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8.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99千字
字数
2023-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水生态环境科学家的情结与传承,坚守云滇大地“治水”十数年,解开高原湖泊污染难题,守得水清月明,终见花开海上。
内容简介
洱海是高原湖泊的代表,也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20世纪90年代,洱海暴发蓝藻,水质下降,危及流域生态环境。这个古老湖泊中的许多生物都受到了威胁,包括美丽又脆弱的沉水植物海菜花。
水生态环境学者孔海南奔赴洱海湖畔,从壮年学者到白发老人,带领团队坚守十数年,从让曾经不堪重负的洱海逐渐恢复了清澈。洱海治理历经十几年的考验,形成了可供借鉴的“洱海经验”,并走出云南、走出中国,正在走向世界。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内容提要
- 序
- 引子 海菜花
- 第一章 “江湖”告急
- 初识洱海
- 洱海首次暴发蓝藻
- 太湖、滇池、巢湖告急
- “治水”之路的开端
- 一个拼命的中年留学生
- 回国前的准备
- 第二章 “我想做中国的湖泊治理”
- 回国走上讲台
- 传播新观念
- 土壤净化槽“试水成功”
- 奔波的“治水人”
- 水专项落地
- 三重危机的考验
- 第三章 攻关罗时江
- 大蒜和奶牛
- 对标瑞士苏黎世湖
- “罗时江方案”
- 共筑洱海的有力防线
- “湖泊治理保护的生态样本”
- 孔海南的“心”事
- 第四章 “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
-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 “杰哥”来访
- 省校合作打造更高平台
- 守在洱海边的人们
- 留住苍洱好风光
- 第五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拥挤的洱海畔
- PPP模式
- 壮士断腕
- 海菜花成了致富花
- 收获在绿水青山间
- 与洱海共命运
- 建立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第六章 让“洱海经验”走得更远
- 中国的洱海
- 世界的洱海
- 河湖大家庭之薪火相传
- 洱海保护仍在“滚石上山”
- 尾声 洱海的瞭望员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创建于2000年12月,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和电子音像出版社的办社宗旨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传播有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