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101+6种心理防御机制,看心理如何掩藏其自身。

内容简介

人类的心智有着一种令人赞叹的能力,即它能发明各种各样的机制,保护一个人不去觉察到那些令人不悦的情绪。这些机制通常经过了改头换面,并在一个人觉知之外运作。因为防御机制这种神不知鬼不觉的特性,挖掘这些机制、理解它们潜在的负面影响就可能很有帮助。

例如,一个人无法识别和管理对所爱之人的愤怒,那么他/她可能取而代之地感到自我憎恶。如果这个人因严重的抑郁出现在医院急诊室中,治疗师又能够识别出这种情况,并能和病人讨论其愤怒转向自身的防御操作,那么就可能对病人大有裨益,防止他/她再次企图自杀或卷入自毁行为。

理解防御对于其他生活情境也具有价值。家长识别出青少年子女使用小化和对抗恐惧行为,就有可能帮助孩子避免那些危险的活动。理解对手的自大则能让一个管理者在商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担心所爱之人的酗酒问题,家人就需要能够面质其否认和合理化。意识到一个哀悼中的亲人认同丧失客体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宽慰她/他。后同样也很重要的就是,当你察觉到浪漫关系中出现疏远和回避机制时,你能提前预警到你交往的这个人可能并不能维持一段长久快乐婚姻所需的忠诚和稳定。

本书中,著名精神分析学家杰瑞姆·布莱克曼尝试提供给读者一个框架,以理解心理防御的起源、特性和成因,引人入胜地阐述了101种心理防御机制,并在本版中特别增加了6种:工作狂、懒惰、病理性乐观、病理性悲观、轻躁狂和考试成绩拔尖。同时用一章来专门讨论鉴别诊断,描述何种类型患者适合诠释性技术,何种类型不适合。

书中还有一部分探讨如何发现并解码病人使用的潜意识、病理性的防御。此外,作者还另辟章节,解释如何锁定防御,并如何根据病人情况所框定的技术来进行支持性或者诠释性的干预。最后,第八章展示了如何在自杀评估中,将防御面质作为一种辅助其他技术的手段来使用。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版致谢
  • 《心灵的面具》中文第二版作者序
  • 引言
  • 第一章 关于防御的基本概念
  • 第二章 性心理口欲期、肛欲期和第一生殖器期中出现的防御
  • 第三章 潜伏期、青少年期及杂类防御
  • 第四章 防御在精神病理诊断中的使
  • 第五章 诠释技术
  • 第六章 鉴别诊断与治疗选择
  • 第七章 支持性治疗技术
  • 第八章 自杀倾向评估中需关注的防御
  • 附录1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演变史
  • 附录2 诊断中需评估的自我力量
  • 附录3 精神分析诊断中发展性因素的考量
  • 附录4 客体关系理论简史
  • 附录5 躺椅上的卡门(比才歌剧人物)
  • 附言 一些声明
  • 术语和防御机制列表(中英对照)
  • 参考文献
  • 译者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4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这不是一本轻松愉快的休闲读物

    当我们感到痛苦、焦虑或羞耻时,内心会自发地启动一些机制来保护自己。这并非有意的伪装,而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反应。你会否认不愉快的现实,会为自己找理由开脱,会将无法接受的冲动归咎于他人。这些行为,在精神分析的语境中,被称为 “心理防御”。这本《心灵的面具:101 种心理防御》,正是一幅详尽描绘了这片隐秘内心世界的 “地图”。它以一种冷静而精准的姿态,为我们揭示了人类心灵为了生存与平衡,所构建的复杂而惊人的防御工事。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无与伦比的系统性与工具性。副标题 “101 种心理防御” 绝非虚言。作者布莱克曼医生以其深厚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素养,将散见于精神分析文献中的防御机制进行搜集、整理与精炼,最终汇集成这本堪称 “百科全书” 式的著作。从最为原始的分裂、投射性认同,到较为成熟的升华、幽默,防御机制被按照心理发展阶段清晰地呈现出来。这种编排方式极具启发性,它让我们直观地理解到,一个人的心理功能并非铁板一块,其内心深处可能同时存在着不同发展水平的应对策略。书中对每一种防御的解释都遵循着简洁而有力的结构:清晰的定义、生动的临床或生活实例,以及对其功能的点评。作者的笔触是专业的,但绝非晦涩。他擅于用最平实的语言,剖析最复杂的心理现象。例如,在解释 “与攻击者认同” 时,他描述了一个被严厉父亲管教的男孩,在长大后也开始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宠物。这个简单的例子瞬间说明了这种防御的本质 —— 通过变成施虐者,来消除自己作为受害者的无力与恐惧。这种写法,让非专业的读者也能轻松入门,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 “原来如此” 的顿悟。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心灵的面具》谈到面具就想起虚伪和阴险,不可视人,不敢视人,因为怕一见阳光就会 “化掉”。每个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都有不愿意提及的问题,当触及时,总是启动心理防御机制,那些隐藏在面具之下的问题才是我们的关键矛盾所在。这本书说的太过专业,读起来很吃力,而且还有一种要做到面面俱到的感觉,深度很大,故事性不强。我说的这些只是可读性上来说,知识性是没问题的。书中写了 107 种面具,当然我们看书不是生硬的对照着书中所写去套现实现象,因为实际问题总是复杂的,而且每一次行为的产生不仅仅是一个面具在作怪,所以看起来很熟悉,做起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更何况读起书来也不是那么顺遂。人性总是幽深的,甚至有点阴暗,看到的现象还是要多注意观察,再去分析,然后试一试是不是这样的原因。不是上帝,不决命运。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