觐见等事朱批奏折 康熙四十五年六月十三日
  • 51. 赫世亨奏为带领西洋人安多、阎当等于十九日自京城启程事朱批奏折 康熙四十五年六月十六日
  • 52. 赫世亨奏为龙安国、薄贤士拟于初十日启程事朱批奏折 康熙四十五年九月初六日
  • 53. 赫世亨奏为布尔赛已带白晋、沙国安并赏赐物品回京事朱批奏折 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九日
  • 54. 赫世亨等奏为龙安国、薄贤士已乘英国船自广州启赴欧洲事朱批奏折 康熙四十六年二月十一日
  • 55. 总管内务府为永不复回西洋之传教士签发信票事咨复礼部 康熙四十七年闰三月初一日
  • 56. 总管内务府为西洋人杨若翰已经领取信票事行文礼部 康熙四十七年闰三月十四日
  • 57. 总管内务府为部分在华西洋传教士已领取信票事行文山东巡抚 康熙四十七年三月二十二日
  • 58. 总管内务府为转行西洋传教士何人领取信票何人未领取信票事行文礼部 康熙四十七年四月初十日
  • 59. 总管内务府为西洋传教士卜嘉已领取钤印信票事行文礼部 康熙四十七年四月十二日
  • 60. 赫世亨奏为龙安国等尚无音信并安多因病不能行走事朱批奏折 康熙四十七年七月十二日
  • 61. 总管内务府为西洋人巴多明所购房屋不应充公事行文刑部 康熙四十七年七月十六日
  • 62. 总管内务府为西洋人领取信票并殷弘绪名字中之弘字误写为洪字事行文礼部 康熙四十七年七月二十二日
  • 63. 赫世亨奏为新造天球仪度数与八月初一日日食图吻合事朱批奏折 康熙四十七年七月二十七日
  • 64. 赫世亨奏为白晋前往测量沿边地段途中坠下马已返回京城事朱批奏折 康熙四十七年八月初四日
  • 65. 李国屏奏为安多病重并附大夫茹璜所报病情汉字文事朱批奏折 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二十一日
  • 66. 李国屏奏为安多病故事朱批奏折 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二十四日
  • 67. 李国屏等奏为安多病故后已照徐日升例办理事朱批奏折 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初三日
  • 68. 王道化等奏为将皇上算法一张及闵明我等所算清汉字奏折具奏事朱批奏折 康熙五十年五月十九日
  • 69. 和素等奏为白晋诠释《易经》务必删去其繁杂语句而写真情事朱批奏折 康熙五十年五月二十五日
  • 70. 和素奏为苏霖等不懂《易经》宜等傅圣泽抵京后再行核定事朱批奏折 康熙五十年六月初十日
  • 71. 和素奏为西洋人傅圣泽不久几日内可抵京城事朱批奏折 康熙五十年六月二十二日
  • 72. 和素奏为西洋人傅圣泽已抵京并与之交谈事朱批奏折 康熙五十年六月二十五日
  • 73. 和素奏为苏霖、纪理安等陈述澳门商船返回迟早情形事朱批奏折 康熙五十年七月二十日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汤若望

    汤若望 (1592—1666),全名约翰・亚当・沙尔・冯・贝尔,字道未,日耳曼德意志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1592 年 5 月 1 日出生于德国科隆城阿波斯特尔教堂附近的爵邸中(现新市场街 47 号和依木拉曷街 16 号房宅所在)。顺治二年(1645)任钦天监监正,也是第一个出任钦天监监正的外国人;顺治三年(1646)任太常寺少卿,十四年(1657)授通政使司通政使,晋一品;十五年 (1658) 晋升光禄寺大夫,并恩赏其先世三代一品封典。汤若望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与利玛窦齐名。       明天启二年 (1622) 汤若望来到中国,天启三年(1623)首次进入北京,将从欧洲带来的有关数理和天文学的书籍目录呈献给朝廷,并结识了明朝礼部尚书、大学者徐光启等人,同时学习汉语,之后到陕西传教。崇祯三年(1630)历书局邓玉函去世,徐光启向皇帝推荐汤若望、罗雅谷到历书局供事,得到批准。汤若望于同年年底二次入京,参与《崇祯历书》的编纂并受命管理历局(今宣武门南堂之东侧原首善书院址)。      明代,汤若望到北京管理历局,却也不忘传教之职。他经常利用讲解天文知识的机会,在宫中宣讲圣道。宫中太监、嫔妃、宫女以及皇族中领洗者,十余年中共有 540 人。清顺治年间,汤若望获准邀请传教士到内地公开传教,经常被顺治帝召入宫内咨询,并被尊称为 “玛法”(满语可敬之父)。北京的天主教会,在汤若望神父的庇护之下,也获得了清朝统治者的宠信。      汤若望身为耶稣会北京会长,虽然他很多时间曾用在传播西方科技,对 “西学东渐” 贡献突出,他本人设计天主教教理的著述不算太多,以《主教缘起》《主制群征》为他的名著。但他对天主教信仰虔诚,为了传教,万里跋涉来华 40 余年,那时由于欧洲爆发了以德国国土为主要战场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汤若望同家人的联系经常断绝。尽管思念故土,在他看来,传教是最重要的。他在接受清廷钦天监监正职务时便提出过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要求此职长期由教士担任,随着汤若望政治地位的上升,北京天主教会的传教活动也逐步得到发展。据统计,顺治七年(1650),耶稣会教徒在华人数约达 15 万。汤若望对清廷尽职的同时,企图使大清天子皈依天主教,未能奏效。但他与顺治皇帝交好数十年一直是段佳话。据说在顺治登基之前汤若望救助过顺治的未婚妻博尔济吉特。顺治帝去世后,因为皇太后对汤若望的尊重和信任,让汤若望有了立嗣进言的机会,所述与皇太后及朝中要臣让皇三子玄烨继位的意见略同,加之玄烨出过天花,立嗣之事由此确定。      汤若望在北京的传教,继承了利玛窦的 “入境随俗”“自我儒化” 的方法,并且努力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汤若望本来已掌握多种外语,他对当时教士必备的葡语十分娴熟,能用法语记日记、写信,他的拉丁文水平甚高,不仅能译书,还能写散文诗,还掌握荷兰语、意大利文及西班牙语。他通晓满语,可用满语同幼年的顺治帝彻夜交谈。特别是汤若望的汉文水平尤为突出。他的大批奏折和著作都是用精炼的汉语,甚至是准确的古汉语写成的。      汤若望在传教的同时,潜心钻研天文、历法,观测星象,研究日月食以及兵器制造。崇祯七年(1634)十一月徐光启主编的西洋新法《崇祯历书》撰成,共 137 卷。崇祯十三年(1640)汤若望和李天经等合作翻译了介绍冶金、采矿知识的书籍《坤舆格致》,原书名为《冶金全书》,在欧洲采矿、冶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崇祯十五年(1642)崇祯皇帝命汤若望铸造 “无敌大将军” 炮二十位,派大臣验收,嘉其坚利,诏谕再铸五百位。同时汤若望与中国学者遐勖合著了《火攻挈要》又名《则克录》一书,共三卷,内容为论述火炮的制作与施放方法。      清顺治元年 (1644) 夏,汤若望用西洋新法准确地推算了一次日食,而用旧法和回回历推算的结果,与实际日食发生的时间,却分别相差了两刻和四刻。      于是,摄政王多尔衮采纳了汤若望的建议,决定自顺治二年(1645)开始,将汤若望等编纂的新历更名为《时宪历》颁行天下,并在历书上批了 “依西洋新法”。我们今天用的 “农历”,基本上也是沿用了《时宪历》。顺治二年(1645)汤若望上书多尔衮请求保护已刻的《崇祯历书》,他在原 137 卷《崇祯历书》的基础上,撰写了《筹算》《历法新传》《新法历引》三部书,并将这三部书合并编纂成《西洋新法历书》,共 103 卷。      顺治七年 (1650),清政府赐地在宣武门内原利玛窦所建经堂侧重建教堂,重建事宜由汤若望负责,名 “无玷始胎圣母堂”,同时附建天文台、藏书楼、仪器室等,这就是宣武门天主教南堂。南堂位于前门西大街 141 号。是北京最古老的天主教堂,是中国天主教北京教区主教座堂。罗马式建筑。明万历三十三年 ( 1605),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意大利人利玛窦建。清顺治七年 (1650) 由汤若望重建。康熙五十一年 (1712) 重修,乾隆四十年 (1775) 毁于火,次年又重建。1900 年毁于义和团运动。光绪三十年 (1904) 新建,占地 5509 平方米,建筑面积 2759 平方米,其中大堂 1393 平方米。教堂前有石碑二,为清世祖《御制天主堂碑记》今已字迹不清。1972 年恢复宗教活动,1978 年对外开放。1979 年 8 月 21 日,市革委会公布为北京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1992 年重修,1993 年时为北京天主教爱国会所在地。1996 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名 “圣母无染原罪堂”。建筑面积约 1300 平方米,附属建筑面积约 400 平方米。大堂为哥特式拱券形建筑,高 15 米、长 40 米,正面砖雕花纹精美门窗均镶嵌彩色玻璃,西墙上有高约 4 米的铁十字架,系明代旧堂遗物。堂内为拱形顶柱顶有木雕鎏金花纹,四周有装饰五彩玻璃的大窗,堂内还有圣母像和耶稣受难组画,堂内设有祭台和讲经台,均有精美装饰。      除著述外,汤若望还制造多种天文仪器,如日晷,小型天体仪。特别是他仿造了望远镜,向明朝朝廷进呈,深受皇帝赏识。他还将望远镜的构造、使用方法及原理,在刻印的《远镜说》(1630 年)一书中有深入浅出的说明。清朝接受汤若望的建议,采用当时欧洲各国通用的天文学度量制,分圆周为 360 度和 60 进位制,此后中国传统的分圆周为 360. 25 度的仪器不再使用。       汤若望在北京居住期间,不仅以酒待客,还曾用蜜面和以鸡蛋,做成西洋饼款待中国同事,食者皆 “诧为殊味”。清乾隆时,文学家袁枚赞美西洋饼 “白如雪,明如绵纸”。当时,这些美味只能在宫廷、王府和官僚之家的宴会上才能见到。此外,汤若望还亲自动手烘烤点心,让朋友带回家,这在当时的京师还传为一段小插曲。     顺治八年 (1651),顺治帝赐汤若望 “通玄教师” 称号,又题 “通玄佳境” 匾额赐给教堂。康熙四年(1664),杨光先大兴历法之狱,构陷汤若望等外国传教士,汤被罢官下狱问成死罪,后得孝庄太皇太后(顺治帝之母)干预而获释。康熙五年(1666)8 月 15 日,汤若望病逝于南堂,因其死罪未撤,未能及时下葬。康熙八年(1669),康熙皇帝亲政后,决心剪除鳌拜集团。首先从平反汤若望等人的案件入手。康熙帝将汤若望官复原职,追封官号,加 “通微教师” 之号,赐帑银筑墓,将汤按陪臣礼葬于原利玛窦墓的西墙外。汤若望墓位于阜成门外今北京市委党校内,此地明中叶为杨太监的别墅 “滕公栅栏”。后改为寺庙,名 “仁恩寺”。明万历三十八年 (1610) 意大利著名传教士利玛窦在北京逝世,因其传播西方科学文化有成就神宗将此地钦赐作为墓地。此后陆续有邓玉函、罗雅谷、龙华民等外国神父都陪葬在这里,称 “滕公栅栏传教士墓地”。清代还有南怀仁等葬此。到清末已有 88 位传教土 (其中有中国籍司铎若干人) 在此安葬。清光绪二十六年 (1900) 义和团运动中滕公栅栏墓地遭到毁坏建筑被毁。《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出银 1 万两重修墓地,并新建马尾沟教堂、山字楼、圣母修道院、口字楼、文声书院等。1956 年此地建市委党校。“文化大革命” 中墓地遭到破坏。1973 年拆除马尾沟教堂。1980 年市民政局、市文物局重修墓地。现墓地共有 63 名传教士墓碑,其中葡萄牙 14 人、意大利 10 人、德国 9 人、法国 9 人、捷克 3 人、比利时 2 人、南斯拉夫 1 人、不明国籍 1 人、中国籍 14 人。1984 年 5 月 24 日,市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汤若望去世后,根据康熙皇帝旨意,南怀仁与钦天监的中国官员,在汤若望等人的基础上,编纂了一部《康熙永年历法》。这部历法推算 2000 年内的日食、月食以及行星运行的位置。全书 32 卷,包括日躔表、月离表、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和交食等篇章。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大象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中国优秀出版社,其前身是河南教育出版社,大象出版社自1983年成立以来,已出版图书3500余种,发行逾10亿册,有400余种图书获得包括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在内的各类优秀图书奖项,有300余种图书进入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