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517千字
字数
2007-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分别对各朝代的道教作出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和阐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道教研究室的学者和专家,利用几千卷道教典籍,研究出的成果,分为五编。
道教研究室的学者和专家,对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道、明清时期等时代中产生留存下来的几千卷道教典籍的内容、时代、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在道教全集《道藏》的基础之上,集体撰写出这本《中国道教史》,介绍中国道教的产生、传播、发展、衰落过程,向读者提供中国道教发展的整体印象。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第一编 汉魏晋南北朝道教
- 第一章 道教的孕育与诞生
- 一 概述
- 二 早期道教的主要来源与产生的社会背景
- 三《太平经》与《周易参同契》
- 四 太平道与五斗米道
- 第二章 魏晋之际道教的传播与分化
- 一 魏晋天师道在北方的传播
- 二 魏晋天师道在西南巴蜀的传播
- 三 魏晋江南民间道教的传播
- 四 魏晋之际神仙方士的活动
- 第三章 葛洪与魏晋丹鼎道派
- 一 葛洪家世及魏晋丹鼎道派的传承
- 二 “仙可学致”的仙道思想
- 三 丹鼎道派的仙道方术
- 四 葛洪仙道学说的矛盾
- 五 丹鼎道派的炼丹活动及其化学内容
- 六 葛洪丹道理论的历史地位
- 第四章 东晋南朝道教的变革与发展
- 一 东晋道教的复兴
- 二 道教新经典的制作与传播
- 三 陆修静与南朝道教的改革
- 四 陶弘景与茅山上清派的形成
- 第五章 北朝道教的发展
- 一 寇谦之与北魏新天师道
- 二 楼观道与南北朝新道教的融合
- 第二编 隋唐道教
- 第六章 隋唐道教“重玄”哲学
- 一“重玄”之道
- 二 道性与法身
- 三 观行与坐忘之道
- 第七章 唐代道教与政治
- 一 唐初崇道的政治原因
- 二 唐玄宗崇道活动
- 三 唐后期崇道活动
- 第八章 唐代道教心性论的形成
- 一 成玄英的重玄思想
- 二 李荣《老子注》的道教重玄思想
- 三 司马承祯的道教思想及贡献
- 第九章 唐代道教经戒传授
- 一 概述
- 二 传授三洞经戒序次
- 第十章 唐代道教法箓传授
- 一 概述
- 二 正一盟威法箓
- 三 洞神三皇部法箓
- 四 高玄部法箓和昇玄部法箓
- 五 灵宝部法箓
- 六 上清部法箓
- 第十一章 唐代道教外丹
- 一 魏晋以后道教外丹术的发展
- 二 唐代丹道理论的繁荣
- 三 唐代外丹诸流派的兴盛
- 四 外丹实践的发展
- 五 社会影响和历史命运
- 第十二章 唐宋之际道教神仙思想的演变
- 一 五代宋初道士成分的转变
- 二 道教神仙思想的转变
- 三 道教金丹思想向内丹说的转化
- 四 神仙思想的演变对后代道教的影响
- 第三编 宋元道教
- 第十三章 宋朝与道教
- 一 宋朝皇帝对道教的态度
- 二 宋朝的道教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 三 宋朝的道教管理制度
- 第十四章 两宋内丹派道教
- 一 两宋内丹术的传承
- 二 张伯端的道禅融合思想
- 三 张伯端后学与金丹派南宗
- 四 南宗以外的其他内丹流派
- 五 两宋内丹学的影响
- 六 陈抟、张无梦的内丹思想及其影响
- 第十五章 金元全真道
- 一 全真道创立前后的社会背景
- 二 王嚞的宗教改革思想
- 三 丘处机的宗教发展思想
- 四 元朝中后期全真道的兴衰
- 第十六章 宋元符箓派道教
- 一 符箓旧派的兴衰与改革
- 二 符箓与内丹融合的新道派
- 三 儒道融合的典型
- 第四编 明清道教
- 第十七章 明王朝与道教
- 一 朱元璋的宗教政策及其对道教的态度
- 二 明代帝王对道教的信仰
- 三 明代道教的诸神信仰
- 四 明代道教状况
- 五 明代尊崇道教于社会之影响
- 六 结论
- 第十八章 明清道教两大派
- 一 明代正一道的贵盛与腐化
- 二 张宇初、赵宜真的道教思想
- 三 道书的结集与明代道藏的编辑
- 四 清代正一道的衰落
- 五 明代全真道
- 六 清代全真道的中兴
- 七 明清内丹诸家的思想
- 八 明清道教在民间
- 第五编 明清民间宗教与道教
- 第十九章 黄天教与道教
- 一 黄天教的创立与传承
- 二 道教对黄天教的影响
- 三 黄天教与其他民间教派
- 四 黄天教教义中的两种倾向
- 第二十章 红阳教与道教
- 一 红阳教的创立与发展
- 二 红阳教与道教
- 三 红阳宝卷与道教经典
- 结束语
- 附录 中国道教史年表
- 后记
- 增订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