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9.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7千字
字数
2025-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新方法、新问题、新视角全面推进了中古史的再认知。
内容简介
李治安教授是元史名家,素以元代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研究著称。近年其学术视野又扩展到更长时段的中古史探讨,力图将微观考据和宏观纵论相结合,尝试改变琐碎支离之偏失。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史哲》等刊物上发表的史学论文11篇。以贯通式大视野,重在厘清政治支配、南北地域、民族融汇三组论题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各时期的表现,着力把握政治支配与地域差异、族群关系的错综交织或相互影响,抉发一家之言。
目录
- 版权信息
- 融通古史 探索未知——代序
- 政治支配论
- 秦汉以降编民耕战政策模式初探
- 一、秦至西汉编民耕战模式的确立与鼎盛
- 二、北朝至隋唐编民耕战模式的复兴
- 三、明代编民耕战模式的最后“辉煌”
- 四、编民耕战模式的历史地位及局限
- 中近古“士农工商”较自由发展政策模式
- 一、齐四民“通货积财”雏形及其与秦“军功爵”编民耕战的博弈
- 二、两汉“士农工商”较自由发展政策模式的起落浮沉
- 三、晚唐至两宋“两税法”“不抑兼并”与“士农工商”模式的定型
- 四、“士农工商”较自由发展政策模式的历史地位
- 试论元明户役当差与吏民依附奴化的回潮
- 一、元代诸色户计当差的起源、定制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实施
- 二、明代“配户当差”及“纳粮也是当差”
- 三、当差服役秩序与吏民依附奴化的回潮
- 南北地域论
- 两个南北朝与中古以来的历史发展
- 一、第一个南北朝与隋唐的“南朝化”
- 二、关于第二个南北朝存在与否的考察
- 三、“唐宋变革说”与第二个南北朝的发展线索
- 四、明前期承袭元制颇多与南、北两线索的整合
- 元和明前期南北差异的博弈与整合发展
- 一、元朝的北制本位与北制因素的诸表现
- 二、元统一后北制向江南的推广与南、北制因素的博弈整合
- 三、明前期承袭北制颇多与南、北制因素的两次整合
- 四、结语
- 中古以来南北差异的整合发展与江南的角色功用
- 一、傅斯年“夷夏东西说”的贡献
- 二、东汉以后南北地域差异的博弈整合
- 三、5至16世纪江南在南北地域整合发展中的能动角色
- 四、余论
- 元至明前期的江南政策与社会发展
- 一、元朝统治政策与江南社会状况
- 二、朱元璋父子的个性政策与江南社会蜕变
- 三、“唐宋变革”视域下元、明江南政策的比较
- 大运河的漕粮北输与中近古南北社会发展
- 一、大运河保障漕粮北输和维护南北政治统一
- 二、大运河与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互动
- 三、大运河的时代局限与元明以降历史地位嬗变
- 四、结语
- 民族融汇论
- 民族融汇与中国历史发展第二条基本线索
- 一、农耕、游牧南北并存格局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融汇进程
- 二、后期的汉族、蒙古族、满族轮流为主和元“内蒙外汉”、清“内汉外满”
- 三、驳“崖山之后无中国”
- 四、重视民族融汇第二条基本线索
- 秦汉以降“大一统”秩序的华夷交融演进
- 一、“中国”“华夷”释义与秦汉郡县制“中国一统”
- 二、元代“混一华夷”的初次实现
- 三、明清“华夷一统”的曲折与发展成熟
- 四、余论
- 元明清“华夷一统”到“中华一统”的话语转换
- 一、元明“华夷一统”为主及明兼用“中华一统”
- 二、清前期改称“中外一统”
- 三、清中期以降逐渐转换为“中华一统”
- 征引史籍文献与参考论著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