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新媒体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舆论生态与引导的新特征和范式。

内容简介

全书立足新媒体与舆论研究的新语境、新趋势和新挑战,紧扣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探讨新媒体影响下舆论研究的新问题、舆论生态的新特征和舆论引导的新范式。全书从历史与时空、网络与重构、方法与引导三个篇章展开论述,围绕舆论的核心内涵、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社交媒体的舆论特征、舆论引导的范式转型等十二个关键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本书试图从理论层面探讨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从现实层面勾勒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生态,并从实践层面为中国舆论场调适提供可能路径,既适合舆论研究者和观察者,也适合新闻舆论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关于网络舆论场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 前言:网络舆论的概念认知、分析层次与调适原则[1]
  • 一历史与时空
  • 问题一 “舆情、舆论、民意”等词的定义与变迁
  • 导读
  • 一、词义渊源与惯用实践
  • 二、“舆情”作为流行词的再现
  • 三、词定义的重新审视
  • 四、思考与讨论
  • 问题二 近现代中国“舆论”语义内涵的演变
  • 导读
  • 一、从翻译看“舆论”语义的中西溯源
  • 二、以“public”语义在中国的演变为切入点的舆论研究
  • 三、结语:舆论语义的文化延续
  • 问题三 关系视角下政党宣传范式的转变与创新
  • 导读
  • 一、导言:宣传中的政党社会关系
  • 二、文献综述:宣传之于政党
  • 三、分析框架:宣传因何而在并且重要
  • 四、历史脉络:宣传作为一种领导方式
  • 五、范式创新:新时期政党宣传的可沟通范式
  • 问题四 政治传播视角下的跨境网络舆论场
  • 导读
  • 一、绪论
  • 二、政治传播中的互联网舆论场
  • 三、地域政治中舆论场的区隔与分化
  • 四、跨境舆论场中的舆论差异:基于“占中”事件和“帝吧”事件的观察
  • 五、结语
  • 二网络与重构
  • 问题五 网络舆情热点的总体特征和演变规律
  • 导读
  • 一、近年来网络舆情热点的总体特征
  • 二、舆情事件内部各因素关系和规律分析
  • 三、网络舆情的发展动向和演变特征
  • 结语:网络舆情特征与演变的研究启示
  • 问题六 基于关系网络视角的微博与微信舆论场特征研究
  • 导读
  • 引言
  • 一、舆论场与关系网络
  • 二、微博与微信舆论场的关系网络
  • 三、微博舆论场的生态特征:话题驱动与节点效应
  • 四、微信舆论场的生态特征:圈层区隔与层级互动
  • 结论与探讨
  • 问题七 网络舆论的非理性及其因素研究
  • 导读
  • 一、引言:网络舆论中的理性和非理性
  • 二、网络舆论非理性研究存在的问题
  • 三、网络舆论中的非理性因素
  • 四、结语
  • 问题八 网络语境下舆论研究的反思与路径
  • 导读
  • 一、舆论研究面临的问题
  • 二、权力与资本角力下的网络舆论
  • 三、网络语境下舆论研究的路径思考
  • 三方法与引导
  • 问题九 大数据语境下民意研究的路径与趋势
  • 导读
  • 一、传统语境下的民意研究
  • 二、“自然”数据和“被动”参与者
  • 三、大数据语境下的民意研究路径
  • 四、大数据民意研究的问题和展望
  • 问题十 微博舆论传播的复杂网络拓扑结构模型及其演化机制
  • 导读
  • 一、研究设计
  • 二、微博舆论传播的复杂网络拓扑结构模型和特征分析
  • 三、微博舆论传播的复杂网络演化机制
  •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 问题十一 社会心态调适与网络舆论引导策略
  • 导读
  • 一、凝心聚力:互联网时代舆论引导的新挑战
  • 二、心态调适:互联网时代舆论引导新范式
  • 三、理性互动:互联网时代舆论引导的新策略
  • 问题十二 中国舆论治理的三维框架
  • 导读
  • 一、表层:社会舆论
  • 二、中间层:社会心态
  • 三、底座:社会结构
  • 四、三维框架下的舆论治理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